辑略

孝武皇帝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丘山,故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此句如注,《御览》有。)内则有延阁广内祕室(室字,《选》注作“书”。)之府。(《艺文志》如淳注、《文选·爲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注、《御览》八十八。)

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爲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御览》作“析”。)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此句《御览》有。)(《风俗通义》、《文选·魏都赋》注、《御览》六百十八。)

杀青者,直治青竹作简书之耳。(《文选·重答刘秣陵沼书》注、《御览》六百十八。)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乾之。(《北堂书钞》一百四。)

六蓺略

《服氏》二篇。(《艺文志》。)服氏,齐人,号服光。(《艺文志》师古注。)

《古五子》十八篇。(《艺文志》。)所校雠中《易传》、《古五子书》,除复重定箸十八篇,分六十四卦箸之日辰自甲子至于壬子,凡五子,故号曰五子。(《初学记》二十一。)

《淮南道训》十二篇。(《艺文志》本作二篇,从《记》、《览》正。)所校雠中《易传》、《淮南九师道训》,除复重定箸十二篇,淮南王聘善爲《易》者九人,从之采获,故书中署曰《淮南九师书》。(《初学记》二十一、《御览》六百九。)

《神输五篇图》一。(《艺文志》。)神输者,王道失则灾害生,得则四海输之祥瑞。(《艺文志》师古注。)

《孟氏京房》十一篇。(《艺文志》。)京房《易説》云:月与星至阴也。有形无光,日照之乃有光,喻如镜照日,即有影见,月初光见西方,望已后光见东,皆日所照也。(《御览》四。)

《京氏段嘉》十二篇。(《艺文志》。)嘉即京房所从受《易》者也。(《艺文志》师古注。)

《易》家有救氏之法。(《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索隐》。)

右《易》家。

尚书》五十八篇。(《书·尧典》正义。)古文或误以见爲典,以陶爲阴,如此类多。(《御览》六百十八。)《尚书》有《青丝编目录》。(《文选·爲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注。)

经二十九卷。(《艺文志》。)武帝末,民有得《泰誓》书于壁内,献之,与博士使读。(《选》注作讚。)説之数月,皆起传以敎人。(《尚书序》正义、《文选·移书让太常博士》注。)

《尚书》,直言也。始欧阳氏先名之,大夏侯、小夏侯复立于学官,三家之学于今传之。(《御览》六百九。)

周书》七十一篇。(《艺文志》。)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馀也。(《艺文志》师古注。)

右《书》家。

经七十篇。(《艺文志》。刘敞曰:七十当作十七。)《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士丧礼》下篇(二戴及郑称《既夕》。)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今注疏本脱。)《少牢馈食礼》第十六,《少牢》下篇(二戴及郑称《有司彻》。)第十七。(《仪礼》郑目录,此即郑所依用篇第,与二戴不同。)

《记》百三十一篇。(《艺文志》。)检得一百三十篇。(《隋·经籍志》引刘向。)

《王度记》,似齐宣王时淳于髡等所説也。(《礼记·杂记》正义。)

《明堂阴阳》三十三篇。(《艺文志》。)路寝在北堂之西,社稷宗庙在路寝之西,左明堂辟雝,右宗庙社稷。(《周礼·考工记·匠人》疏。)

