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

州县各立城隍庙,以大小别之。关帝庙亦然。 按,城隍之神不见于古。《左传》:“祝宗用马于四鄘。”又,“祈于四鄘。”杜注:“鄘,城也。”钱竹汀先生以为城隍之祀之滥觞。《易》:“城复于隍。”其名见此。 赵与旹《宾退录》谓:“芜湖城隍祠,建于吴赤乌二年。”是三国时已有之。《北史》:“慕容俨镇郢城,城中先有神祠一所,号城隍神。”《南史》:“梁邵陵王纶祭城隍神。”《隋书·五行志》:“梁武陵王纪祭城隍神,将烹牛,忽有赤蛇绕牛口。”纶、纪皆与俨同时,祀城隍神见诸此。至唐遂盛,张说韩愈杜牧之、麴信陵皆有祭城隍之文。杜甫、羊士谔有赛城隍之诗。李白《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云:“大水灭郭,公抗词正色言于城隍,其应如响。”李阳冰《缙云县城隍庙记》云:“城隍神,祀典无之,惟吴越有尔。”欧阳公跋云:“城隍庙,今天下皆有,而县则少。”《宾退录》云:“负城之邑亦有与郡两立者。”陆放翁《镇江府城隍庙记》云:“唐以来郡县皆祭城隍,今世尤谨,守令谒见,仪在他神祠上。社稷虽尊,独以令式从事;至祈禳报赛,独城隍而已。”《太平广记》:“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 洪武初,从礼臣之请,加以封爵,京都城隍曰升福明灵王,府曰威灵公,州曰灵佑侯,县曰显佑伯。未几,诏去封爵谥号,只称某处城隍之神,诸府州县令守尹主其祀,由是著为祀典。今吾州称辅德公,盖以南唐尝封辅德王而混之也。 《宾退录》极言城隍神之盛,且各立名字,今吾俗犹然。考陆放翁《庙记》云:“故时祠,汉纪信为城隍神。”吴草庐《江州城隍庙记》云:“江右列郡,以汉颖阴侯灌婴配食。”以婴尝定豫章诸郡,有功兹土也,则当以神为主,而人鬼配之。明张珵《嘉定城隍庙记》云:“今为之庙貌者,以《世说》汉高帝尝梦一轩冕者,自称秦功臣冯尚,奉天帝命,与王领城隍阴事。后世因有功臣肖形立庙之说。此说未详所据。 如宁国、镇江以纪信、彭越,江西诸郡以灌婴、周瑜之类。”《杜氏通典》载隋鲍至《南雍州记》云:“南阳城内见有萧相国庙,相传为城隍神。”则隋代已有指名者。

土地

土地祠,各乡镇多有之。按,《周礼·春官》“大 ”而外有“土 ”、“地 ”。此后代土地神之所由名也。土 ,五土之 ,即社也。地 ,地之百 。今祀典自有社稷坛,而民间复立土地庙者。社坛,古之国社,后代谓之官社。民间土地祠,《记》所谓“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即后代之里社也。古二十五家为社。《明史》:“里社,每里一百户立坛一所,祀五土、五谷之神。”嘉靖间,张司直寅志太仓风俗云“岁久渐废”。考《左氏传》:“社稷之神为上公。”昭二十九年。 又,杜氏注:“用币于社,谓请救于上公。”《后汉·方术传》有“社公”之名,盖本此。是则天下社神,宜通谓之公,后讹为土地公公。而稗官演义所载皆白发翁矣。江邻几《嘉祐杂志》“钱尚父方睡,汤瓶沸,一童以水注之。钱曰:‘此童先知吾意。’遂杀之。后见其为厉,乃封为属国侯,使永为临安土地,故塑像为十余岁小儿”云云。又,《宾退录》载“绍兴辛未,潼关守沈该将新城隍祠,梦人赍文书来,称新差土地”云云。是土地之职颇贱,今吾邑有称王者。《文献通考》:“宋徽宗封皮场土地庙为灵贶侯,后累封明灵昭惠王。”非古制也。俗又各立名字。陈确庵瑚《尉迟土地庙序》云:“社以祀山林、川泽、原隰之神,谓之地祇;庙以祀先代之有功德者,谓之人鬼。今土地庙有陆宣公、子胥、武侯、卫公之称,则合地祇人鬼而一之,非古也。”思按,《后汉·孔融传》:“融为北海相,以郡人甄子然、临孝存配食县社。”此即昌黎所云“没而可祭于社者”,非以其死为某神而祀之也。城隍神亦然。

