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诺·舒尔茨(1892~1942),波兰籍犹太作家,死于纳粹枪杀。1892年出生于波兰的德罗戈贝奇小城,波兰籍犹太作家,生前职业是一个中学图画教师,波兰犹太人,出版过《肉桂色铺子》、《沙漏下的疗养院》 两本小说集。但是,他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才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写作的巨大价值,除了写小说之外,舒尔茨还是一位卓越的画家,在欧洲超现实主义美术和电影领域有巨大的影响力。 布鲁诺·舒尔茨被发掘的时候已经死去。当时波兰文学青年杰兹·菲克斯基第一次读舒尔茨的小说时深受震撼,他四处打探准备写信给舒尔茨却发现他已经不在人世。于是这个狂热的文学青年充当起了舒尔茨的身后代言人,将舒尔茨的遗作搜寻出来推荐给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 1892年2月21日-1949年1月14日),美国心理分析学家、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92年2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州劳威兹。1917年获芝加哥医药和外科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1930~1939年在纽约以心理分析学家的资格开业;1939~1940年在华盛顿精神病学院教书;1948年在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精神紧张研究项目,1949年1月14日在巴黎逝世。主要著作有《现代精神病的概念》(1945)、《人际关系的精神病学理论》(1953)、《个体精神病学的初步形成》(1972)等。沙利文是第一个文化派精神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年7月19日—1972年2月15日),美国著名作家、记者,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斯诺于1905年7月19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个小印刷出版商家庭。1924年斯诺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1927年毕业后到纽约从事新闻工作。1928年来到中国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此外,他还是纽约《太阳报》、芝加哥《每日新闻》和后来的《星期六晚邮报》及伦敦《每日先驱报》的巡回记者,因此他有得以跟踪采访任何重要新闻的机会。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上海后,他大力帮助被迫移居香港的宋庆龄等左翼同志创办“保卫中国同盟”(即“中国福利会”的前身),斯诺
宋远,元文学家。号梅洞,涂川(今江西南昌)人。曾与滕宾、周景、萧列、刘将孙邂逅于南昌樟树镇华光阁,赋有《意难忘》词一阙,可知其为元世祖时期人。又有《挽胡宣慰(祗遹)》诗,可知元贞末年(1297)尚在世。诗词多散佚,《元诗选癸集》录其诗二首。其小说《娇红传》,记申纯与王娇娘二人恋情,谴责封建礼教。王实甫曾据此撰写杂剧《娇红记》。生平事迹见元庐陵凤林书院辑《名儒草堂诗余》卷中、《元诗选癸集》。
色诺芬(Ξενοφών,前440年左右-前355年),古希腊的军事家和历史学家。雅典人,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他从小受过全面的军事训练,亲身经历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01年—前400年,他参加并且率领斯巴达的雇佣军,远征黑海沿岸、小亚细亚和巴比伦。远征失败以后,他回到雅典,继续师从苏格拉底,可能还是苏格拉底的左右手。苏格拉底去世以后,在公元前395—前386科林斯战争期间,他再次为斯巴达带兵反对雅典。雅典公民会议因此通过决议放逐色诺芬。色诺芬定居斯巴达的斯基洛斯,拥有一块斯巴达奖赏的地产和附属的奴隶。公元前371年,斯巴达败于忒邦。色诺芬移居科林斯,专心从事著述,直到去世。在这期间,他的
爱德华·桑戴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年8月31日-1949年8月9日),亦译“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联结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教育心理学之父。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威廉姆斯堡。曾跟随詹姆斯和卡特尔学习心理学。189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教授。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会长。早期研究动物心理,设计了迷箱实验,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尝试和错误”中,巩固满意的正确的反应,淘汰错误的无效的反应,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后从事教育心理学、成人学习、实验教育学、语文学习与阅读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并编制智力与教育测验,对美国教育心理学起
沈起予(1903年1月—1970年1月),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四川省巴县人。从小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山村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重庆巴县中学。1920年赴日本东京求学。初在高等预备学校及高等学校学习,后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专攻文学,直至1927年。此期间,日本及西欧文学艺术各流派的思潮、倾向和成就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1927年回国后在上海参加创造社,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28年,在上海艺术大学执教期间,发表以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人民中间的生活为题材的中篇小说《飞露》。1929年再次赴日,仅一年,便在日本反动派的迫害下提前回国。1930年1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投入左翼文化运动。从此专事文学
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明末清初抗清名将。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字宪之,号道邻。思宗崇祯元年(1628)史可法举进士,授西安府(今属陕西)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1635)迁右参议,分守池州(今字徽铜陵市)、太平(今属安徽),在安庆等地堵截农民起义军。崇祯十二年(1639)起户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朱大典总督漕运,巡抚凤阳(今属安徽)、淮安(今属江苏)、扬州(今属江苏),劾罢督粮道三人,增设漕储道一人,疏浚南方运河,整治漕政。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因武备久驰,奏行更新八事。 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闻李自成进军北京,誓师勤王,渡江抵浦
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德语:Sokrates 公元前469年,一说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出生于雅典。父为石匠,母为助产婆。一度从父业。曾以骑兵身份相继参加过波蒂迪亚(Potidaea)、安菲波利斯(Amphipolis)等战役,由于表现勇敢获得殊荣。以后,以与普罗塔哥拉等智者辩驳和教育青年为己任。前406年入选“五百人议事会”,否决了要把得胜的将军因未顾上掩埋尸体事等而处死的决定。前404年因拒绝服从取代民主政制的“三十僭主”逮捕萨拉密的莱翁(Leon of Salamis)的命令而受到迫害。前399年民主政制恢复时,又被指
沈祖荣(1883~1977),现代图书馆学家。字绍期。湖北宜昌人。早年曾辅佐韦棣华女士创办我国第一所公共性质的图书馆“文华公书林”;在馆内推行全面开架借阅,并倡导采用卡片式目录和其他先进的图书馆技术设备。1914年留学美国,进修图书馆学,1917年毕业于纽约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同年归国,积极参与倡导欧美式图书馆的新图书馆运动。1917年编成《仿杜威书目十类法》。次年在《教育杂志》上发表首篇反映我国图书馆事业状况的文章《中国全国图书馆调查表》。1920年与韦棣华等创建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文华大学图书科,为二十世纪前期的我国图书馆界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材。该科于1929年立案为文华图书馆学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