《礼记》四十九篇,《乐记》第十九,(《礼记·乐记》正义引《别录》而説之曰:《乐记》十一篇,入《礼记》,在刘向前矣。案《艺文志》不载四十九篇,而《别录》有之,《乐记》今亦十九,则篇第亦同郑本也。《经典释文·序录》曰:汉刘向《别录》有四十九篇,其篇次与今《礼记》同名,爲他家书拾撰所取,不可谓之《小戴礼》。案此则疑今之《礼记》,《别录》又名他家书也。)《曲礼》上、《曲礼》下、《王制》、《礼器》、《少仪》、《深衣》属制度。《檀弓》上、《檀弓》下、《礼运》、《玉藻》、《大传》、《学记》、《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閒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儒行》、《大学》属通论。《月令》、《明堂位》属《明堂阴阳记》。《文王世子》属世子法。《内则》属子法。《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上、《杂记》下、《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阆传》、《三年问》、《丧服四制》属丧服。《郊特牲》、《祭法》、《祭义》、《祭统》属祭祀。《投壶》、《乡饮酒义》、《射义》属吉礼。《冠义》、《昏义》、《燕义》、《聘义》属吉事。《乐记》属乐记。(《礼记正义》引郑目录。案《丧服四制》一篇,《释文》引郑云:《别录》属丧礼;《正义》引郑云:此于《别录》旧説属丧服;而孔发明郑义,则云案《别录》无《丧服四制》之文,唯旧説称此丧服之篇属丧服,三説互异。将《隋志》所谓《记》百三十一篇,刘向检得一百三十读者,亦即阙《丧服四制》一篇欤?此亦舆《酒诰》俄空,并当存疑者也。)

《王制》,文帝所造书,有《本制》、《兵制》、《服制》篇。(《史记·文帝纪·索隐》。)

《乐记》盖十一篇,合爲一篇,谓有《乐本》,有《乐论》,有《乐施》,有《乐言》,有《乐礼》,有《乐情》,有《乐化》,有《乐象》,有《宾牟贾》,有《师乙》,有《魏文侯》。(《礼记·乐记》正义引郑目录。)

《王史氏》二十一篇。(《艺文志》。)六国时人也。(《艺文志》师古注。)

《曲台后仓》九篇。(《艺文志》。)宣皇帝时行射礼,博士后仓爲之辞,至今记之,曰《曲台记》。(《文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注。)

右《礼》家。

《乐记》二十三篇。(《艺文志》。)十一篇馀,次《奏乐》第十二,《乐器》第十三,《乐作》第十四,《意始》第十五,《乐穆》第十六,《説律》第十七,《季札》第十八,《乐道》第十九,《乐义》第二十,《昭本》第二十一,《招颂》第二十二,《窦公》第二十三。(《礼记·乐记》正义。)

《雅歌诗》四篇。(《艺文志》、《隋·音乐志》述梁沉约奏引《别录》作《乐歌诗》四篇。)

《雅琴赵氏》七篇。(《艺文志》。)雅琴之意,事出龙德诸琴杂事中。赵氏者,勃海人,赵定也。宣帝时,元康、神爵间,丞相奏能鼓琴者,勃海赵定、梁国龙德皆召入温室,使鼓琴,时闲燕爲散操,多爲之涕泣者。(《艺文类聚》四十四、《御览》五百七十九。)

《雅琴师氏》八篇。(《艺文志》。)师氏雅琴者,名忠。(案《志》作中。)东海下邳人,言师旷后,至今邳俗,犹多好琴也。(《北堂书钞》一百九。)

《雅琴龙氏》九十九篇。(《艺文志》、《隋·音乐志》述梁沉约奏引《别录》作《龙氏雅琴》百六篇。)亦魏相所奏也,与赵定俱召见待诏,后拜爲侍郎。(《艺文志》师古注。案《志》言名德,而《王褒传》则作龚德,或龙氏假借作龚欤?)

雅琴,琴之言禁也,雅之言正也,君子守正以自禁也。(《文选·长门赋》注。)君子因雅琴之适,故从容以致思焉。其道闭塞悲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言遇灾害不失其操也。(《后汉书·曹褒传》注。)雅畼第十七曰琴道,曰尧畼,逸又曰尧,则兼善天下无不通畼,故谓之畼。又曰微子操,微子伤殷之将亡,终不可奈何,见鸿鹄高飞,援琴作操。(《文选·琴赋》注。案《选》注屡引《琴道》,盖其书舆《琴操》相类,而作于西汉,故《七略》得引之。)

庄春言琴。(《文选·洞箫赋》注。案《洞箫赋》言师襄严春,则其人在子渊前,非与赵定、龙德同时者,《七略》盖述古人也。)

右《乐》家。

《左氏传》三十卷。(《艺文志》。)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钞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钞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春秋序》正义。)