文昌帝君

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为文昌宫,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其三曰上将、次将、贵相。 屈原《九歌》分大司命、小司命为二。朱竹垞谓:“少司命,即《星经》所云司命二星,在虚北;司禄二星,在司命北;大司命,则文昌之弟四星也。古之祀文昌者,司中、司命。今之号为帝君者,盖司禄也。”案,《楚辞》:“后文昌使掌行兮。”王逸注:“顾命中宫,敕百官。天有三宫,谓紫宫、太微、文昌也。” (1) 《孝经援神契》云:“文者,精所聚;昌者,扬天纪,辅拂并居,以承天象,故曰文昌宫。” 文昌祠,俗亦称梓潼庙。案,孙光宪北梦琐言》:“神张姓,名亚子,一作恶子。 居梓潼县之七曲山,仕晋,战没,人立庙祀之。”马端临《通考》云:“唐玄宗、僖宗入蜀,皆有封号。宋咸平中,封英显王,迨至元世,进号帝君,特设庙祀。以道家有上帝命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之说也,于是天下学校皆有祠。”《明史·礼志》:“弘治中,礼部尚书周洪谟议罢此祀,并毁其祠之在学校者,云梓潼显灵于蜀,庙食其地为宜,文昌六星与之无涉。嘉靖中,倪文毅《请正祀典疏》亦本周说。”思按,叶石林《巖下放言》载:“蜀有二举人,行至剑门张恶子庙,夜各梦诸神预作《来岁状元赋》,甚灵异。”高文虎《蓼花洲闲录》亦载此事。后人盖以其于科目事有灵感,且元代尝封为文昌君,明景泰间赐额曰文昌宫,道家遂取《阴骘文》“十七世为士大夫”之说以实之,而梓潼张神之为文昌帝君遂相沿至今已。 崔鸿《后秦录》:“姚苌立张相公庙于梓潼岭。”李义山诗称“张恶子庙”,则唐时无别称也。元初则曰七曲神君,见虞文靖《相如院文昌万寿宫记》。景泰五年始敕赐梓潼神为文昌宫,见《续通考》。

魁星阁

《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斗魁,北斗第一星也,主日。案,此与文昌之主天子文德者,绝不相涉,世俗以其近文昌而并祀之,又傅会其名曰“文星”而附之学宫。考《孝经援神契》:“奎主文昌。”亭林先生云“奎为文章之府,魁判人之生死。今之言文者,皆祀魁星,宜中式者多不识字之人”云云。然则魁星之祀,宜改为“奎”。俗复以其字形而塑作鬼踢斗之像,殊谬。

三官堂

道家有“三官神”之称,案,丘悦三国典略》载:“张角为太平道,张修为五斗米道,使人为奸令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奸令。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沈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号五斗米师。”详《后汉·刘焉传》注。《传》以张修为张衡,张陵之子。 明宋景濂《跋曲阿三官祠记》,亦取《典略》之说。按,《宣和画谱》有周昉《三官像图》,盖六朝时已行之。唐阎立本有《水官像图》,宋大觉琏师以赠老泉,老泉作诗报之,命子瞻属和。见《东坡集》。 今俗但有《天官图》,无《水官》也。其以正、七、十月为三官生日者,盖本《宋史·方伎传》苗守信上言“三元日,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录人善恶”之说。“三元”之名,已见《魏书》及《旧唐书》,然不言为三官(主)〔生〕月。

二郎神

高翥《菊磵小集》有《辇下酒行音杭 多祭二郎神及祠山神》诗云:“箫鼓喧天闹酒行,二郎赛罢赛张王。”按,旧《苏府志》及钱湘灵陆灿《常熟志》云:“赵真君昱,仕隋,为嘉州太守,有蛟患,入水斩之。卒后,嘉州水涨,人见雾中乘白马越流而过者,乃昱也。因立庙灌江,号灌口二郎神。邑人以神司水,而炳灵公司火云。”炳灵公,见《搜神记》,东岳三郎也,宋祥符间改封,世传为火神。 今俗祷雨不应,则请二郎神,盖以神为司水。邓韨旧《常熟志》则云:“蜀郡太守李冰之子,尝除蜀郡都江之蛟孽,有水功,宋汴京为筑神保观。邑人以常熟为江之下流,故有庙。后请于朝以祀焉。”二说不同。邓说始于曾敏臣《独醒杂志》。《元史》:“至顺元年,封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其子二郎为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

