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jié)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等。著名历史学家。江苏常州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本科哲学门毕业,后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任教,担任过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主编过《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大众知识》、《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责善半月刊》、《文史杂志》、《文讯》等。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
顾随(1897年2月13日-1960年9月6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家。原名顾宝随,字羡季,别号苦水,笔名顾随、葛茅等。河北省清河县人。5岁起随父亲入家塾。1907年起在清河县城高等小学堂读书,1910年进广平府(永年县)中学堂,对文学、历史有浓厚兴趣。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两年后转入北京大学文科(文学院)英文门(系),曾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同年起,在山东、河北、天津等地教中学,讲授英文和语文。1924年参加在上海成立的文学团体“浅草社”,开始在《浅草》、《沉钟》、《猛进》等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其中《失踪》一篇被鲁迅编入《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小说二集
高云览(1910.5.14―1956.6.13),现代作家。笔名健尼。生于福建厦门。父亲是荷属安 汶的老华侨,早年以开小酒店为生。酒店倒闭后,在商店 当小帐房,家庭生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十三岁毕业于青 年会小学,无力升学,1926年到上海,在同乡会馆办的无 需缴费的泉漳中学念书。在教师陈三民的教育下,对革命 有了认识,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时他热 爱普罗文学,并开始接触社会科学,写了一些文艺批评文 章发表在《申报》上。中学一年后,辍学回乡。后当记者 和教员。1927年至1932年,先后在厦门、漳州教书;由于 政治迫害,一再失业。1930年党领导的厦门大劫狱事件震 动全国,作
观复,宋代僧。生卒年、籍贯、传记等皆不详。号笑庵。住于毗陵华严寺。与道亭、师会、希迪合称华严四大家。从宗宇受学华严五教章,着五教章折薪记五卷,解释五教章之别教一乘说;其观点承袭澄观、宗密之说,而以对立之立场,驳斥师会所著之五教章焚薪,二人于此交相论难。师另有绍兴十六年(1146)所著之圆觉经钞辨疑误,及演义钞会解记、金刚别记、遗教经论记等四部十八卷传世。
葛天民,字无怀,山阴(今浙江山阴)人。落发为僧,更名义铦,字朴翁。山阴义铦与北磵居简为同门师兄弟,两人情谊深厚。其后返初服,隐居杭州西湖,筑室苏堤,自号柳下,足不入城,日惟吟咏自乐。有如梦、如幻二侍姬,赵师秀赠诗谓“此老无尘事,双姝亦道情”。又尝与杨万里、翁卷、薛师石、姜夔、叶绍翁、苏洞等唱和。庆元二年,尝与俞灏、张鉴、姜夔乘雪出游,各得诗词若干,手书为《载雪录》(已佚)。姜夔称其“据诗社,出奇无穷”(《浩然斋雅谈》卷中),薛师石《和葛天民》称:“贾岛文章怀素书,得来读罢卷还舒。西湖柳下为君宅,东海云边是我庐。”叶绍翁以“老铛犹有耳,古柳已无心”称之。释居简跋其诗偈,谓:“诗带《庄》、《骚
古心如馨(1541~1615)明代律僧。古林派之祖。江苏溧水人,俗姓杨。字古心。早年丧父,由母抚育成长。嘉靖三十一年(1552)母殁,而感世缘虚幻无常,遂于万历十年(1582,一说嘉靖年间)依摄山栖霞寺之素安出家。后读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誓从文殊菩萨受戒,遂赴五台山,夙夜虔勤恳求。一日恍惚之间,从一老妪受僧伽黎衣,观见菩萨,顿悟五篇、三聚心地法门,视大小乘律如从胸中流出。归乡途中,经南京,偶遇长干寺(报恩寺)塔修治之际,因安置众人所不能举之塔顶,故得优波离再来之称。万历十二年,改南京定淮门内马鞍山之古林庵为寺,神宗赐‘振古香林’之额。历住灵谷、栖霞、甘露、灵隐等诸寺,开坛授戒三十余处,徒众约
格罗塞(Ernst Grosse,1862—1927),德国艺术史家、社会学家,现代艺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弗赖堡大学教授。美学上主张把哲学美学与艺术科学分离开来,提倡从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方面对艺术学和艺术史进行研究。认为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生活与社会的经济形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艺术学要研究艺术的本质,将艺术从其他事物中区分出来,要研究艺术的诸种动因以及文化上所受的制约,研究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出艺术科学是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的结合,前者偏重记述,考究各个特质的实际情形,后者偏重解释,形成一般的法则。这两者互相依赖,没有理论的事实是迷糊的,没有事实的理论是空洞的。因此艺术科学的目
古林清茂(1262~1329)元代禅僧。温州(浙江)乐清人,俗姓林。字古林,号金刚幢、休居叟。一般称为茂古林。以墨迹扬名海外。十二岁从天台山国清寺之孤岩启出家,试经得度。及后,不顾元初之难,游方天下,先后参访明州雪窦山简翁敬、南屏石林巩、承天觉庵真。又于当时已退隐之雁宏能仁寺横川如珙之下,精进研修,十九岁时即嗣其法。其后归返国清寺。元大德二年(1298)隐居于平江府天平山白云寺,九年后迁至开元寺,未久,退隐虎丘山绍隆之塔院,重拈雪窦重显之百则颂古。皇庆元年(1312)再住开元寺,时因杨国公之请,蒙赐扶宗普觉佛性禅师之号。延祐二年(1315)移居饶州(江西鄱阳县)永福寺,另于建康凤台山保宁寺
古昆(?~1892)清末僧。江西上饶人。字玉峰,号恋西。十余岁时出家于普宁寺,阅诸大乘经,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一日,闻钟声而省悟。咸丰五年(1855),在杭州崇福寺阅明代僧幽溪传灯之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感悟,自称幽溪传法之后裔,严持戒律,一心誓愿念佛往生,自定每日称念佛名六万遍、二时回向。此外,又刊刻大乘经律及有关弥陀信仰之典籍,僧俗皈依者颇多。光绪十五年(1889)应净果之请而住明州西方寺。光绪十八年七月因病入寂。著有净土随学二卷、净土必求、莲宗必读、念佛要语、念佛四大要诀、净土自警录、净土神珠、西归行仪、永明禅师念佛诀、念佛开心颂、上品资粮等各一卷。[种莲集(净土圣贤录续编卷末)、中
威廉·林赛·格雷沙姆(William Lindsay Gresham,1909—1962),美国小说家,尤其擅长创作黑色小说。格雷沙姆出生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孩提时代,随家人搬到纽约,在那里,迷上了杂耍表演。高中毕业后,格雷沙姆并无稳定工作,而是四处漂泊,最终成了一名民谣歌手。后因与约瑟夫·道格成为朋友,开始尝试写作,内容多关于美国巡回戏团,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噩梦巷》(1946)。出版第二年便被改编成一部由泰隆·鲍华主演的电影《玉面情魔》。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