冯商所续《太史公》七篇。(《艺文志》。)商字子高,(《艺文志》韦昭注。)商,阳陵人,治《易》,事五鹿充宗,后事刘向,能属文,博通强记。(此句,《张汤传》注有。)后与孟柳俱待诏,颇序列传,未卒,病死。(《艺文志》师古注、《张汤传》师古注。)

右《春秋》家。

《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论语敍》引刘向,盖《别录》文也。)

《孔子三朝》七篇。(《艺文志》。)孔子见鲁哀公问政,比三朝,退而爲此记,故曰《三朝》,凡七篇,并入《大戴礼》。(《史记·五帝纪·索隐》,又《蜀志·秦宓传》注、《艺文类聚》五十五并引此,皆不如《索隐》之详。)

右《论语》家。

孝经古孔氏》一篇。(《艺文志》。)古文字也。《庶人章》分爲二也。《曾子敢问章》爲三,又多一章,凡二十二章。(《艺文志》师古注。)

《孝经》一篇。(《艺文志》。)比量二本,除其烦惑,以十八章爲定,而不列名。(《孝经·开宗明义章》疏引,刘向不列名者,即谓不列“开宗明义”等名也。)

右《孝经》家。

《诗》以言情,情者,性之符也。《书》以决断,断者,义之证也。(《御览》六百九。案《艺文志·六艺略》末有以五学拟五常之文,此当是其异説。性之符也,性字疑本作信,音近致僞也。)

《礼》家先鲁有桓生,説经颇异《论语》家,近琅邪王卿不审名,及胶东庸生皆以敎。(《文选·移书让太常博士》注。案《汉书·儒林传》,鲁徐生善爲颂,传子至孙延襄,延及徐氏弟子公户满意、桓生单次皆爲礼官大夫,即此桓生,《移博士书》所谓桓公也。《王吉传》,玻邪皋虞人也。《艺文志》,传《齐论》者王吉。又《鲁论》有《王骏説》二十篇,王吉子皆非此王卿,卿不审名,盖吉、骏之族也。胶东庸生,《艺文志》言其传《齐论》,《儒林传》又言其传《古文尚书》,凡此三人皆不审名者也。)

(右二条,一则通论《诗》、《书》,一则通论经师,而亡其名者,寻《艺文志》每略之末,皆有《序论》,不知本在略末,抑爲《辑略》之文,而班氏取以置此耶?今既无以质言,故仍依班《志》,取通论之文,归于略末云尔。)

子略

晏子》八篇。(《艺文志》。)《晏子春秋》七篇。(《史记·管晏列传》引《七略》如此。案今《晏子春秋》,前有刘向《敍录》,亦言八篇,而此言七篇者,盖《敍录》本言,又有复重,文辞颇异,不敢遗失,复列以爲一篇。然则去其复重一篇,即七篇矣。初非向、歆父子之异也。)《晏子春秋》称古冶子曰,吾尝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从而杀之,视之乃鼋也。(《水经注》四引刘向敍《晏子春秋》,今《敍录》无此文,故录之。凡《敍录》具在,而他书或摘其一二语者,今皆不录。)

《孙卿子》三十三篇。名况,赵人,爲齐稷下祭酒。(《艺文志》。)稷爲齐城门名,谈説之士,期会于稷门下,故曰稷下也。(《水经注》二十六,《史记·田完世家·集解》无末句。)

《徐子》四十二篇。(《艺文志》。)徐子,外黄人也。外黄时属宋。(《史记·魏世家·集解》。)

刘向所序六十七篇。(《艺文志》。)臣向与黄门侍郎歆所校,《列女传》种类相从爲七篇,以箸祸福荣辱之効,是非得失之分,画之于屏风四堵。(《初学记》二十五、《御览》七百一。)