晏公庙

罗泌路史》:“晏公神,名戌仔。”《大明会典》云:“元初为江西清江县文锦堂局长,登舟尸解,因立庙。或云为木商,溺死成神,洪武初,以助沐英平云南显应,封平浪侯。”《南郭州志》谓元时护漕得封者,未是。 昆山郑文康《晏公灵异记》云:“朝廷有事西洋,中贵人经刘家港,即今刘河镇。 谒神行宫,对土木像,若君父然。从者言神无乎不在,呼之则火至,火至则无虞。”又云:“前光禄署丞李谨谪交阯,还,言神亦尝为漕运,南谪借宿庙中,得梦尤显异云。” 又,刘侗帝京景物略》有晏公祠“为正德中晏常侍所立,内设古圣贤像”,此别一晏公祠也。又,郎瑛《类稿》“明太祖至毗陵,江风大作,舟将覆,忽红袍神挽舟至沙上,自称晏公。后筑江岸,有猪婆龙为患,有老渔教以瓮贯缗而钓之,问姓名,曰姓晏。忽不见。明祖闻之悟,封为神霄玉府晏公都督大元帅”云云。其名不详,未知即吾地晏公否。

天妃

卢熊《府志》:“天妃,莆田林氏女,宋元祐来祀闽。绍兴二十六年始封灵惠夫人,庙额曰灵应。元至元中,岁运漕著灵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 按,宋柳贯《待制集》有祭天妃文 (2) 。又,洪容斋《夷坚志》云:“兴化军海口林夫人庙,甚灵异,今进为妃。”则宋时已封为妃。卢氏之说本之《元史·祭祀志》。明洪武间,改封圣妃,时有圣妃娘娘之称,今俗亦称娘娘庙。永乐七年,复改“天妃”。今仍之。 郎瑛《类稿》云:“妃,莆田湄洲屿人,都巡检名愿之弟六女。都巡检,今都抚类。徐葆光记云:愿字惟悫,母王氏。 在室三十年卒,至元间,有显应,立祠州里,庙号‘天妃’。”张燮东西洋考》及何乔远《闽书》皆云:“妃生于五代晋天福八年,至宋雍熙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化去。常衣朱衣,往来海上,里人虔祀之。”康熙初,张学礼《使琉球记》以为妃姓蔡,闽海中梅花所人。又云猴屿人,救父投海身死。徐葆光《中山传信录》非之。方氏《通雅》云:“天妃宫,滨海多有之,其女子三人,俗传神姓林氏,遂实以为灵素三女。太虚之中,唯天为大,地次之,故天称皇,地称后,海次于地,宜称妃耳。盖所祀者,海神也。元用海运,故其神为重。或云:宋宣和中,遣使高丽,遭飓风,赖神以免,使者路允迪言于朝,始有祀。”

大王庙

娄江口立大王庙,运漕者虔祀之。按,《靖江浦庙碑》谓之“金龙四大王”,姓谢氏。朱国祯涌幢小品》以为宋谢太后之族。 兄弟四人:纪、纲、统、绪,皆宋会稽处士。绪最少,初为诸生,隐钱塘之金龙山。宋亡,日夜痛哭,阴结义士图恢复,知势去不可为,遂赴水死。题诗于石。立志平生尚未酬,莫言心事付东流,沦胥天下凭谁救,一死千年恨不休。 其徒问:“他日以何为验?”曰:“黄河水逆流,是吾报仇日也。”后明太祖与蛮子海牙战于吕梁,不利,忽见云中有天将,挥戈驱河逆流,元兵大败。太祖夜祷,问其姓名,梦儒生素服前谒,曰:“臣谢绪也,愤宋祚移,沉渊而死,上帝怜我忠,命为河伯,今助真人破敌,吾愿毕矣。”次日,封为金龙四大王。以其行四,尝居金龙山,没又葬于其地故也。

李王庙

卢熊《苏府志》云:“李王名禄,《南郭志》误作“录”。 吴兴长兴县童庄人。”张南郭云:“年十八,没为神。”卢《志》以为宋潘壬、潘丙等谋变事洩,丞相史弥远请屠其城,神梦于理宗及弥远,乃止戮壬、丙,城获全,吴人祀之。周密癸辛杂识》云“穆陵正位,皇兄济王竑有逼近之嫌,徙之霅城之西。宝庆元年正月八日,含山狂士潘甫与弟壬、丙率太湖亡命乘夜逾城而入”云云。卢说盖本此。  卢《志》又云:“神能捍御灾患,祷之辄应。民染疫,求庙柏,并水煮而饮之即愈。”详见永嘉郑东《记》。又,考《常熟志》有长兴李烈士庙,云即李王宫。张修撰洪《琴川志》云:“宋景定中已载祀典,崇封号,赐庙额。”常熟之庙何为而作?旧碑称为海神,岂元之江南田赋由海道入,祷而有应,因祀之欤?《姑苏志》亦云:“有海神李王祠,元大定间建。” 旧《苏府志》又云:“或谓即名将李显忠,一在常熟,宋时赐珠花及袍,尚存;一在致道观西,名李烈士庙。”若吴梅村《秣陵春曲》所云南唐国主李王之庙,此词曲家托言,且在河南,或遂以神当之,误矣。

