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nen,1783.06.24~1850.09.22),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边际生产力论的主要先驱者。出生于德国奥尔登堡那弗兰的卡纳林豪森的一个贵族家庭,早年丧父,受其继父爱好数学的影响。早年习农,后来就学于大弗洛特贝克农学院。1803年秋入格丁根大学,一年后辍学,后移居海克伦堡经营鲁布和田庄。1808年经营失败而放弃,随后经营特洛田庄。1830年获得罗斯托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848年当选为法兰克福议会议员,1850年9月22日因脑溢血在特洛去世。 主要著作为《孤立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3卷)。 他在经
埃米尔·杜尔凯姆(法语:Émile Durkheim,1858年4月15日-1917年11月15日),法国社会学家。生于法国厄比纳尔一个犹太人家庭,1879~1882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 1882~1887年间任中学教师,其间曾赴德国留学(1885~1886)。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讲授社会哲学, 自1902年起任巴黎大学索邦学院教授。他毕生致力于建立法国社会学,主持了法国第1个社会学讲座(1913),是法国第1位具有正式学术头衔的专业社会学家。他于1896年创办《社会学年鉴》,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著名的“年鉴学派”。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研究方法
德尼·狄德罗(英语:Denis 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18世纪法国唯物论的杰出代表,《百科全书》派的领袖。生于郎格里的手工业者家庭。最初受教于耶稣会,后在专科学校和公立中学读书,1732年获巴黎大学文科硕士学位。因择业上有悖父志,被掐断生活供给,只能自己谋生。他为书商搞翻译,为教士写布道文,一边糊口,一边苦读,从事学术研究。1746年匿名发表《哲学思想录》,被当局焚烧。1747年10月被委任为《百科全书》的总编辑。同年发表《怀疑者漫步》, 1949年发表《论盲人书简》,这两本书宣传了他的无神论思想。因此被捕入狱达三个月之久。在狱中仍然坚持写作。他克服
大颠宝通(732~824)唐代僧。颖川人,俗姓陈(一说杨)。法号宝通,自号大颠和尚。据潮州府志载,大历年中,与药山惟俨并师事惠照于西山。复与之游南岳,参谒石头希迁,大悟宗旨,得曹溪之绪。于潮州西幽岭下创建灵山禅院,出入有猛虎相随,门人传法者千余人。韩愈被谪贬潮州时,闻大颠之名,召至,留十余日,谓其能外形骸,以理自胜,因与师往来相交,过从甚密。长庆四年,师辞众而逝,世寿九十三。著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及金刚经释义。又尝自书金刚经千五百遍、法华、维摩经各三十部。其墓塔筑于寺侧。唐末有贼发其塔,骨髀尽化,唯舌根犹存如生,复瘗之,号瘗舌冢。宋至道年中,乡人复挖视之,唯见舌镜而已,乃叠石藏之,号舌镜塔。著有
竺道生(355~434)东晋涅槃经学者。又称道生。钜鹿(河北平乡)人,俗姓魏。寓居彭城(江苏铜山)。后改姓竺。师幼即颖悟,聪慧如神,依瓦官寺竺法汰出家。十五岁登讲座,虽宿学名士亦不能抗衡。及至受具足戒,更名遍华夏,王公显贵皆参其席。初于建业之龙光寺(青园寺)弘法。罽宾沙门僧迦提婆莅止庐山,译出阿毗昙心论。师闻之,乃从学‘一切有部’之教义。鸠摩罗什至关中,师复负笈北上,依止从学。关中诸僧,咸服其英秀,与道融、僧睿、僧肇等皆为罗什门下之俊杰,称为关内四圣。义熙五年(409),还归建业龙光寺。刘宋兴起,文帝极敬重之,王弘、颜延之等人皆来问道。景平元年(423),师与慧严共请佛陀什在龙光寺译出五分
达天通理(1701~1782)清代僧。河北新河人,俗姓赵。字达天。幼时出家,随从显如珍学习经论,二十岁依潭柘山岫云寺德彰受具足戒,精研律部。后隐栖河北妙峰山,注释法华等诸经,读方便品十如是之文,了解权实二智双叹之意,由是通达诸经。更依岫云寺洞翁律主探研四分律,受南山之传,入京阐明华严五教十宗之旨,为清代华严宗中兴之祖。尝阅澄观之华严大疏,讲报恩经于五台山万缘庵,感得文殊来现。乾隆十八年(1753),奉命于圆明园佛楼管理僧录司之印务,赐紫衣。乾隆四十四年,高宗七十岁万寿之际,与入京之第六世班禅喇嘛论佛法大义,喇嘛赠与香帛、曼答等。后敕封‘阐教禅师’。乾隆四十七年示寂,世寿八十二。着有楞严经指
德基(1634~1700)清初律僧。为律宗千华派第三祖。休宁(安徽)人,俗姓林。字定庵。早岁信佛,不近酒肉,尝闻老僧读金刚经,因萌出世之意,及父殁、弟长,乃下姑苏访吴中有道知识,依苏州宝林寺之竹怀出家,后就宝华山隆昌寺之读体受具足戒,专研诸部律凡十五年。于读体入寂后,受其衣钵,继为宝华山第三世,规约严整,御众宽严交济,劳作以身先之,四方僧俗云集,规模日宏。清康熙十三年(1674),江南旱灾之际,赈粥不足,师乃率众托钵于仪真、淮阳等地。康熙三十九年于念佛声中示寂,世寿六十七。弟子三十八名中,真义继主宝华山。著作有毗尼关要十六卷、羯磨会释十四卷、比丘戒本会义十二卷、宝华山志十二卷。其中毗尼关要
大觉,唐代禅僧。参临济义玄禅师,既不礼拜,亦未吃棒,嗣其法,为临济宗传人。住魏府(治今河北大名)。有僧问:“如何是本来身?”答曰:“头枕衡山,脚踏北岳。”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答曰:“良马不窥鞭,侧耳知人意。”(《景德传灯录》卷一二)
道标,唐代僧人。据《宋高僧传》卷一五载,俗姓秦。为汧陇(今陕西千阳、陇县)大族,晋时徙居富阳(今浙江杭州西南)。先拜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为师,至德二年(757),诏俗人通晓佛经者出家,首中其选,配天竺寺。永泰初(765)于灵光寺从顗律师受具足戒。经行之外,尤擅诗章。与诗僧皎然、灵澈相酬唱。故有谚云:“霅之昼(皎然),能清秀;越之澈(灵澈),洞冰雪;杭之标(道标),摩云霄。”又与诗人李益、刘长卿、白居易等相友善。一时名臣文士,皆与之游。但其诗皆已散逸不存。世称西岭和尚。长庆三年六月,卒,年八十四。《宋高僧传》卷一五有传。
大会永海,明代名僧。字大会。丹徒人。壮年剃发于平等寺,投清凉慧云律师纳戒,专务律学,秉持贞明。万历初年入京,慈圣李太后令住愍忠寺,赐紫,充讲经大德。崇祯元年寂。著有《五百戒经释》,后世尊为愍忠一代祖。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