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济,字铁梅,别号庑下生。生卒年不详,江苏娄县人。终生不得一第,亦未曾做官。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经常往来于苏州城乡之间。能诗。张文虎谓其“少岁于诗不甚经意,旋为之,亦旋弃之。晚岁始录稿”,“为人洒脱无城府,似近率易,然当众论纷腾时,出一言足以倾座。其诗亦然。观其抚时述事,触目感叹,及殷殷于朋友之谊,慨然自见胸臆,诚非涂饰性灵者可比也”(《一树梅花老屋诗·序》)。姚超称其“诗文敏捷,谈笑倾座,其诗尤多乱离之作,而如《短毛来》、《田捐叹》、《哀冢木》(按即《冢木哀》)诸篇,斥言时政不少避,盖杜陵诗史之遗也”(《一树梅花老屋诗·跋》)。著有《一树梅花老屋诗》三卷。生平事迹见其诗集序跋。
元照(1048—1116),北宋僧人。据《佛祖统纪》卷二九、《释门正统》卷八、《灵芝崇福寺记》等,俗姓唐,字湛然,余杭(今浙江杭州)人。幼依慧鉴律师为童行(沙弥候补者),十八岁时,因通诵《妙法莲华经》得度。后从处谦习天台教观,同时博研诸宗,而以戒律为主,曾搜集道宣著作,撰《南山律师撰集录》。绍圣三年(1096),翻刻唐《慈愍三藏文集》(即慧日著《往生净土集》),倡导依经律修持。五年二月,于明州(今浙江宁波)开元寺,建筑戒坛依律传戒。卒后,谥号“大智律师”,一般称“灵芝律师”。主张戒律与净土并重,又倡律、禅、教三学一源之说。认为律、禅、教三者同出而异名,即同出于一心,对此三者应无分别地修学。
一行(公元673年~公元727年),唐朝僧人。中国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本姓张,起初名叫遂,魏州昌乐(今河北魏县)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的孙子。他的父亲张擅,曾担任武功令。 一行自幼聪敏,涉猎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当时道士尹崇十分博学,平日收藏了很多典籍。一行向他借阅扬雄的《太玄经》,几天后还回。尹崇问:“这本书意旨深奥,我研究了多年,也没有通晓,你怎么这么快就送还了呢?”一行说:“已经探求到它的含义了。”随即拿出自己所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义决》一卷给尹崇看。尹崇大惊,和他谈论书中的深邃之处,十分叹服,对别人说:“这是颜子再生啊!”一行因此声名远播。武三思仰慕
元晓(617 -686),朝鲜新罗僧人。俗姓薛,幼名誓幢,元晓是他的法名。新罗押梁郡佛地村(今庆尚南道庆山郡慈仁面)人。31岁于皇龙寺出家,据传于唐永徽元年(650)与僧人义湘结伴入唐,半路遇雨天黑留宿在冢间,半夜喝了一器之水,天亮一看那是髑髅上的污水立即吐出,于是想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外无法,胡用别求”。于是携囊返归,自学成佛学大家。他一生写出很多佛典注疏,现仅有《一乘起信论疏》(2卷)、《金刚三昧经论》(2卷)、《法华经宗要》(1卷)、《十门和诤论》(2卷)、《无量寿经宗要》(1卷)、《中边分别论疏》(3卷)和《华严经疏》(现仅存序文和卷3的一部分)等。其中,《大乘起信论疏》在中
叶时,字秀发,自号竹埜愚叟,谥文康。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南宋经学家。在淳熙年间(1174—1189年)中进士后,授奉国军节度推官,逐渐升至吏部尚书。宋理宗初年(1225—1264年)以显谟阁学士出任建宁知府,后以宝文阁学士为崇福官提举。著有《礼经会元》四卷以及《竹埜诗集》等书。
杨于庭,字道行,全椒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前后在世。万历八年(公元一五八0年)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值宁夏及倭寇之乱,多所赞画。及事平,竟中察典,与虞淳熙同罢归。于庭诗多怨激之音,有《道行集》十七卷,及《春秋质疑》,《四库总目》传于世。
袁树珊,生于清光绪七年闰七月十五日(1881年9月8日)。医卜世家,家学渊源。早年随父寓居镇江,以医为业,兼以算命卜卦。他考秀才未能得中,后来就学北京大学,留学日本攻读社会学,学成归国有进入官场的机会,但他并不热衷功名利禄,回到家乡仍以医卜行世。 据说他曾经见过孙中山,说孙“贵不可言”,且非凡夫俗子所谓的“富贵”,而是“薄天子之位而不为”的流芳百世之“清贵”。 但袁树珊本人并不迷信,他曾经说:“来向星相家请教的不外三种人:一是受重大刺激;二是迷于名利;三是有的走投无路,所以不得不察颜定色,善为指点。”可见袁树珊对人情百态的洞明。 到了30年代,袁树珊不再行医,而专心于命相
俞汝言(1614-1679),清初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祖籍盐城(今江苏省盐城县)。字右吉。幼孤,从兄徙居嘉兴府,孤苦力学。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补秀水县诸生。入清,弃诸生,以游学著述为事,自号浙川老民。生平研精经史,尤熟明代掌故。著《春秋平义》十二卷,多引旧文,不轻下断语。又著《春秋四传纠正》一卷,摘引《春秋》三传及胡安国传之失,随事辨正,分为六类,即(一)尊圣而忘其僭;(二)执理而近于迂:(三)尚异而邻于凿;(四)臆测而近于诬;(五)称美而失实情;(六)摘瑕而伤锲刻,共计一百○三条。立意正大,持论简明。另著有《同声录》、《谥法考》、《明代宰相列卿年表》等书。所著书均传于世。(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1883年生,山西五台人。1902年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由清政府选送日本留学先后入振武学校、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10月,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毕业回国后,被清政府授予陆军步兵科举人,先后担任山西陆军小学教习、监督,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标统等职。 1911年辛亥革命后,阎锡山任山西都督,长期统治山西。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他被任为参谋。1914年6月,袁世凯改各省都督为将军,阎锡山被任为同武将军,督理山西军务。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各省将军又改称督军,阎锡山亦改称山西督军,並于次年兼
叶紫(1910年10月14日-1939),现代作家。原名余昭明,又名余鹤林,学名余藩,笔名有阿芷、杨镜清、陈芳等。湖南益阳人。1922年到长沙上中学。1926年,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开展,在其叔叔余璜的引导下,其父亲和两个姐姐都参加了革命,他也转入武汉军事学校第三分校学习。1927年5月,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其父与二姐被害。他从此流浪于长沙和长江中下游各地,寻找复仇的道路,最后到上海,尝试过各种职业,也从事过 一些实际革命活动。1932年,在章衣萍所办的 一所函授学校任教,并开始从事创作。这一年,他结识了陈企霞等,一起组织了无名文艺社。1933年2月,他们创办了《无名文艺》旬刊,由他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