周神庙

双凤镇有周神庙。按,张南郭有《唐墅周孝子庙碑》云:神名容,宋理宗时人,居唐墅。康熙初,常熟钱通《重修庙记》云:“孝子早失怙,事母朱氏孝。父百十点检,见旧《常熟志》。 淳熙间卒,既卒之明日,降于家,告母曰:‘儿已为神,当输忠朝廷,尽力乡党。’淳祐十二年,县令赵必 上其事,赐庙额曰灵惠。洪武四年,敕封宋周孝子之神,载《祀典》,官为致祭。”卢熊《府志》云:“岁以九月二十一日祀。”钱《记》云:“九月二十一日为神诞之辰。”《常熟志》云:“今二祭祝文曰:‘德成于己,孝感于天,旌之祀之,敦我民俗。’” 俗又称曰小爷爷,盖以神为孝子故也。南郭《庙碑》云:“时生子,皆以神姓呼为周郎。”

贤圣庙

俗传贤圣神为张睢阳。旧《苏府志》云:“张王庙,俗称贤圣庙。” 塑像作青面红须,狰狞可畏,盖以睢阳临终时,有“死必为厉鬼杀贼”之语也。然何以祀于吾地?考邓韨《常熟志》云:韨,嘉靖间举人。 “旧《志》以为淮阴人,姓张氏,父名有严。唐开元元年八月十八日生,没而为神,有护国功,封成济侯。南渡后累封东平忠靖王,无锡祀于慧山,以唐忠臣张巡实之。”钱湘灵《志》云:“弘治中,查毁淫祠,遂以忠臣实之,其像作厉鬼状。”是则相沿已久。江西以睢阳公为水神,有张令公庙。

玄坛庙

玄坛菩萨即玄武神。庾信《黑帝云门舞》歌:“北辰为政玄坛。”北方色黑,玄坛,即郑康成《周礼》注所云“北郊之坛也,称曰玄坛”。盖以所祭之地名之。《姑苏志》云:“神姓赵,名朗,字公明。赵子龙之从兄弟。”不知何所本。

刘猛将

吴俗通祀刘猛将,谓能祷雨驱蝗。旧《苏志》云:“相传神能驱蝗。” 案,卢熊《府志》止云:“神姓刘,因瓦塔而创。”顺治初,邑先辈王石隐育撰《斯友堂日记》,据《怡庵杂录》以为宋名将刘武穆锜。《常熟志》同。云:“俗称节使永定公刘真君庙。” 王文恪《姑苏志》亦云。然又云:“或曰名锐,乃锜之弟,尝为先锋,陷敌。”前明王穉登修庙疏,又以为刘鄜王光世之爱弟。常熟王应奎柳南随笔》云即刘漫塘。按,漫塘,名宰,字平国,金坛人。宋绍熙初进士,理宗时官太常丞,以文学名。有集六十三卷。 以之为神,不知何据。《宋史·刘锜传》有姪曰汜,无弟锐之名。朱长孺谓:“古名将往往阖门戮力,子弟之功,归之父兄,姓名隐没,盖多有之,不得以《宋史》不载,遂谓必无其人。且绍兴之年,帝驻平江,锜以江东路副总管提举宿卫亲军,并将解潜、王(奇)〔彦〕两军为六军,每军千人,为十二将,扈从赴金陵。安知其弟不以是时立功兹土,没而歆其庙食耶?”冯班《题扬威侯庙》诗注云:“庙祀宋将刘信叔。”信叔似是其字。 又,考《宋史》自有刘锐。端平三年知文州,元兵来攻,与通判赵汝曏相誓死守,携二子登文王台,自刎死,幼子同哥才六岁,俱死焉。诏立庙赐谥。或即此神欤?然文州乃今陕西文县,去此境甚远。殆非也。今俗相沿作刘 。按, 字仲偃,宋钦宗时,以资政殿学士使金营,不屈,自缢死。即子翚先生之父也。其为神固宜,然不应祀于兹土。《嘉定志》作刘猛将军。雍正十二年奉文,岁以正月十三日并冬至后弟三戊日祭之。