子云家谍言,以甘露元年生也。(《文选·王文宪集序》注引《七略》。)杨雄卒,弟子侯芭负土作坟,号曰玄冢。(《文选·刘先生夫人墓志》注引《七略》。)杨雄经目有《玄首》、《玄衝》、《玄错》、《玄测》、《玄舒》。(《汉书·杨雄传》萧该音义引《别录》。案《蓺文志》儒家云,入杨雄一家三十八篇,则二刘本不录杨书,而据萧、李所引,则确有此文。龚畴曰:《太玄》自汉至国朝,爲之注解及音义之类者,非一家,皆止有十一篇,不知该所谓《别录》者,果何书也?则龚氏亦疑所引《别录》爲僞。余谓萧氏非作僞诬古者。盖《太玄》既未入录,逮子骏卒业,姑附其目于儒家之末,如《隋·经籍志》之附录亡书也。书既未见,得自耳闻,故目与本书有异,此之《别录》,萧氏引爲刘向,则不考之过,盖《别录》虽出子政,而子骏卒业,亦仍袭其称,今《山海经·敍录》可证矣。若是子政,则卒于成帝时,而《杨传》言草《玄》在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之际,则子政不得知有《太玄》也。李引《七略》,盖亦附儒家末者,今并引录于此。又案《七略》奏上虽在汉世,逮及亡新,校书未已。《后汉书·苏竟传》,王莽时,刘歆等共典校书竟,《与刘龚书》亦云:走昔与国师公从事出入校定祕书,是也。然则《七略》既成,后稍增注,故得下逮雄卒矣。)

右儒家。

伊尹》五十一篇。(《艺文志》。)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史记·殷纪·集解》。案《艺文志》兵权谋家言,省《伊尹》、《太公》、《管子》、《孙卿》、《鶡冠》、《苏子》、《蒯通》、《陆贾》、《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种,出《司马法》入礼。种当作篇,省者,谓刘《略》两入,而《志》省其一,出者谓刘《略》在此,而《志》移诸彼。故礼家言入《司马法》,而《诸子略》不言入《伊尹》、《太公》等书也。且刘《略》之入兵权谋者,盖《太公》亦祇《兵》八十五篇,而《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不与焉。《管子》亦祇《兵法》等篇,孙卿则《议兵篇》耳,非全袠皆入兵书也。不然,岂直二百五十九篇哉!刘奉世疑二百五十九,当作五百二十一,则疑非所疑矣。诸子之书,取其数篇以入兵书,正犹管子之《弟子职》在《孝经》家,孙卿《礼论》今取一章,而题以《三年问》,录入《礼记》耳,宁当汎写全书也。故今于《伊尹》、《太公》等书,并仍归道家,诚以刘《略》本然,非班生所窜改也。)

《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艺文志》。)师之尚之父之,故曰师尚父。(《诗·大雅·大明》正义。)太公金版玉匮,虽近世之文,然多善者。(《文选·王文宪集序》注。)

《辛甲》二十九篇。(《艺文志》。)辛甲,故殷之臣,事纣,盖七十五谏而不听,去至周。召公与语,贤之,告文王。文王亲自迎之,以爲公卿,封长子。长子,今上党所治县是也。(《史记·周纪·集解》。)

《管子》八十六篇。(《艺文志》。案《史记·管晏列传·正义》引《七略》云:《管子》十八篇,在法家,似取其全书中十八篇别隶法家者。而《艺文志》无省出之文,《管子敍录》言道约言要,则入道家明甚。张守节言在法家者,盖误记唐时簿录以爲《七略》耳。案《隋志》,《管子》十九卷,在法家,则隋时合八十六篇爲十九卷,疑亦有合爲十八卷者。张氏既误以时俗簿录爲《七略》,因亦误卷爲篇,不足信也。或曰:《史记·申不害传·正义》两引阮孝緖《七略》,阮氏所纂本曰《七录》,而张皆称曰《七略》,则所谓《七略》、《管子》十八篇在法家者,盖阮氏之《七录》,非刘氏之《七略》也。)

文子》九篇。(《艺文志》。)墨子书,有文子,子夏之弟子,问于墨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索隐》。)

庄子》五十二篇。(《艺文志》。)宋之蒙人也。(《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索隐》。)又作人姓名,使相与语,是寄辞于其人,故庄子有《寓言》篇。(《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索隐》。)

田子》二十五篇。(《艺文志》。)齐田骈好谈论,故齐人爲语曰,天口骈,天口者,言田骈子不可穷其口,若事天。(《文选·宣德皇后令》注。)

