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谀诬辩诉 怜闵吊 除拜 营务 积聚寻 迭代替 成遂 系累羁系牵县结绝 擅披拉

奸回 雅俗 公私 偏全 独特 丑陋秽 玄素白 方夙惟

霄汉 景曜 都邑鄙 边塞 殷周 胡虏戎 倡优伎皂宦竖臧获 禄位 产业 货赂资财贿 性情 声响 拳脚 端绪节度

546.【谄】

巴结,奉承。论语学而:"贫而无~。"又八佾:"事君尽礼,人以为~也。"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今人主沈~谀之辞。"

547.【谀】

恭维,奉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於谗~。"

[辨]谄,谀。谀是用言语奉承,谄则不限於言语。如"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谄"字就不能换成"谀"字。"谄谀"二字连用时,不再有这种细微的区别。

548.【诬】

言语不真实,欺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乎!"庄子秋水:"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因为~上,卒从吏议。"引申为虚构罪恶以陷害别人(后起义)。如"~陷","~蔑"。

549.【辩】

(一)辩论。孟子滕文公下:"予岂好~哉?予不得已也。"

(二)形容词。动听。荀子非相:"言虽~,君子不听。"韩非子五蠹:"子言非不~也。"引申为口才好,有辩才。史记淮阴侯列传:"是齐之~士也。"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夫以孔墨之~,不能自免於谗谀。"

(三)通"辨"。辨别。庄子逍遥游:"此小大之~也。"又:"~乎荣辱之境。"

[辨]辩,辨。辩是辩论,辨是辨别。但在上古时代,二字常常混用。"辩"当辨别讲已见上面所举庄子逍遥游的例子;"辨"当"辩论"讲则如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争之急,辨之疾。"

550.【诉】(诉)

诉说[痛苦,冤屈]。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於王。"司马迁报任安书:"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者。"萧统文选序:"壹郁之怀靡~。"李密陈情表:"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注意:古代所谓"告诉"(告诉),不等於现代所谓"告诉"。前者是诉说痛苦或冤屈,后者只是告知。

551.【怜】

(一)怜悯。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愿大王孰察,少加~焉。"杜甫月夜诗:"遥~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二)爱。战国策赵策:"丈夫亦爱~其少子乎?"韩愈进学解:"争妍而取~。"李商隐晚晴诗:"天意~幽草。"

唐以后,"可怜"二字连用,有三种意义。(1)可怜,值得怜悯。杜甫哀王孙诗:"可~王孙泣路隅。"(2)可爱。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3)可羡。杜甫题终明府水楼诗:"可~宾客尽倾盖。"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光彩生门户。"

552.【闵】

(一)忧患,伤心的事。诗经邶风柏舟:"觏~既多,受侮不少。"李密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凶。"

(二)怜悯。诗经豳风东山序:"序其情而~其劳。"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悯。

[辨]愍,闵。在怜悯的意义上,"愍"和"闵"是同义词。至于忧患的意义,则用"闵"不用"愍"。

553.【吊】

(一)善。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

(二)慰问,对伤心的事表同情。左传庄公十一年:"宋大水,公使~焉。"淮南子人间:"马无故亡入胡,人皆~之。"李密陈情表:"形影相~。"成语有"~民伐罪"。引申为哀悼死者。贾谊屈原赋:"敬~先生。"李华吊古战场文:"~祭不至。"又引申为凭吊,指怀念古人。陆游谢池春词:"伤怀~古。"注意:古代"吊"字没有悬挂的意义。

554.【除】

(一)宫殿的台阶。汉书李广苏建传:"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触柱折辕。"引申为一般的台阶。杜甫南邻诗:"得食阶~鸟雀驯。"

(二)去。诗经唐风蟋蟀:"日月其~。"引申为去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窦婴门籍。"[~夕][岁~]一年的最后一天。风土记:"至~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三)任命。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君~吏已尽未?吾亦欲~吏。"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臣洗马。"