施相公

南郭《州志·逸事》载:“嘉靖三十二年四月,倭寇登崇明南沙,盘据经年。诸沙多罹害。耆民施珽率乡兵力战,死之,阵死者千人。两院褒珽义勇,立祠太仓城南普济寺右。”或谓即俗所称施相公者也。相传神不能酒,祀以茶代,未知何说。 又,华亭别有施相公庙,见《邑志》:“公讳锷,宋时诸生,山间拾一小卵,后得一蛇,渐长,迁入筒。赴省试,蛇私出乘凉,众见金甲神在施寓,惊呼有怪,持锋刃来攻,无以敌。闻于大僚,命总兵殛之,亦不敌。施出闱知之,曰:‘此吾蛇也,毋患。’叱之,奄然缩小,俯而入筒。大僚惊曰:‘如是,则何不可为?’奏上,施立斩。蛇怒,为索命,伤人数十,莫能治。不得已,请封,敕封护国镇海侯。侯嗜馒首,造巨馒祀之,蜿蜒其上死。”至今祀者盘蛇像于馒首,称侯曰“相公”云。

杨老相公

南门外有庙曰杨老相公。按,卢熊《府志》、旧《嘉定县志》:“杨公,名镃,一作滋。 嘉定外冈镇人,以边功殁,理宗朝,敕赠护国忠惠侯,庙食里中。”父光辅,承节郎;祖应龙,宁宗朝官武功大夫,有诗稿及《四知录》;四世祖敏求,徽宗朝朝散大夫,忤蔡京罢归,隐居外冈里。亦载方鹏《昆山志》。是时外冈尚属昆山也。 《姑苏志》云:“俗称护国杨相公庙。”按,南门外与嘉定接壤,故效之。 新塘市东有杨将军庙,明周广有《记》,但称将军,而不言其名。云:“淳祐十年,与元兵力战死,藁葬陆窑塘之原,后墓上时见光怪,土人立庙祀之,祷辄应。”南郭《志》引吴升元说云,近有人发其墓,乃元杨溪处士杨天定墓。此又一杨相公庙也。

总管堂

方鹏《昆山志》云“总管,金姓,名昌,其子名元七,殁皆为神。元至正间,阴翊海运,俱封总管。今其子孙尚在,自当祀之,非小民所宜滥祭”云云。今则此庙遍吾地矣。

张大帝

张南郭《太仓州志》:“二月八日为张大帝生日,必有风雨酿寒,云大帝吃冻狗肉,逢辰日上天,有接客风、送客雨。”按,洪武中,宋讷奉敕作《祠山庙记》,以为西汉龙阳人。又引颜鲁公《记》谓当在新室、建武中。《一统志》则云:“常德府武陵人张秉,行山中,逢仙女,云‘帝以君功在吴分,故遣相配,生子以木德王其地’。约逾年再会,如期往,果见前女襁子归秉,云:‘当世世相承而食吴楚。’后其子名渤,为祠山神。始自长兴荆溪,凿圣渎十五里,欲通广德州,役使阴兵,事多灵异”云云。《宋史·范师道传》:“广德县有张王庙,岁祀神,杀牛数千。”又,《黄震传》:广德“旧有祠山庙,其牲皆用牛。”祠山张王,即今俗所谓张大帝也。《乾淳岁时记》:“二月八日为桐川张王生辰,霍山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竞集。”案,霍山在安徽六安州。《明史·礼志》:“祠山广惠张王渤,以二月八日祭。”万历周氏《昆山志》云:“二月初八,俗称祠山张大帝诞日,其日西南风,则农有秋望。”旧《苏府志》有广惠庙,云祀乌程土神祠山张大帝。宋庆元三年,莫子纯有《张王庙记》,陆放翁有《张王行庙》诗。盖旧只称张王,明俗相沿为大帝。然宋讷《记》引晋张祖镇《大帝实录》,则晋时已有“大帝”之称。晋盖石晋也。王弇州《宛委余编》谓即《酉阳杂俎》所云“天帝张翁”,误矣。晋詹仁泽《祠山家世编》、宋程棨《三柳轩杂识》引《祠山事要》有“化身为彘,督阴兵浚河,为夫人李氏所觇,工遂辍,是以祀之,避豨用犬”。刘绳庵纶《重修庙记》自注云:“每春阴多寒,折俎用冻脯。”此俗所传冻狗肉之说欤?《癸辛杂识》“宝庆元年,霅城潘甫谋变,上急调兵赴之,比至,已就诛。主兵官坚欲入城,意在劫掠。舟抵南关张王祠下,忽有方巾白袍人挤之入水,因班师”云云,则王固有功于湖城也。