老莱子》十六篇。(《艺文志》。)老莱子,古之寿者。(《文选·天台山赋》注。)

《鶡冠子》一篇。楚人,居深山,以鶡爲冠。(《艺文志》。案《御览》六百八十五引《七略》大同。《文选·辩命论》注引《七略》云:以褐冠,故曰鶡冠。窃疑鶡本褐之借字,穷居深山,衣褐,爲得之。)

《周训》十四篇。(《艺文志》。)人閒小书,其言俗薄。(《艺文志》师古注。)

孙子》十六篇。(《艺文志》。)孙子书,以杀青简编,以缥丝绳。(《北堂书钞》一百四、《御览》六百六。)

《郎中婴齐》十二篇。(《艺文志》。)故待诏,不知其姓,数从游观名,能爲文。(《艺文志》师古注。)

《郑长者》一篇。(《艺文志》。)郑人,不知姓名。(《艺文志》师古注。)

右道家。

《邹子》四十九篇。(《艺文志》。)《邹子终始》五十六篇。(《艺文志》。)《方士传》言邹衍在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生黍穀,今名黍谷。(《御览》五十四,他书引多不备。)邹子书,有《主运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索隐》。)齐使邹衍过赵,平原君见公孙龙及其徒綦母子之属论白马非白之辩,以问邹子。邹子曰:不可,彼天下之辩,有五胜三至,而辞正爲下。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爲也。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声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坐皆称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集解》。)

《杜文公》五篇。(《艺文志》。)韩人也。(《艺文志》师古注。)

黄帝泰素》二十篇。(《艺文志》。)或言韩诸公孙之所作也。言阴阳五行,以爲黄帝之道也,故曰泰素。(《艺文志》师古注。)

《邹奭子》十二篇。(《艺文志》。)邹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书言天事,故曰谈天。邹奭脩衍之文,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炙毂輠,輠者,车之盛膏器也。炙之虽尽,犹有馀流者,言淳于髡智不尽如炙輠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集解》)邹赫子,齐人,齐爲之语曰雕龙赫。赫言邹衍之术,文饰之若雕镂龙文。(《文选《宣德皇后令》注引《七略》作“赫”,又《别赋》注引《别录》作“�”。案赫、奭通借,《诗》之韎韐有奭,奭即赫矣。元帝讳奭,故二刘以赫代奭。乃其本文作奭者,后人以他书改正,作�者,乃譌增也。又《北堂书钞》一百引公奭文若雕龙,故曰雕龙,此亦必有譌误。)邹奭者,颇采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文具难胜,齐人美之,颂曰谈天邹。(《御览》四百六十四。案此盖与《史记》异説,以奭传衍术,故通称二人曰谈天邹,非有譌脱也。)

《于长天下忠臣》九篇。(《艺文志》。)传天下忠臣。(《艺文志》师古注。)

右阴阳家。

申子》六篇。名不害,京人。(《艺文志》。)京,今河南京县。(《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索隐》。)申子学,号曰刑名者,循名以责实,其尊君卑臣,崇上抑下,合于六经也。(《史记·万石张叔列传·索隐》。)孝宣皇帝重申不害《君臣篇》,使黄门郎张子乔正其字。(《御览》二百二十一,此二条《汉书·元帝纪》师古注亦引之,稍略。)今民间所有上书二篇、中书六篇,皆合二篇。(《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集解》。案中书谓祕书,与民间所有相对,非与上书相对也。马氏改上书作上、下,得之。)

慎子》四十二篇。(《艺文志》。案《孟荀列传·集解》徐广曰:今《慎子》,刘向所定,有四十一篇。一、二字,不知孰是?)

