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БорисЛеонидовичПастернек,1890年2月10日-1960年5月30日),俄罗斯诗人、作家。生于莫斯科有教养的画家家庭,曾在莫斯科大学及德国的马尔堡大学学哲学,还曾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6年之久,最后选定了文学为终身事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与一些未来派艺术家有来往,并在其影响下创作了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1914)和《在街垒上》(1917)。1922至1932年间先后发表诗集《生活,我的姐妹》(1922)、《再生》(1932)、长诗《1905年》(1925—1926)、《施密特中尉》(1926—1927),从而确立了他的文学地位。此外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培根1561年1月22日出生在伦敦一个新贵族的家庭。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母亲安妮,颇有才学,是加尔文教派的教徒。培根少年时期即已才华出众,12岁入剑桥大学读书。据说当时他对于被经院哲学奉为经典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已深为不满,认为它只富于空洞的争论、辩驳,对人生无实际效益。1576年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到法国工作,1579年因奔父丧而回国。其后当过律师和出任国会议员。1589年他
彭家煌(1898年4月1日-1933年9月4日),现代作家。又名介黄,字蕴生,别字韫松。湖南湘阴县人。1919年毕业于长沙省立第一师范,不久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补习学校任职,曾在北京大学旁听。后入上海国语专修学校进修,一年后入中华书局工作,参加编辑《小朋友》杂志。1925年转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先后助编《教育杂志》、《儿童世界》。1926年在《晨报》副刊发表成名作《Dismeryer先生》。192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怂恿》(开明书店)。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其作品多取材于贫困、闭塞的农村生活,反映市民知识分子的弱点,描写细腻,饱含温馨,笔端时露揶揄幽默,为当时众目所瞩的青年作家。193
普光,唐代僧。籍贯、世寿均不详。资性明敏,师事玄奘三藏于慈恩寺,精苦恪勤,闻少证多,玄奘默许之。人称大乘光。自贞观十九年(645),玄奘首创译场,至麟德元年(664)终于玉华宫,凡二十载,出经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大多为普光笔受。永徽五年(654),玄奘译出俱舍论,首先密授普光。普光因撰俱舍论记三十卷以详解之,为俱舍论三大疏之一;后由弟子圆晖为之略作十卷,俱舍宗奉为要典。另著有俱舍论法宗原一卷、百法明门论疏等。普光之俱舍学实总集玄奘所传,故后世公认普光为得玄奘正传者。 普光除助玄奘译经外,还勤于著述,现存的有三种: 一、“俱舍论记”三十卷(或作十五卷),此论与神泰、法宝二疏并称
彭耜[sì],南宋道士,字季益,号南岳先生,自号鹤林,长乐(今属福建)人。出身世家,少有文名,中举选官后,不问政事,不久即隐居修道。师事白玉蟾,得太乙刀圭火符之传,九鼎金铅砂汞之书,紫霄啸命风霆之文。白有《寄三山彭鹤林》诗。拜大都功。端平间,纂辑《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嘉熙元年,撰《海琼玉蟾先生事实》。归作《鹤林赋》,筑鹤林靖室,以明学道志向,故号“鹤林山人”。读道、儒之书,以丹符为人治病。杜绝交游,不奉征召。其妻潘蕊珠与其同心修道。著有《道德真经集注》十八卷、释文一卷、杂说二卷传世。《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三首。《全宋诗》卷三一二八录其诗十五首,多职官诗,如《知州》、《幕职》、《知县》、《将
彭孙贻(1615—1673),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海盐武原镇人。博闻才辩,五试于学使,皆列第一,名噪一时。明崇祯十五年(1642)乡试,经同考官绍兴府推官陈子龙推荐,主司翰林院编修吴国华、吏科给事中范淑泰,皆极为赞赏,定为第一。未料因病不能终场,报罢。陈子龙对海盐知县刘尧珍说:“恨彭生不得出吾门。吾虽不及欧阳,此子实不愧子赡也。”次年以贡生首拔于两浙。明亡后,绝意仕途,终身布衣蔬食。当道有重其才,劝其出仕,孙贻谢绝勿应。虽负文名,亦节义自许,不妄交游,人皆服其深识。卒后门人私谥为孝介先生。 彭孙贻对经史百家,乃至氏族、方技、释老、稗乘之书,靡不毕究,且纂辑厘正,各自成帙,为文皆
彭晓(?~954)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本姓程,字秀川,号真一子,西蜀永康人。少好修炼,与击竹子何五云善。五代后蜀时,明经登第,迁金堂令。据传遇异人得丹诀,修炼于县内飞鹤山,自称“昌利化(二十四治之一)飞鹤山真一子”。常以篆符为人治病,号铁扇符。能长啸,为鸾凤声。蜀主孟昶屡召,问以长生久视之道,晓曰:“以仁义治国,名如尧舜,万古不死,长生之道也。”昶善其言,以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 彭晓倡导性、命双修,在修炼养生、阐发内丹(他称为“金液还丹”、“真一之道”)思想方面有引人注目之处。他认为人可以修炼成仙,年寿无限,提出了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上的“仙道”、“鬼道”学说。认为
裴骃[yin],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南朝著名史学家,与父亲裴松之、孙子裴子野,并称“史学三裴”。继承家学,博览宏识,官至南中郎将参军。著有《史记集解》,成为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裴骃为《史记》作注而垂名于中国史坛。他反复研究《史记》,作《史记集解》,在其序中引用班固话语来评价《史记》:“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博采经传百家及先儒学说,凡对作注有所裨益,便广而录之;凡所注引,务必去其浮言游辞,取其精旨要义;如各家说注不同,则兼收并蓄,不肯偏弃;如有未详之处,宁缺不议,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