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1335-1380年),字幼文。其先蜀人,徙居常州(今属江苏),再徙吴(江苏苏州),居城北齐门外,故又自号北郭生。贲与余尧臣、杨基、张羽、王行、王彝、宋克、吕敏、陈则、释道衍并称高启之“北郭十友”。曾为张士诚所礼聘,不久即辞去,与张羽避地吴兴间。张士诚被明太祖灭后,徙居临濠,与杨基相邻。太祖洪武七年(1374),被荐至京。洪武九年春,奉使廉访晋、冀,直达雁门、代郡,行程五千馀里。及还,检其囊橐,惟纪行诗数首。太祖悦,授给事右。改监察御史,巡按广东。又改刑部主事,迁广西参议,以政绩卓著,擢为河南左布政使。大军征洮泯,过其境,坐犒劳不时,下狱瘐死。贲诗多模山范水之作,有些作品则通过对自然
谢枋得(1226年3月23日—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为人豪爽,好直言,以忠义自任。宝祐四年进士,对策极攻宰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抑为二甲,除抚州司户参军,弃去。五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除建宁府教授,未赴,吴潜辟为江东西宣抚司干办公事。景定五年,为江东漕试官,发策十问指摘贾似道误国,谪兴国军安置,贬所知州、知县皆执弟子礼。咸淳三年,放归。德祐元年,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二年,信州陷,隐于建宁唐石山中,后变姓名卖卜建阳市中。宋亡,寓居闽中。屡荐屡辞,不赴诏。元至元二十六年,参政魏天祐强其北行,至燕绝食死,年六十四。门人诔为文节先生。枋得处南宋灭亡之
谢元淮(1784—1867),字钧绪,号默卿,湖北松滋人。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调任太湖东山巡检,协办海运,后奉派到两淮主持盐务,于1823年首创“票盐”制。1826年升任无锡知县,旋奉调海洲分公司总办盐务,每年为国库增加税银数百万两。1836年补任淮南监掣同知,1852年因实施“票盐”制遭官吏反对而被革职,次年冬被任命为广西桂平、梧、郁盐法道。殁于同治年间。他在江淮五十年,疏浚运河及吴淞口、秦淮河,赈济江都灾民,清丈江阴沙洲,鸦片战争期间奉命防守上海,口碑甚佳。 谢元淮工诗,其《养默山房诗稿》描述了下层官吏奋斗到中级官吏的行藏和心理感受。另外,谢元淮分别于道光二十四年(
谢伋[jí](1099~1165),字景思,自号药寮居士,上蔡(今属河南)人,谢克家子。绍兴初,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三年,自工部员外郎徙为祠部员外郎,兼太常少卿。后寓居黄岩。二十五年,知处州。二十七年,提举两浙路茶盐公事。能诗文,叶适论其文“俊笔涌出,排迮老苍,而不能受俗学熏染”,“拨弃组绣,考击金石,洗削纤巧,完补大朴”(《谢景思集序》)。现存诗多为赋闲悠游之作,如“一山秋色连云暗,半夜风声夹雨来”(《子忱崇道吏部寄书问讯,兼寄药物,适当风雨夕,长句代谢》),“夜雨洗来修竹净,晓风吹入瘦松清”(《药寮候洪景伯》),均清新流畅。喜论文章作法,著有《四六谈麈》一卷,此书作于绍兴十一年,所
习凿齿(?—384),东晋文学家。字彦威。襄阳(湖北襄樊)人。生年不详。其家宗族富盛,世为乡豪。习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桓温任荆州刺史时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很器重他,数次力荐,桓温乃使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累迁别驾。桓温征战,习凿齿或守或从,所在任职,每处机要。理事有绩,尤善尺牍论议。桓温因甚重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使至京师,晋简文帝亦雅爱之。后忤桓温意旨,左迁户曹参军,出为荣阳太守,以脚疾废归襄阳。苻坚素闻其名,攻陷襄阳后,即与释道安造访,言谈大悦,赐赠甚厚。并称:“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习凿齿有足疾)。”以
萧常,字季韶,号晦斋,南宋史家,生于绍兴十一年(1141)前后,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淳熙四年(1177)乡贡进士,自幼钻研史学。其父寿朋,因不满陈寿《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而贬蜀汉,立志重修,书未及成而卒。他继承父志,费时二十年,于1188年修成《续后汉书》。四十七卷,笔削号称谨严。该书系改修《三国志》而成。萧常通过对传世史料的取舍与重新组合,重建历史事实,寄寓褒贬之意,深受当时义理史学之风,特别是其同乡先贤欧阳修影响。同时,《续后汉书》表现出强烈的正统观念,这与当时宋金对峙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
许棐[fěi](?~1249)。字忱夫,海盐(今属浙江)人。嘉熙中隐居秦溪,种梅数十树,构屋读书,自号梅屋。慕白居易、苏轼,室中挂二像事之。好藏书,人有奇编,见无不录,以故环室皆书,积至数千卷。著《樵谈》一卷,有《盐邑志林》本,《梅屋诗稿》一卷、《融春小缀》一卷、《第三稿》一卷、《第四稿》一卷、《杂著》一卷,有清抄本,《梅屋集》五卷,有《四库全书》本,《献丑集》一卷,有《百川学海》本,《梅屋诗馀》一卷,有《影刊宋金元明本词四十种》本。许棐诗属江湖派,与陈起、刘克庄诸家往还唱和。其跋四灵诗选,以“出自天成,归于神识,多而不滥,玉之纯、香之妙者欤”誉之。《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生当诗教极弊之时,
谢采伯(1168-1231),字元若,临海(今属浙江)人,深甫子。嘉泰二年进士。嘉定五年,通判严州。知广德军。十五年,知湖州,召监尚书六部门。除大理寺丞,擢大理正。宝庆元年,出知严州。二年,奉祠。绍定初,提举福建市舶司(《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一)。四年,知徽州。六年,任满,后转中奉大夫(《弘治徽州府志》卷四)。淳祐元年,致仕,时年六十三(成公策《密斋笔记跋》),杜门读书,潜心著述。卒年七十三。著有《密斋笔记》五卷、《续记》一卷,原本久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凡五万馀言,杂论经史文义,援据史传,言多中理,虽不如《梦溪笔谈》、《容斋随笔》博洽,而语有本源,瑜多瑕少(《四库全书总目》卷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