右法家。

尹文子》一篇。(《艺文志》。)与宋鈃俱游稷下。(《艺文志》师古注。)

公孙龙子》十四篇。(《艺文志》。)公孙龙持白马之论以度关。(《初学记》七。)

《成公生》五篇。(《艺文志》。)与李斯子由同时,由爲三川守,成公生游谈不仕。(《艺文志》师古注。)

毛公》九篇。(《艺文志》。)论坚白同异,以爲可以治天下,此盖《史记》所云藏于博徒者。(《艺文志》师古注。)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醪家。(《史记·信陵君列传》有此文,醪作浆。《集解》徐广曰:浆或作醪。《索隐》曰:徐案《别录》云也。则此文《别录》有之,其与《史记》特浆、醪字异耳。)

右名家。

《我子》一篇。(《艺文志》。)爲墨子之学。(《艺文志》师古注。)

右墨家。

《孔甲盘盂》二十六篇。黄帝之史,或曰夏帝孔甲,似皆非。(《艺文志》。)盘盂书者,其传言孔甲爲之。孔甲,黄帝之史也。书盘盂中爲诫法,或于鼎,名曰铭。(《文选·新刻漏铭》注。案此既言黄帝之史,而《志》复非之者,盖此所引,乃前人成説,《志》所引乃二刘断语也。)

尉缭》二十九篇。(《艺文志》。)缭爲商君学。(《艺文志》师古注。案《志》于杂家云入兵法,而伍子胥、尉缭、吴子皆在兵书中。又《子晚子》三十五篇,齐人,好议兵,与《司马法》相似,今《志》亦在襍家,未知出兵书入襍家者,此四子中,果是何种?或一人本有二书,亦不可知。故今隶《尉缭》于此。)

尸子》二十篇。(《艺文志》。)楚有尸子,疑谓其在蜀。今案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商鞍客也。衞鞅商君,谋事画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爲造此二十篇书,凡六万馀言,卒因葬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集解》。)

《淮南·内》二十一篇。(《艺文志》。)校定撰,具名之淮南。(高诱淮南子》敍目引刘向谓,本曰《鸿烈》,至向始称《淮南》也。)

东方朔》二十篇。(《艺文志》。)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爲庸人诵説,故令后世多传闻者。(《东方朔传》引刘向。)朔之文辞,《客难》、《非有先生论》,此二篇最善。其馀有《封泰山》、《责和氏璧》及《皇太子生禖》、《屏风》、《殿上柏柱》、《平乐观赋猎》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朔书具是矣。(《东方朔传》引刘向所录。)

《伯象先生》一篇。(《艺文志》。应劭曰,盖隐者也。《通志·氏族略》引《风俗通》白象氏,白象先生,古隐者,则应所据《汉志》、刘《略》,似皆作白象也。又云白鹿氏,白鹿先生,古贤人,箸书。《汉志》不见,意者刘《略》附见之乎?)

《荆轲论》五篇。(《艺文志》。)丹,燕王喜之太子。(《史记·刺客列传·索隐》引刘向。)督亢,膏腴之地。(《史记·刺客列传·集解》。)

右襍家。

神农》二十篇。(《艺文志》。)疑李悝及商君所説。(《艺文志》师古注。)

《尹都尉》十四篇。(《艺文志》。)尹都尉有《种瓜篇》。(《御览》九百七十八。)有种芥葵蓼䪥葱诸篇。(《御览》九百七十九、九百八十。)

氾胜之》十八篇。(《艺文志》。)使敎田,三辅有好田者师之,徙爲御史。(《艺文志》师古注。)

《蔡癸》一篇。(《艺文志》。)邯郸人。(《艺文志》师古注。)

右农家。

《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艺文志》。)饶,齐人也,不知其姓,武帝时待诏。作书名曰《心术》。(《艺文志》师古注。)

右小説家。

《蹵鞠新书》二十五篇。(玄应《大般涅槃经音义》。)蹵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记黄帝(《御览》七百五十四有此三字。)蹋鞠,兵势也,所以练。(《御览》七百五十四作“练”,馀皆作“陈”,非是。)武士知有材(《御览》七百五十四“材”作“方”,亦通。)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今军事(疑当作“士”)无事,得使蹵鞠。(此九字,《御览》七百五十四有。)(《史记·苏秦列传·集解》、《后汉书·梁冀传》注、《御览》二百九十七、七百五十四。)寒食蹋蹵,黄帝所造,本兵势也。或云起于战国。(《御览》三十。)

