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午(1252-1324年),宋元间文学家。初名应梅,字鼎翁,号梅边。庐陵(江西吉安)人。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补太学生。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落后,谒文天祥,入文天祥幕府,尽以家赀助军饷。后以母病辞归。文天祥被俘北上过庐陵,王炎午作《生祭文丞相文》,张贴于文天祥必经的交通路口,促文天祥速死以全大节,而不能降元辱节。元揭傒斯《书王鼎翁文集后》称此文“既历陈其可死之义,又反复古今所以死节之道,激昂奋发,累五千余言,大意在速文丞相死国。”欧阳玄称王炎午为“宇宙奇士”,称其“生祭文”为“宇宙之元气”(《吾汶稿序》)。文天祥就义之后,王炎午又作《望祭文丞相文》,盛赞文天祥的民族气节
吴海,元代诗文家。字朝宗,号鲁客,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博学有气节,受贡师泰、林泉生等推重。平素不取悦于俗流,倾慕齐鲁之风,曾打算迁居山东,但未如愿,便以“鲁客”为号。元末战乱,家中清贫,居室题为“闻过斋”,学者称为“闻过先生”。明洪武初年,征召入局与修《元史》,力辞不就。和诗入王翰交好,洪武十一年(1378)征王翰入朝,王翰自刎而死,吴海为王翰经纪其家,并抚养遗孤王偁。吴海去世后,王偁把他的遗作编为《闻过斋集》八卷,全是文。《元诗选·二集》选入吴海诗四首。顾嗣立说吴海“为文严整雅奥而归诸理”,诗以古体见长。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二九八、《元诗选·二集》小传。
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当代作家,著名历史学家,教授。原名吴春晗,曾用笔名刘勉之、赵彦等。浙江省义乌县苦竹塘村人。自幼勤奋好学,十一岁就通读过《资治通鉴》。由于父亲早逝,家境衰落,于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1931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继续半工半读。大学期间,专攻明史,并先后在《清华季刊》、《燕京大学学报》、《中央历史学刊》、天津《大公报·史学》副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并担任《大公报·史学》副刊第一任编辑。1934年8月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任母校历史系助教,一年后,便升任讲师。1937年,清华大学著名教授熊庆来任云南大学校长,聘他为该校
汪应辰(1118年-1176年),初名汪洋,及第后宋高宗为改今名,字圣锡,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家贫力学,乡举、礼部试均为高选,赵鼎奇之,延之馆塾。绍兴五年为进士第一,授镇东军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力主和议,以上疏论金国归河南地事,忤秦桧,出通判建州,乞祠归,主管崇道观。起通判袁州、静江府、广州。二十六年,召为吏部郎官,迁右司,出知婺州。二十九年,召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权户部侍郎兼侍讲。三十二年,出知福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一),升敷文阁待制,举朱熹以自代。隆兴元年,为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乾道四年,召除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并侍读。六年,复以端明殿学士知平江府。坐平江
吴皋,元代儒士、诗人,字舜举,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丞相吴潜诸孙。早年师从吴澄,与梁寅为豫章郡学同学,两人年纪应大致相当。出任临江路儒学教授。元亡,不愿出仕新朝,隐于乡里。曾对友人胡居敬说:“郡承大乱之后,民皆习武事,厌儒行,弦诵绝响,教无所敷,吾甚耻之。”他屏居闾里,惟以奉亲训子为务。遗民逸士纷纷慕名请其教家塾。著有《吾吾类稿》,原本亡佚,今存《吾吾类稿》三卷(主要是诗,卷三有文十馀篇),是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据《永乐大典》辑成,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又据《永乐大典》残帙补出四库馆臣漏辑的吴皋诗十首。《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所作大都以朴澹为主,不涉元末佻巧纤靡之习。”“虽
王怀隐,宋宫庭御医。宋州睢阳人。起初他作为一名道士,住在开封城中的建隆寺中,且以善医诊而著名当世。宋太宗赵光义未登基之前,曾以晋王的身份作为京城地方官。此时他颇好医术,利用暇日扩泛搜集海内验方千余首。王怀隐作为京城名医,便由此而能够攀援赵光义。赵光义继位后,下诏令他还俗,任尚药奉御,成为宫庭御医。不仅,他就升任为翰林医官使,居于宫庭医官中的最高职位。宋太宗登基以后,又诏令翰林医官院的医官们,将各家传经验名方上献朝庭,加上以前他所搜集的,共得验方万余首。于是宋太宗委命王怀隐与翰林医官副使王祐等人参对编类成书。每部以隋太医令巢元方的 《病源候诊》冠于其首,把药方编排于下。此书共有一百卷。王怀隐
温纯(1539—1607),字希文(一作景文),号一斋。因两次为形势所迫返故里躬耕于“二园”(井园、猪园)之中,又称“二园先生”,三原县北城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任寿光县(今山东省寿光县)知县、河南省参议、浙江省巡抚、户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尉史、南京吏部尚书、工部尚书、掌都察院事等。性格刚直,执法严明,坚持正义,敢于谏诤,不惧豪强,治理有方,政绩显赫。宦官陈洪请求给其父母加封号,他认为非法,上疏坚决反对;言官李己、石星因言事获罪,他上疏将其救出。浙江历来号称难治,巡抚其地者,刚则易折,柔则政废。他到任后,著《齐民要书》,惩恶吏、奖忠义、褒廉孝、劝耕读,力扼滥造佛堂寺庙之风,又改
王力(1900年7月16日—1986年5月3日),当代语言学家。字了一。1900年7月16日生于广西省博白县岐仲村。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学评议组成员。小学毕业后因家贫失学。17岁起任小学教师,24岁入上海南方大学,次年入上海国民大学。26岁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研究中国古文法,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曾博得梁启超好评。27岁入法国巴黎大学,研究实验语音学,以论文《博白方言语音实验录》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排行十九。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望族,先世门第鼎盛、代居高位,父銮时已甚式微。少以三卫郎入事唐玄宗。任侠负气,放浪不检。及玄宗卒,失所恃,屡为人欺,遂悔愤折节读书,一度入太学。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永泰(765—766)初,因笞罚军骑而被讼弃职,闲居洛阳。大历九年(774)后,因黎幹之荐任京兆府功曹。大历十三年,转鄠县令。大历十四年,除栎阳令,称疾辞归,寓长安西郊沣水北岸善福寺。德宗建中二年(781)除尚书比部员外郎,建中四年,出为滁州刺史。兴元元年(784)末,罢任闲居于滁州西涧。贞元元年(
王蘋(1082—1153),两宋之际学者。字信伯。原福建福清人,其父徙吴,遂为吴(今江苏苏州)人。师事程颐,又以同门后辈师事杨时。以布衣人中秘。主张抗金,曾对高宗陈述为君治国之道,为高宗所称赞。赐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与修《神宗实录》,兼史馆校勘。以著作郎通判常州。秦桧恶之,以从子王谊坐法株连而被夺官。后复官,主管台州崇道宫祠。病卒。多继承程颐理学思想,但尤强调“心”的作用,亦颇阴取佛教禅学之说。以“心学”观点为据解释二程道统之说,把理学以心传道说成是以心传心,甚至是扩充本心的功夫:“尧、舜、禹、汤、文、武之道,相传若合符节。非传圣人之道,传其心也;非传圣人之心,传己之心也。己之心无异圣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