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首(567~635)隋代僧。安定(甘肃)人,俗姓皇甫。幼年投相州云门寺智旻出家。二十二岁受具足戒。受戒后,未知得戒否,遂于佛塔前祈请显证,蒙佛摩顶,得身心安泰。后从道洪学律,同学七百余人,无出其右者。年未满三十,即开始讲律,其懿德敏行,颇为时人赞叹。隋文帝于长安建大禅定道场时,师随智旻入关,住寺讲律,又考定三藏众经。其时关中专奉僧祇律,洪遵开创四分律,道俗虽随之,而传文律仪尚不明,师乃着五部区分钞及四分律疏,标众师所未解,令众释然。自此法誉更隆,洪遵亦亲列法座,命众依凭之。仁寿以后三十余年间,独步京师,无有抗衡者。大业之初,敕住大禅定道场,法化益盛,曾于相州云门之故墟建双塔,以志出家受戒
郑午昌(1894年2月24日—1952年7月15日),名昶,号弱龛,别署且以居士、丝鬓散人,嵊县三合乡(今嵊州三界镇)长桥村人。早年毕业于杭州府学堂,1921年后,历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文史编辑,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新华艺专、苏州美专等校国画系教授。1929年,与张大千、王个簃等发起组织蜜蜂画社,有社员150余人,编印《蜜蜂画报》。后又参与发起组织中国画会。 1932年,在上海开办汉文正楷印书局,首创整套汉字正楷活字版,行销国内外,蔡元培誉为“中国文化事业之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与梅兰芳、周信芳等20人组成甲午同庚千龄会,相约发扬民族气节,誓不为日伪效力。 1950年,
朱东润(1896年12月4日-1988年2月10日),原名朱世溱,字东润,后以字行。现代古典文学研究家。江苏泰兴人。早年生活艰苦,受教育的过程也颇为曲折。21岁时到梧州担任广西第2中学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年4月,受聘于武汉大学,任外语教师。不久受文学院院长闻一多的邀请,到中文系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课,并由校方确定为中文系教师。因《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的出版,被提升为教授。同时撰成《中国文学批评论集》、《读诗四论》等。《读诗四论》否认《诗经》有民间作品的观点,认为不但雅颂不是,连风诗也不是。由于讲课的关系,着手研讨史书。在1941年至1950年间,陆续写成《史记考
志福,辽之学僧。号慈行大师。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尝住毉巫闾山。因天佑皇帝耶律大石(1124~1143在位)好读释摩诃衍论,故敕令师作释摩诃衍论通玄钞(四卷),又令通法大师法悟作释摩诃衍论赞玄疏(五卷)。二师皆以华严宗之观点注释‘释论’,意图融合华严与密教二宗之大义。
真界,明僧人。有《〈因明入正理论〉解》存世。他关于能立二义的观点是汉传因明最早最明确的解释,纠正了窥基《大疏》的错误。但由于缺乏唐疏作为参考,对因明理论颇多误解。如把因三相规则释第一相为总,第二、第三相为别等。
镇澄(1547~1617)明代华严宗僧。河北宛平人,俗姓李。字空印。幼聪慧,十五岁投西山广应寺引公为沙弥,勤侍三年后受具足戒。后赴讲肆,学性相及华严十余载,复从小山笑岩究西来密意,妙契心印。万历十年(1582),师与憨山德清在五台山建无遮法会,后于紫霞兰若壁观三年,大悟。二十四年,撰清凉山志十卷。与友人雪峰创师子窟,建万佛琉璃塔为丛林,讲华严经,数千学者聚集。慈圣太后闻师之道誉,特赐大藏经。师奉太后之命,在北京千佛寺讲自撰之楞严正观,又于慈因寺讲诸经。四十五年入寂,世寿七十一。德清为师撰塔铭,收录于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卷二十七。师之遗作除上记外,并有金刚经正眼一卷、般若照真论及因明、起信、摄论
正诲,明代禅僧,俗姓刘,号无迹,当阳(今属湖北)人。10岁于石室山出家。20岁至荆南普仰寺参天柱和尚,从习北宗禅法。天柱寂后,入都登讲席。慈圣李太后闻其清誉,赐以千金,遂用以修复玉泉度门寺,养老其中。著有《八识规矩略说》、《庄子注》。(《湖北通志》卷一六九、《玉泉山寺志》卷中)
庄廷鑨(1585年—1655年),字子襄,浙江乌程南浔(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家饶富,“少患疯疾”,十五岁贡生,入国子监,因疾双目失明。购得天启朝大学士朱国祯撰《明史》,广聘名士吴炎、潘柽章等十六人,以每千字润笔三十两白银的代价,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事,奉南明弘光、隆武、永历帝为正朔,用永历等朝的年号,斥明将降清为叛逆,更直呼努尔哈赤为“奴酋”、清兵为“建夷”。书成不久,顺治十二年(1655年)病死。廷鑨父庄允诚于顺治十七年冬将书刻成,定名《明史辑略》,因此获罪,牵连致死七十余人,史称“庄廷鑨明史案”,亦是清初著名文字狱之一。 1651年,双目皆盲的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出钱购买明末人朱国祯
章衡(1025~1099年),字子平,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生长在南浦溪上游 山区。他自幼刻苦好学,甚为勤奋,历经乡试、会试,于宋仁 宗嘉祐二年(1057)高中状元。此时正值北宋盛世。宋代吸取唐代藩镇权力过大,以至于不听命于中央的教 训,在各州、府设通判,即与知州、知府共同治理政务的官 职,地位仅次于州、府长官,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 实权,号称“监州”。章衡高中状元后,按例要先到地方任 职,被任命为湖州(今浙江吴兴)通判。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 是鱼米之乡,十分富庶。任职期间,颇为尽责。任通判期满后,章衡被调至馆阁集贤院。馆阁管理图书经 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设昭文
张有(1054—?),字谦中。北宋末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湖州镇)人。终身不仕,出家为道士。攻小篆,精字学。曾于政和三年(公元1113)撰成《复古编》,意在据《说文解字》辨别正俗,匡王安石《字说》之谬。其书依四声分别列字,正体用篆书,别体、俗体附于注中。正卷末附辨证六篇,即联绵字,形声相类字,形相类字,声相类字,笔记小异字,上正下譌字。“其书辨正极严,笔画小异,概以俗缪斥之,虽或失之太拘,然有功于小学甚大,郭忠恕之《佩觿》、戴侗之《六书故》远非其匹也。”(《越漫堂读书记》)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