张天师

道家以天师为张子房,封号用留侯。案,丘悦《三国典略》:“张道陵,一作张陵。 汉顺帝时人,入蜀,居鹤鸣山,造符书为人治病。陵子衡、衡子鲁以其法相授。”施宿《东坡诗注》引《张真人传》云:“名道陵,良八世孙,汉章帝、和帝累召不起。”胡应麟《笔丛》、王宗沐《续通考》皆本此说,然未有天师之称。《世说注》:“郗愔与弟昙奉天师道。”《北史》:“魏嵩山道士寇谦之,自言尝遇老子,命继张陵为天师。崔浩劝明帝起天师道场。”郦道元水经注》:“白马戍有张天师堂,庾仲雍谓堂为张鲁治。”是天师之名起于六朝也。《太平广记》亦云:“梁武帝因陶贞白诣张天师道裕,乃为立玄坛三百所。”东坡《过安乐山闻张道陵所寓》诗:“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马贵与《通考》云:“唐天宝后,汉天师子孙嗣真教,册赠天师为太师,然亦私相称谓,未尝以之赐号也。宋祥符二年,赐信州道士张正随号真静先生。自是凡嗣世者 皆赐号。崇宁二年,赐张继先号虚静先生。”详《通考》。 迨至元十三年,乃赐张宗演灵应冲和真人之号,又赐张正常号天师。明太祖去其旧称,改授正一嗣教真人,曰:“元人不知义理,天岂有师也?”盖封号虽曰真人,世俗尚沿旧称。“天师”字,始见《庄子》:“黄帝闻牧马童子之言,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道藏》有刘大彬茅山志》,载太白《汉东紫阳先生碑》,有云:“贞一先生传天师李含光。”按,含光,即紫阳,颜鲁公《碑》所谓玄静先生李君是也,未有天师之号。太白特美称之耳。

关帝生日 封爵附

《祀典》以五月十三日为关公生辰,官为致祭,按,元至正间《关王庙碑》将仕郎普颜花撰。 云:“荆楚之人相传王于六月二十三日生,子平于五月十三日生,是日,朝拜祭赛,远近辐辏。”钱唐冯少渠景《关公祖系记》云:“侯以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则今以五月十三日者,非矣。俗传公甲子为四戊午,亦讹。戊午生者,平也。 宋牧仲《筠廊二笔》载井中得关侯旧碑云:“祖石磐公,名审,字问之。父名毅,字道远。侯娶胡氏。”亦见吴青坛《读书质疑》。 普颜《碑》云:“王薨于章乡,今当阳县玉泉山也,俗号大王冢;王子平,俗呼为三郎冢。宋徽宗始封为忠惠公,大观二年加封武安王,高宗加‘壮缪’二字,孝宗淳熙十四年加封英济王。元文宗天历元年,又加‘显灵威勇’四字。明洪武中,复侯原封。万历二十二年,以道士张通元请,进爵为帝,庙曰英烈。四十二年,又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祖师

释氏有祖师、菩萨之称。按,《传灯录》:“大同禅师问僧:‘什么处来?’曰:‘东西山礼祖师来。’曰:‘祖师不在东西山。’”又,“仰山谓香光曰:‘汝只得如来禅,未得祖师禅。’”皆谓初祖也。又,《汉书·外戚丁姬传》云:“易祖师,丁将军之玄孙。”师古注:“丁宽为易家始祖。”则祖师乃是通称。