(案《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出蹵鞠一家二十五篇,则刘《略》本在诸子中,惟十家中不审何隶,故附此文于诸子之末。)

诗赋略

屈原赋》二十五篇。(《艺文志》。)宣帝诏徵被公见诵《楚辞》,被公行衰母老,每一诵,輙与粥。(《御览》八百五十九。案被公,九江人,见《王襃传》。被公所诵《楚辞》,在刘氏分十六卷之前,故隶此。)分爲十六卷。(《离骚经敍》引刘向。案十六卷中,有屈、宋、景、贾、小山、东方、严、王、刘之赋,而《诗赋略》五种中独不箸差与朔。《朔传》引刘向所录,亦无《七谏》,此皆可疑者。叔师在东汉初,去刘氏甚近,又似可信,故附于此。)

贾谊赋》七篇。(《艺文志》。)因以自喻自恨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艺文志》。)淮南王有《薰笼赋》。(《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五、《御览》七百十一。)

《刘向赋》三十三篇。(《艺文志》。)向有《芳松枕赋》,(《御览》七百七。)向有《合赋》。(《御览》七百十七。)

右赋二十家。

《常侍郎庄悤奇赋》十一篇。(《艺文志》。)悤奇者,或言庄夫子子,或言族家子庄助昆弟也,从行至茂陵,诏造赋。(《艺文志》师古注。)

《待诏冯商赋》九篇。(《艺文志》。)待诏冯商作《灯赋》。(《艺文类聚》八十。)

《博士弟子杜参赋》二篇。(《艺文志》。)参,杜陵人,以阳朔元年病死,死时年二十馀。(《艺文志》师古注。)

《骠骑将军史朱宇赋三篇》。(《艺文志》师古注引《别录》有“史”字,今《志》文脱。)

右赋二十一家。

《隐书》十八篇。(《艺文志》)隐书者,疑其言以相问对者,以虑思之,可以无不喻。(《艺文志》师古注。)

《有麒麟角杖赋》。(《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三。)《有行过江上弋鴈赋》、《行弋赋》、《弋雌得雄赋》。(《御览》八百三十二。案此或当在《襍行出及颂德赋》二十四篇、《襍禽兽六畜昆虫赋》十八篇中,无以质言,录襍赋末。)

右襍赋十二家。

有丽(此字《艺文类聚》有。)人歌赋楚。(此字《选》注有。)汉兴以来,善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远(《艺文类聚》作“盖”。)动梁尘,其世学者莫能及。(此句《选》注有。)(《文选·啸赋》注、《艺文类聚》四十三。)

右歌诗二十八家。

兵书略

《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图十卷。(《艺文志》、《史记·信陵君列传·集解》引《七略》作《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图》七卷。)

右兵形势。

数术略

鏊山鑽石,则见地痛。人民衆、蚤蝨多,则地痒。(《北堂书钞》一百五十七。)(案此条,不审当隶何家。)

方技略

扁鹊内经》九卷。(《艺文志》。)扁鹊治赵太子暴疾,尸蹷之病,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术案摩。(《周礼·天官·疾医》疏引刘向。案《説苑·辨物》篇有此文,炊汤作吹耳,子仪脉神作阳仪反神,子术作子游,案作矫。贾所引乃《説苑》文,未见,《别录》必有此语也。马氏既引此条,今姑录之。)

右医经。

臣向谨与长社尉杜参校中祕书。(《艺文志》师古注。案今《列子》、《晏子》敍录皆有长社尉臣参之文,而《管子》敍录有臣富参,则别一人也。师古引此于《杜参赋》下,以证杜参爲人耳。然此语则诸书敍录皆有之,非在《参赋》敍录中也。故今取师古引刘歆一条,参,杜陵人云云,入《参赋》下。其引《别录》一条,则别箸于此,诚以羣籍皆署参名,不容强归某略也。)

尚书郎中北海展隆。(《文选·典引》,永平十七年,臣与贾逵、傅毅、杜矩、展隆、却萌等,召诣云龙门。注引《七略》此文,而説之曰:《七略》之作,虽在哀、平之际,展隆寿或至永平之中。今不审展所校者何书,故附此。)