555.【拜】

(一)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古人的拜是先跪下,头低到手,与心平。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卜偃使大夫~。"杜甫新婚别诗:"妾身未分明,何以~姑嫜?"引申为谒见,拜见。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之。"

(二)授予[官职]。史记淮阴侯列传:"至~大将,乃信也。"李密陈情表:"诏书特下,~臣郎中。"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乃复~侍御史。"

556.【营】

(一)量地。东西量地为"经",周围量地为"营"。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之。"引申为规划,料理。诗经小雅黍苗:"肃肃谢功,召伯~之。"(肃肃:严正的样子。谢:邑名。功:工役之事。)司马迁报任安书:"务一心~职,以求亲媚於主上。"[经~]营谋,规划,安排。史记项羽本纪:"欲以力征经~天下。"杜甫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中。"

(二)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於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

557.【务】

(一)动词。致力於某事,从事於。论语学而:"君子~本。"司马迁报任安书:"~一心营职。"汉书霍光传:"女曹不~奉大将军馀业。"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去。"又柳子厚墓志铭:"益自刻苦,~记览。"引申为争取做到。文心雕龙丽辞:"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为先,~在允当。"又为追求。刘伶酒德颂:"唯酒是~,焉知其余?"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采色,夸声音。"韩愈进学解:"贪多~得,细大不捐。"

(二)名词。事务,事情。世说新语政事:"望卿摆拨常~,应对玄言。"杜甫咏怀古迹诗:"志决身歼军~劳。"

558.【积】

(一)积聚谷物。诗经周颂良耜:"~之栗栗。"(栗栗:众多的样子。)司马迁报任安书:"士卒死伤如~。"引申为一般的积聚。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毁销骨。"

(二)储蓄。贾谊论积贮疏:"故其畜~足恃。"又:"公私之~,犹可哀痛。"

旧时於第一义读入声,第二义读去声。今无别。

559.【聚】

(一)使民众聚居。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缮甲兵,具卒乘。"孟子公孙丑上:"地不改辟矣,民不改~矣。"引申为村落。枚乘上书谏吴王:"禹无十户之~,以王诸侯。"史记五帝本纪:"一年而所居成~。"

(二)聚集,集合。萧统文选序:"各以汇~。"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世果群怪~骂。"[~敛]搜括人民的财物。论语先进:"而求也为之~敛而附益之。"杜甫赴奉先县咏怀诗:"~敛贡城阙。"

560.【寻】

(一)八尺。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常]两寻为常。"寻常"指不长,或不宽。韩非子五蠹:"布帛~常,庸人不释。"贾谊吊屈原赋:"彼~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吞舟之鱼!"引申为普通,一般(后起义)。杜甫曲江诗:"酒债~常行处有。"刘禹锡乌衣巷诗:"飞入~常百姓家。"周邦彦西河词:"向~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二)找(后起义)。陶潜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向所志。"韩愈进学解:"~坠绪之茫茫。"

(三)副词。不久以后。李密陈情表:"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蒙国恩,除臣洗马。"

[辨]求,寻,觅。在"找"的意义上,这三个字是同义词。但是有时代先后的不同。在上古时代只用"求"字,如"刻舟求剑";中古以后才用"寻"和"觅"。"寻"多用於找东西,"觅"多用於找人,但是区别并不严格。

561.【迭】

动词。轮流。诗经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而微。"(居,诸:语气词。微:指无光。)又副词。轮流地,交替地。洛阳伽蓝记开善寺:"~相谓曰。"沈约谢灵运传论:"刚柔~用。"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奇势~出。"注意:"迭"和"叠"古音不同,绝不通用。

562.【代】

(一)更换,代替。左传庄公八年:"及瓜而~。"庄子秋水:"庄子来,欲~子相。"史记项羽本纪:"彼可取而~也。"

(二)副词。轮流地,交替地。礼记中庸:"如日月之~明。"荀子天论:"日月递照,四时~御。"("递"、"代"同义互换。照:同"照"。)楚辞离骚:"春与秋其~序。"成语有"新陈~谢"。

(三)朝代。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之英,丘未之逮也。"萧统文选序:"时更七~。"

