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霖,清著名医学家。字师愚。常州(今属江苏)人。少业儒,后改攻医,博览医书。乾隆(1736—1795)年间旅居安徽桐城。以其父染时疫,为群医误治而亡,乃归里奔丧,检视所用者,皆治伤寒方剂,因熟研本草。时桐城疫证流行,死者无数,认为病由温热,投石膏重剂辄效。后数年,至京师,盛暑疫病流行,医者治以张景岳之温运法多死,间有用吴又可之达原法者,亦不尽验。余氏以大剂石膏疗治辄愈,踵其法者活人无数。临证三十年,经验丰富,著《疫疹一得》两卷(1785年)。着重论述疫疹证治,其论与吴又可《温疫论》稍有异同,取其辨证,其治则用达原饮、三消承气诸方,所创用清瘟败毒饮为治外感热病重症气血双清之名方,在临床上卓有
虞抟(1438-1517),明代医家。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浙江义乌人。家世业医,继承家学,钻研各家著述,以医术闻名,晚年撰《医学正传》(1515年)一书,其中综合诸家学说,更旁通己意及临证经验,论述范围较广。其基本理论宗《内经》、《难经》,脉法宗王叔和,伤寒宗张仲景,儿科宗钱乙,内伤宗李杲,其他理论多宗朱震亨。书中“或问”一节,主要为对古典著述及各家学说的体会和见解,不少论述具有反对封建迷信及某些唯心之论的精神,如对马宗素等人的运气说、对盲目信仰巫祝、天命等等均持批判态度,是一位有些独特见解的医家。另撰《苍生司命》一书。 虞抟年幼即“习举子业,博览群书,善记育,能诗”。年轻时,
元稹[zhěn](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行九。鲜卑族后裔。世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八岁丧父,至凤翔依舅族。其母教以书学。九岁从姨兄学诗律。贞元九年,年方十五,以明两经擢第。后游蒲州,有艳遇,终决绝,作著名传奇《莺莺传》托名张生以纪其事。九年,中书判拔萃科,署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上疏论政,为宰臣所恶,出为河南县尉。四年,为监察御史,出使剑南东川,劾奏官吏奸事,获罪权贵,分务洛阳东台。明年召还,经敷水驿,与宦官争宿驿站正厅,为所辱。时宦官势盛,宪宗贬元稹为江陵士曹参军。十年,奉召返京,旋出为通州司马。十三年冬,转虢州刺史。翌年,入为膳
杨巨源(约755~?)唐代诗人,字景山,行十二,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贞元五年登进士第。元和六年,以监察御史为河中节度使张弘靖从事。九年,入朝为秘书郎。后历太常博士、虞部员外郎、凤翔少尹。长庆元年为国子司业。四年以年满七十,自请退归乡里。宰相爱其才,奏授河中少尹,不绝其禄。韩愈有《送杨少尹序》记其事。大和四年,刘禹锡有《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诗。时巨源年已七十六,犹吟咏不辍。年老头摇,人言吟诗所致。约卒于大和七年前后。杨巨源以律诗见长,为白居易所推崇(见《与元九书》),其早岁“三刀梦益州,一箭取遼城”(《赠卢洺州》)一联,颇为人称道。平生交游甚广,且能以诗训导后进。中晚唐重要诗人如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有大志,性格果毅。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登进士第。宣宗宣德(1426—1435)初,授御史,颇受宣宗赏识。巡按江西,多平反冤狱,昭雪囚犯数百人。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前后达十九年之久,多有惠政,深受民众爱戴,其间因不肯贿赂朝中权宦王振,下狱论死。由于无实证及日数千起的河南、山西百姓伏阙上书,得以获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复出巡抚二省。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召为兵部左侍郎。瓦剌也先部兵犯大同,英宗亲征被俘,郕王监国,朝中震动,许多大臣力主南迁,谦
也是山人,清医家。名佚。今存《也是山人医案》一卷,内外各症俱备。案中引经据典,明辨博思。裘吉生谓此书较叶天士《临证指南》为胜。后经无锡名医周小农订正,又由杭州医士桂良溥重校,刊入《珍本医书集成》。
于敏中(1714年—1780年1月14日),清乾隆二年(1737)丁巳恩科状元。江苏金坛人,字叔子,号耐圃。出身于官宦世家。二十四岁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供职七年。乾隆九年,充山西乡试正主考,旋提督山东学政。十一年,迁侍讲。十二年,充山东武乡试主考官,旋调浙江学政。十四年后,历任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少詹事、詹事、内阁学士,有文名。十九年,擢兵部右侍郎。两年后,丁父忧,归籍守制。不久,即受诏赴京署刑部左侍郎。二十三年,调户部右侍郎。二十五年,命在军机处行走。因办事敏捷,颇受器重,累加官晋爵,其子以屡赴乡试不第,亦特恩赏荫生。三十八年,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命在上书房为总师傅,兼
于石,宋元间诗人。字介翁,号紫岩,一号两溪,兰溪(今属浙江)人。早年曾从著名儒者王瀚学辞赋。瀚为吕祖谦、朱熹弟子,使石得以闻先贤故老之馀论。瀚卒于嘉定四年(1211),是宋亡时石已至耄耋之年。金履祥为于集作序,言宋亡时其年三十,当有误。为人貌古气刚,喜诙谐,知识广博,通诸子百家之学。宋亡后,高隐不出,专意从事诗歌创作,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为山林旷士。所存诗多为中年以后之作,许多作品反映了战乱和统治者的过度盘剥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如《邻叟言》、《路旁女》等。有些还表达了对亡宋的悼念以及对恢复故国的期待;这类作品有《感兴》、《述怀》等。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其古诗感时伤事者,多哀厉
杨倓(1120-1185),南宋医学家。字子靖。原籍代州崞县(今山西代县、原平间)人。尝官签书枢密院事,昭庆军节度使诸职。赐徽猷学士、太中大夫等。淳熙五年(1178年),守当涂,出与父杨存中经用及闻见之验方千余首,以类编次,成《杨氏家藏方》二十卷,凡用药相似,而功效不同者均备列之。书中多采当时新用之药,如以大风油治大麻风等。此书与洪遵《洪氏集验方》、胡元质《胡氏经验方》并行江淮。医家用此三书对证治疾,每多取效。杨润清医家。字浣亭。山东历城人。对温疫病治疗经验丰富。与同邑医士曹施周参酌,撰成《遵生要集》一卷(1799年)。此书专论瘟疫,以为一家一巷有三五人病相同者,即为瘟疫,如害眼、肿喉、痢
阳枋(1187-1267),宋代学者、作家。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四川铜梁东南)人,居巴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早从朱熹门人度正、㬊渊学。八岁能属文,每赓和父诗。嘉泰二年,受业于朱熹门人度正。嘉定九年,应乡举,下之。端平元年,冠乡选。绍定元年,至涪陵莲荡从㬊渊学。淳祐元年,以蜀乱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五年,摄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教授。十一年去官,就养于夔州。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累官朝散大夫。著《易说》、《图象》、讲义、诗词等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字溪集》十二卷。集中与人往复书简,大都讲学之语,所言皆明白笃实,不涉玄虚(《四库全书总目》卷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