五路

市估开店,必祀五路神。按,旧谓之五圣,本顾氏,陈黄门侍郎野王公五子也。长盛南,字以成,仕陈,为左卫大将军,平闽乱。天嘉中,封安远侯,卒谥壮。次鸿南,字扶九,陈太建九年却周师,封宁远侯,卒谥穆。次周南,字雅持;夏南,字欲清,镇吴兴。隋兵徇浙闽,二人死之,敌投诸河,逆流至硖石镇,土人义之,葬之翠微山东。季允南,字信符,仕隋,靖江表,封征西侯,卒谥襄。宋建炎初,周南、夏南见梦于高宗,封为靖远、平西二侯,建祠翠微之阳,并祀五侯。见元初《石函谱》及崇祯间《武陵小史》。 明初,号五显灵顺庙。显聪、显明、显正、显直、显德。 姑苏上方山,香火尤盛,号为五圣。昆山瑞屏公锡畴撰《黄门公祠碑记》云:“公墓在楞伽山侧,子五侯从祀于山之阳。”从父行人公陈垿《无益之言》云“尝度仙霞岭后,经一岭,名五显岭。岭有五显庙,极整丽。黄门子孙,世居光福。吴郡乃五侯父母之邦,而楞伽俗名上方,尤五侯正首之丘也。妖由人兴,遂淫昏相凭,奸愚互惑”云云。康熙间,汤文正斌巡抚江苏,毁上方祠,祀者有禁,因易其称曰五路,亦曰财神。《姑苏志》云:“在昆山者,亦称五郎堂。”又考卢氏《府志》引《祥符图经》云:“五通,婺源土神,通贶、通祐、通泽、通惠、通济五侯,盖初封也,后升王爵,冠以‘显’字,遂号五显。其姓字未载。”又旧《府志》:“灵官庙,世称五显灵官,神位五,唐光启中降婺源显迹,徽人始庙事之。宋大观中,诏赐庙额,故名灵顺行祠。”复有五通庙。则五通、五显,非即一神,然不知何所据。郎瑛《类稿》谓五通即五圣。未是。钮氏《觚賸》又谓:“明太祖梦兵卒千万求封,令五人为伍,江南各立尺五小庙祀之,谓之五圣”云云。似亦臆说。《无锡志》:“五路神,姓何,名五路。元末,御倭寇死,因祀之,后讹为财神。”此别一五路也。

水仙庙

水仙神,相传为吴人柳毅,即唐仪凤间儒生为龙女寄书者。《姑苏志》“水仙庙”注云:“古苍龙堂神即柳毅也,今为上元乡工社祠。”又云:“今洞庭东山有柳毅井,吴城住宅有柳毅桥,乡人以水仙神,立祠二处。”案,李朝威柳毅传》所云洞庭君,乃湖南洞庭湖也。今吴中祀之,殆以吴地亦有洞庭湖,故讹耶?陆广微吴地记》洞庭湖中包山,《姑苏志》云即两洞庭山。

王灵官

道观有三目神曰王灵官。按,倪岳青溪漫稿》:“宋徽宗时,蜀人萨守坚尝从林灵素传法,王灵官为玉枢火府天将,又从守坚受符法。永乐中,敕建天将庙。今双凤镇有此庙。 宣德中,改为火德观,封萨为崇恩真君,王为隆恩真君。”孙国敉《燕都游览志》云“永乐间,有杭州道士周思得者,以王元帅法显京师。元帅者,世称为灵官,天将二十六居弟一位。文皇祷辄应,命立庙祀之”云云。然则灵官乃林灵素之流欤?

太岁大将军

术家以太岁为大将军,动土迁移者必避其方。欧阳《集古录》载《李康碑》“岁在亥,大将军在酉”云云。以为其说出于阴阳家,前史所未见。思考《抱朴子》有“诺皋太阴将军”之称,《汉书·王莽传》号其将军曰岁宿,则大将军之称亦旧矣。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初为长者子,见师子佛相好,因问:‘作何行愿而得此相?’佛言:‘欲证此身,当须久远脱度受苦众生。’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尚为菩萨。”又云“诸分身地藏菩萨,各复一形,白佛云: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云云。太白有《地藏菩萨赞》。

