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庭善坚(?~1493),明代临济宗僧。云南昆明人,俗姓丁。字古庭。十一岁于五华寺出家,法名善贤。初至金陵参谒无际明悟,得示‘万法归一’之语;一日阅圆觉经,豁然有悟。十九岁时参礼柏岩,遂改今名。宣德十年(1435),至贵州雍萝山,并入四川。正统年间(1436~1449)复至隆恩寺参无际,得其心印。历住河北大容山、金陵天界寺等诸名刹,后归四川,创建归化寺。弘治六年示寂,世寿八十余,世称旃檀尊者。著有云水石集、古庭祖师语录辑略四卷传世。[增订佛祖道影卷二(虚云)]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Baltasar Gracián, 1601年1月8日--1658年12月6日),是17世纪西班牙作家、哲学家、思想家、耶稣会教士。巴尔塔沙·葛拉西安1601年出生于西班牙阿拉贡的贝尔蒙特村(Belmonte)。1619年,进入耶稣会见习修行,此后历任军中神父、告解神父、宣教师、教授及行政人员等职。他从未出任过重要公职,但是常与政治人物交友往来,这些人生经验都成为他写作思考的源泉。他的寓言小说《批评家》是西班牙最有力的讽刺作品之一。1637年,其处女作《英雄》问世,旋即引起轰动;1640年,讨论领袖资质的《政治家》出版;1643年,分析诗歌的《诗之才艺》出版;1647年
顾蔼吉,清长洲(今江苏苏州)黄埭人。字畹先,或作畹仙,一字天山,号南原、桂宫仙人。顾大纲子,顾绍敏从兄。岁贡。召充《佩文斋书画谱》纂修官,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书成。授江苏仪征教谕,卒于真州学舍。与查慎行、吴暻、严熊、韩骐等交密。通经擅诗文,识古字通假之义。工篆籀,尤精隶、八分书。精篆印。善写意人物,长于山水,宗法倪瓒、黄公望,酷嗜王原祁。嗜藏拓古碑帖,精于金石文字考订,参究诸碑,创新体例,著《隶辨》以解经,学人奉为圭臬。另著有《分隶笔法》《经疑》《南原诗文稿》等。
高村光太郎(たかむら こうたろう、1883年3月13日 - 1956年4月2日),日本诗人、雕刻家。别号碎雨。生于东京一雕刻家家庭。1902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雕刻科。在校期间参加新诗社,发表短歌和新体诗。1906年留学欧美。回国后即参加文学团体“潘神会”,致力于唯美和享乐主义的诗歌创作和西方艺术思潮的介绍。1914年发表的著名诗集《路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探索。1941年发表的《智惠子抄》则寄托了作者对亡妻的无限哀悼,被称为爱的诗集。战后发表诗集《典型》(1950)。为日本近代诗坛的杰出代表之一。曾两次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但均未接受。日本近代美术的开拓者高村光太
古林机如(1632~?),明末临济宗僧。上海人,俗姓潘。号古林。幼即有志出家。十六岁丧父,遂投惟一剃发。未久,参谒二隐行谧、性空行臻。后参礼藕庵之竹庵真衍,并嗣其法。康熙九年(1670),住持苏州金墅镇之莲华禅院。有莲华古林禅师语录四卷行世。寂年与世寿均不详,仅知康熙十九年时,师年四十九。[五灯全书卷一○二]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年9月19日~1993年6月19日),英国小说家。1911年9月11日生于英国康沃尔郡。父亲是文法学院的教师。戈尔丁小时候就喜欢文学,立志成为作家。1934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在一个小剧团里当过编剧、导演和演员。也当过几年教师。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军服役,参加过击沉德国“俾斯麦号”战舰的战斗,也参加过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戈尔丁写过诗、剧本、论文和小说,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195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蝇王》是他的代表作,其它作品有《继承人》、《塔尖》、《品彻·马丁》等。还写过剧本《铜蝴蝶》。他在作品中探索人与社会的关系,把
高允(390—487),北魏大臣、文学家、学者。字伯恭,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年十馀,奉祖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几罢。性好学,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传》。 郡召功曹。 北魏太武帝神䴥三年(430),为杜超从事中郎,赴邺,府寻解,还乡教授,受业者千馀人。次年,征拜中书博士,迁侍郎。延和(432—434)中,太武帝弟乐安王拓拔范西镇长安,以允为从事中郎。寻征还。太延二年(436),从乐平王拓拔丕讨上邽,参丕军事。太延五年,太武帝平凉州,允以参谋之勋,赐爵汶阳子,加建武将军。次年,即太平真君元年,奉诏与崔浩述成《国记》。寻授景穆太子经书,颇受礼遇。后宗爱杀太武,大臣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年10月2日—1991年4月3日),英国小说家。1966年被授于荣誉勋位。1969年被授于骑士级荣誉勋章。格林曾在伯肯斯特德学校读书,父亲为该校的校长。他在牛津大学巴利奥学院毕业后受雇于《泰晤士报》(1926—1930)。他的第一篇小说《内室的男人》(1929)发表以后,便致力于写作。1935年去利比里亚访问,后写出《没带地图的旅行》(1936),1938年去墨西哥了解宗教迫害的情况,又写出一份旅行报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格林在外交部工作,曾被派驻塞拉利昂(1941—1943)。格林的首次成
郭良翰(生卒年未详),字道宪,号栖澹畸人。莆田人,郭应聘之子。以父荫补官,任都察院照磨、大仆寺丞,出为黎平知府。其事迹,民国《福建通志·列传》卷二五、《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一七均载于其父传之后。《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一四《选举志》载其致仕后“家居筑万卷书堂,著述甚富”。 郭良翰刻印的图书甚多。万历三十八年(1610)刊其自撰的《问奇类林》三十五卷。前有黄吉士、金忠士、毕懋康、陈玉辉四序,以及郭良翰《问奇类林题辞》。郭良翰曰:“繁阳黄直指公,博古君子也,嗜学若饴,架上不数邺侯三万轴。一日相遇,偶阅斋头手钞若而帙,觑觑惊曰:‘司马赋不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耶?……何不裒而成一家言,予且为子传之
高武,明著名针灸学家。字梅孤。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好读书,凡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娴习。嘉靖(1522—1566)年间中武举,北上,历览关隘险要。后弃归。晚专精于医,治人多效。尝慨当时针灸多误,遂手铸铜人男、妇、童子各一,以试其穴,推之人身,所验不爽毫厘。又鉴于世人不知针灸源流,不溯其源则昧于古人立法之善,故撰《针灸节要》(又作《针灸素难要旨》、《针灸要旨》)三卷(1519年)。其书以《难经》、《素问》为主,于《难经》首取行针补泻,次取井荥俞经合,经脉孔穴,附以己见。又纂《针灸聚英》(又作《针灸聚英发挥》)四卷,以经络穴法类聚,各病取穴治法、诸论针灸法、针灸歌赋等各为一卷,其所搜采铜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