雨盖棽丽纷循悠悠。(《文选·东都赋》注,似是在《诗赋略》,亦难质言也。)

解纷释结反之于平安。(《文选·荐祢衡表》注。)

(右四条,无可附丽,箸于篇末。)

宴处从容观诗书。(《文选·赠士孙文始诗》注引刘歆《七略》。案此语不似《七略》,《选》注数引刘向七言,如《张景阳杂诗》注引云,朅来归耕永自疏,语意正与此类,疑此本是刘歆七言,言误作略耳。《出师表》注引刘歆七言诗曰,结构野草起室庐。益可证彼此同属一诗,然终无以质言,故仍附录于末。)

补遗

《韩氏》二篇,名婴。(《艺文志》。)《子夏易传》:汉兴,韩婴传。(《经典释文序录》。)

(此条置《易》家服氏后、古五子前。)

诸《易》家説皆祖田何,杨叔、丁将军大谊略同,唯京氏爲异党,延寿独得隐士之説,託之孟氏,不相与同。(《儒林传》引刘向。)

(此条置孟氏、京房末。)

古文记二百十四篇。(《经典释文序录》脱十字。《隋·经籍志》曰: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向因第而敍之,而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氏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案此《隋志》所説其数正得二百十四篇,而《释文》但云二百四篇,又引陈邵《周礼论序》,亦言戴德删古礼二百四篇爲八十五篇,亦脱十字。今并据《隋志》补。《隋志》明言《记》一百三十一篇,向检得一百三十篇。陈恭甫不除一篇之数,而云合二百十五篇,遂疑《乐记》二十三篇,其十一篇已具百三十一篇中,除之,故爲二百四篇,此大误也。)

(此条置《礼》家王史氏后。)

《论语》古二十一篇,《齐》二十二篇,《鲁》二十篇,《齐説》二十九篇,《鲁夏侯説》二十一篇,《鲁安昌侯説》二十一篇。(《艺文志》。)鲁人所学,谓之《鲁论》,齐人所学,谓之《齐论》,合壁所得,谓之《古论》。(案皇敍上文,亦言汉时合壁所得。称孔壁爲合壁,其义未闻。)而《古论》爲孔安国所注,无传其学者。《齐论》爲琅琊王卿等所学。《鲁论》爲太子太傅夏侯胜及前将军萧望之、少傅夏侯建等所学,以此敎授于侯王也。晚有安昌侯张禹,就建学《鲁论》,兼讲《齐説》,择善而从之,号曰张侯论,爲世所贵。(皇侃《论语义疏·敍》。案太子太傅夏侯胜,当作少府;少傅夏侯建,当作太子太傅。盖皇侃录写互譌,而少府又譌少傅耳。张禹与子政同时,故言晚也。西汉説经之书,未有注称孔安国所注,注字恐皇氏妄窜。)

(此条置《论语》家首。)

《方士传》言邹子在燕,其游,诸侯畏之,皆郊迎而拥篲。(《文选·诣蒋公奏记》注。)

邹子有终始五德,言土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文选·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注。)

(此二条,置阴阳家《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下,引《御览》一条之下。)

蹵鞠者,传言黄帝所作。王者宫中必左墄而右平,城犹国也,言有国当治之也。蹵鞠亦有治国之象,左墄而右平。(《文选·景福殿赋》注。)

(此条置《蹵鞠新书》条之末。)

甘泉赋》,永始三年正月,待诏臣雄上。(《文选·甘泉赋》注引《七略》。)《羽猎赋》,永始三年十二月上。(《文选·羽猎赋》、《长杨赋》注引《七略》。)《长杨赋》,绥和元年上。(《文选·长杨赋》注引《七略》。(案《艺文志·诗赋略》,赋二十一家中,有《杨雄赋》十二篇,末自记云,入杨雄八篇。然则雄赋固有四篇在录略者矣。此所记《甘泉》、《羽猎》、《长杨》即是也,尚有一篇无考。)

(此条置赋二十一家庄悤奇后、冯商前。)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