八仙

流俗相传以汉钟离张果老等为八仙。按,钟离权,字云房,唐时人,吕祖之师也。计敏夫《唐诗纪事》载其诗数首,俗称为“汉”者,盖以杜诗有“近闻韦氏妹,远在汉钟离”之句而误,不知“汉”地名、“钟离”非人名也。宋时常来人间,见《陈抟传》及《王老志传》。 张果,《旧〔唐〕书》有传,赐号通玄先生,授银青光禄大夫,或云白蝙蝠精也。李颀有《谒张果老先生》诗,见《河岳英灵集》。吕洞宾,名岩,唐末举进士不第,遇钟离子得道。见王举《雅言系述》,施肩吾有《钟吕传道记》。韩湘子,退之姪孙老成之子。老成即十二郎。 事见段成式《杂俎》及刘斧青琐高议》。云能开顷刻花,文公“云横秦岭”一联,先现于花上,及公至蓝关,而湘适至,因足成此诗。 或误以为公姪,盖以公有《徐州赠族姪》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之语附会之。蓝采和,见张君房云笈七签》,云:“蓝采和似狂非狂,行则振鞋踏歌。”又,《续仙传》:“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一足着靴,一足跣行,至城市乞索,夏则絮,冬则卧于雪。持大拍板,长三尺余,行则振靴唱踏歌:‘踏破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歌词多此意。周游天下。有童时至班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于濠梁间酒楼。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空中,冉冉而去。”《太平广记》引之。 元遗山诗:“自惊白发先潘岳,人笑蓝衫似采和。”用此。又有《题蓝采和像》诗。 俗讹“蓝”为“篮”,“和”为“荷”,遂装作莲花篮仙矣。周栎园《书影》载:“《南唐·陈陶传》:‘常采西山药物饵之。开宝中,有一老叟与媪货药于市,获钱则市鲊对饮酒,至醉则歌曰:“篮采禾,篮采禾,尘世纷纷事更多。争如卖药沽酒饮,归去深崖拍手歌。”或疑为陶夫妇。’盖歌采和之事,故云‘纷纷事更多’,非即采和也,以‘蓝’为‘篮’,以‘和’为‘禾’者,歌音如是,本未有字,故不同也。”何仙姑,受道于吕祖,曾敏臣《独醒杂志》以为宋仁宗时人,《续通考》则云唐武后时人,刘贡父《诗话》云永州人,《续通考》以为广东增城人,《明一统志》因之列广州府女仙,以为生而顶有六毫,所居地忽产云母,梦异人教以服饵,唐景龙中仙去。惟铁拐李、曹国舅二人,仅见陈氏《潜确类书》及王宗沐《续通考》。胡应麟《笔丛》谓拐仙即《神仙通鉴》之刘跛子。《续通考》谓隋时人,名洪,小字拐儿,皆臆说。陈氏以曹国舅为宋曹太后之弟。按,《宋史》:“慈圣太后弟曹佾,年七十二而卒。”不云得道。外此无国戚学仙者,《潜确》之说未知何据。胡应麟以为有元王重阳教盛行,以钟离为正阳,洞宾为纯阳,何仙姑为纯阳弟子,因而展转附会,成此名目。赵耘菘云:“今戏有‘八仙庆寿’,尚是元人旧本。则八仙之说之出于元人,当不诬矣。”思按,黄休复茅亭客话》以葛长寿、李八百等为八仙后人,盖仿其名成之,其源则起于淮南之八公也。元遗山《汾亭古意图》诗“不比仙翁甲子年”自注:“神仙张果生尧甲子年。”不知何据。

马公

巫觋家私祀马公,见明钱希言《狯园淫祀类》,云苏州花筵中以插花马公为五郎部下伤官,巫祝称为马总管,俗呼为马阿公。别设矮席,先祀之,匆匆送去,然后登歌。相传马阿公,葑门人,名福。以卖菱为业,每晨担菱出阊门,过宋相公祠,必择一双为供。后与人争担不胜,登灭渡桥,投水死。适宋相公神舟至此,因收作帐前驱使。是则其事本出吴中,巫家私相尊奉,遂及吾地,且为立庙,宜有司之禁止也。又云:“宋公相传为水神。”或云:“五郎部下伤官,亦在淫祀中。”

药师

里有药师殿,相传以为扁鹊,亦称药王。按,沈汾《续神仙传》:“药王姓韦,名古道,号归藏,西域天竺人,开元二十五年入京师,纱巾毳袍,杖履而行,腰系葫芦数十,广施药饵,疗人多效。帝召入宫,图其形,赐号药王。”又,韩无咎《桐阴旧话》引《列仙传》“唐武后朝韦善俊,京兆人,长斋奉道,常携黑犬,名乌龙,世俗谓之药王”云云。是药王为韦氏。然高士奇《扈从西巡日录》云:“药王庙,专祀扁鹊,每年四月贺药王生日。”《一统志》:“药王庙,在任丘县鄚州城东北,祀扁鹊。”吴梅村《过鄚州》诗云:“香火年年赛药王。”是药师之为扁鹊久已。

刘海 和合

李石《续博物志》云:“海蟾子,姓刘,名昭远。华山陈图南馆之道院,常与种放往来。”□□画一小儿足踏蟾蜍,可一□已□□□□□,乃宋高僧寒山、拾得也。见《传灯录》。闾丘大夫以丰干言访之,联臂走向石岩,遽不见。后人图其像,名之曰和合,作蓬头赤脚像,手捧瓦砵。以是时方在斋厨向火食粥也。俗讹传为聚宝盆。

九梁星

俗谓刻剥者曰九梁星,无坐位。按,《夷坚志》:宋□□□□□□□□,天上凶煞也,共九星,弟九者尤甚。□□□良误。

————————————————————

(1) 原文“顾命中宫,敕百官”在“王逸注”之前。今正。

(2) 柳贯《敕赐天妃庙新祭器记》,见《待制集》卷十四。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