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履忠,唐经学家,隐士。生卒年月不详,约公元705年左右在世,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博涉文史。曾隐居于古大梁城,时人号为梁丘子。景云中,征拜校书郎。寻弃官而归。开元十年(722年),刑部尚书王志愔上表称履忠隐居读书,苦守贞操,有古人之风,堪代褚无量、马怀素入阁侍读。十七年,国子祭酒杨场又荐其可任学官。及征赴京师,以老病辞,不任职事。诏赐朝散大夫。留京数月而表请还乡。寻寿终。曾注《老子》及《黄庭内景经》,著有《三玄精辨论》一卷及文集一○卷。《道藏》中收其《黄庭内景玉经注》三卷,宋石泰辑《修真十书》中收其《黄庭外景玉经注》。《全唐诗补编·续拾》收其诗一首。《旧唐书》卷一九二、《新唐书》卷一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乳名石蜍,字白臾、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云外子、海南翁、武夷翁,又称琼琯、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原籍福建闽清,祖父董教琼州,落籍琼山。他于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3月15日生于琼山县五原都显屋村(今琼山县美安镇典读村)。六岁丧父,母亲改嫁澄迈县城东郊白家,改姓名为白玉蟾。 白玉蟾天资聪慧,七八岁即能背诵九经,12岁应童子科,主考官命赋《织机诗》,即应而赋曰: “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作一匹,日月如梭天外飞。”主考官认为他太骄狂,未录取。 考场失败对他刺激很大,因此“厌秽风尘,臊膻名利,慕长
鲍应鳌[áo],生卒年不详,字山甫,一作山父,号中素,明歙县人。为人醇古深厚,以清操闻。端亮有学识,议事持正不阿。政治上三起两落,被视作东林党人而屡遭陷害。著有《大礼始末》、《词曹题书稿》五卷、《皇明臣谥汇考》二卷、《瑞芝山房集》十四卷。现前两部已不可考,后两部分别收入四库全书和四库禁毁书丛刊系列中。
白行简(776年-826年)字知退,小字阿怜。行二十三。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八年,受卢坦辟,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掌书记。十二年坦卒,至江州依白居易。居易转忠州刺史,亦随之至任。十五年随白居易入朝,授左拾遗。长庆中,由司门员外郎转主客员外郎,代韦词判度支案。迁膳部郎中,仍判度支案。宝历元年转主客郎中,赐绯。白居易有《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诗。二年冬病卒。史称白行简“文笔有兄风,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尤长于传奇小说,所撰《李娃传》,叙荥阳公子与名妓李娃相爱,为鸨儿所欺,沦落生活底层,为其父鞭挞几死,赖李娃救护得
本地姜,真名叫梁凿贵,生卒年月不详,广东化州人。其父是信宜水口禾谷村人,生下本地姜后全家搬到化州梅垌村。是清末民初闻名于广东湛江、雷州、廉江、化州、高州、吴川、电白一带的民间风水大师,与当时任高州府的戴锡伦知府齐名。据传他与戴府各有千秋,戴府擅理气,本地姜专形峦,其寻龙点穴之技出神入化,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
卜式,生卒年不祥,河南(今黄河以南)人。畜牧主出身。先任武帝时中郎,后封关内侯,官至御史大夫。以善于养羊出名。他曾将自己的养羊经验概括为12个字,即“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并告诉武帝治理百姓也应如此。相传卜式著有《养羊法》一书,已佚。真正使卜式名垂青史的是他的爱国精神,当时汉王与匈奴交战,军费浩繁,卜式多次将自己养羊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捐献给国家,用以支援反击匈奴的战争,并一度受到朝廷的赏识,从缑氏令一直官至御史大夫。后因逆耳忠言触犯龙威,被贬,完寿而终。 其事迹见《史记·平准书》。 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亲死,式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分,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
鲍山,生卒年月不详,明婺源(今属江西)人。字元则,号在斋,自署香林主人。平素饮食自觉以蔬菜相宜。及阅王西楼《野菜谱》,遂将访采可食野菜种于家圃。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起,读书黄山七载,见僧、道多采植物之根、芽、花、实、茎、叶供食用,因访问品种,亲尝滋味。后得《救荒本草》,又参其书,按时采取,如法调食。谓野菜可“疗病以愈疾,备荒以赈饥”,遂将亲尝备试之四百三十五种植物绘图记用,纂成《野菜博录》三卷(1622年),计草部两卷、木部一卷,记野菜435种,每种都有附图,旁注性状和食法。各别其性味,详其调制,甚有益于救荒及医药。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县。他早年丧父家贫,由兄嫂扶养长大。5岁学诗,9岁能辨音韵。11岁时为避战乱曾往徐州、越中居住,对社会情况和人民疾苦有更多的了解。16岁时已写了不少好诗,受到长安名士顾况的赞誉,在文坛崭露头角。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后经殿试授翰林学士,又先后任校书郎、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县尉、左拾遗、赞善大夫等职。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等被刺,他力请惩凶,得罪了权贵,以“僭越言事”罪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后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杭州刺史。穆宗即位后,
保暹,字希白,生卒年月不详,金华(今属浙江)人,普惠院僧,景德初直昭文馆。宋初九僧之一,工诗,诗风宗尚晚唐。其《秋径》诗,释惠洪以为“自然令人爱悦,不假人言然后为贵”(《宋诗纪事》卷九一引《天厨禁脔》)。《宿宇昭师房》诗有“草际沉萤影,杉西露月光”一联,方回以为“于工之中,不弱而新”,纪昀则谓“自是刻意做出,而妙极自然”,“亦极细致”;《早秋闲寄宇昭》诗,纪昀评“深院无人语,长松滴雨声”句,以为不减王维、孟浩然(均见《瀛奎律髓汇评》卷四七)。《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有《僧保暹集》二卷,《敬乡录》又著录有《处囊诀》一卷,均已佚。《九僧诗集》收其诗二十五首。《全宋诗》卷一二五收录。事迹见《敬乡录
鲍照(416年—466年)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初拜谒临川王刘义庆,未见知遇。后欲贡诗言志,人或止之,鲍照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默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刘义庆见而奇之,寻擢为国侍郎,甚为赏爱。当时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致,鲍照与袁淑、陆展、何长瑜等皆在其幕,并为文章之美。 后迁秣陵令。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鲍照作《河清颂》美之,其序甚工。宋孝武帝以为中书舍人。孝武帝好为文章,自以为人莫能及。鲍照悟之,所作文章多鄙言累句,以取悦于帝。 时人感谓鲍照才尽,实缘于此。 大明元年(462),临海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