(四)父子相继为一代,世代(唐以后的意义)。王维李陵咏诗:"汉家李将军,三~将门子。"杜甫寄薛三郎中诗:"乃知盖~手,才力老益神。""盖代"就是"盖世"。

563.【替】

(一)废。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引之。"楚辞离骚:"謇朝谇而夕~。"引申为衰微。跟"隆"相对。晋书慕容暐载记:"风颓化~。"又王羲之传:"足观政之隆~。"潘岳西征赋:"随政隆~。"[陵~]陵迟,陵夷,衰微。柳宗元封建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不闻延祚。"

(二)代替(后起羲)。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爷征。"苏轼跋渔父词:"以山光水色~其玉肌花貌。"

[辨](1)迭,代,替。在用作副词的时候,"迭"和"代"是同义词。所以"代序"也可说成"迭序"。但是在这一个用途上,一般用"迭"不用"代"。"替"在上古只有"废"和"衰微"的意义,中古以后也很少用於"代替"的意义。因此,"替"和"代"在古代不是同义词。(2)世,代。唐以前,世指父子相继(世系相传),代指朝代,不混用。参看第二册435页"世"字条。

564.【成】

(一)成为事实,实现。论语子路:"见小利则大事不~。"引申为成全。论语颜渊:"君子~人之美,不~人之恶。"又为完成。论语先进:"春服既~。"司马迁报任安书:"惜其不~。"又为成功,跟败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败在於决断。"又为成为。司马迁报任安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一家之言。"

(二)平,特指和平。左传成公十一年:"秦晋为~。"(为成:讲和。)"请~"、"求~"、"行~"都是求和的意思。左传隐公六年:"郑伯请~於陈。"又桓公六年:"使薳章求~焉。"又哀公元年:"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

565.【遂】

(一)成,顺利地做到。礼记月令:"百事乃~。"司马迁报任安书:"四者无一~。"引申为成长,顺利地生长。国语齐语:"牺牲不略则牛羊~。"(牺牲:祭祀用的牛羊猪。略:掠夺。)庄子马蹄:"禽兽成群,草木~长。"韩愈答李翊书:"根之茂者其实~。""遂过"二字连用,表示知过不改,索性错到底。贾谊过秦论下:"秦王足己不问,~过而不变。"柳宗元桐叶封弟辨:"是周公教王~过也。"

(二)副词。於是,就,从此就。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恶之。"又僖公四年:"蔡溃,~伐楚。"

566.【系】

(一)缚,捆绑,拴。孟子梁惠王下:"~累其子弟。"(累:绑。)贾谊过秦论:"百越之君俯首~颈。"又吊屈原赋:"骐骥可得~而羁兮。"

(二)系,连结。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帛书。"枚乘上书谏吴王:"夫以一缕之任,~千钧之重。"又名词,指用来连结之物。枚乘上书谏吴王:"~方绝,又重镇之。"用於抽象意义,表示拘束。也写作"系"。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此二国岂拘於俗,牵於世,系奇偏之辞哉?"又为维系。文天祥正气歌:"三纲实~命。"又为关系。黄宗羲原臣:"苟无~於社稷之存亡。"

(三)是(晚起义)。

567.【累】

(一)读léi,阳平声。大绳子,特指用来绑人的。字又写作"累"。汉书李广苏建传:"以剑斫绝~。"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冶长虽在~绁之中,非其罪也。"累绁,又写作缧绁。司马迁报任安书:"何至自沈溺缧绁之辱哉?"引申为捆绑。左传成公三年:"两释累囚以成其好。"史记项羽本纪:"系~其老弱妇女。"

(二)读lěi,上声。堆叠。枚乘上书谏吴王:"危於~卵。"柳宗元愚溪诗序:"遂负土~石,塞其隘,为愚池。"引申为积累。邹阳谏吴王书:"臣闻鸷鸟~百,不如一鹗。"司马迁报任安书:"虽~百世,垢弥甚耳。"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一举~十觞。""累"又用於抽象的意义。枚乘上书谏吴王:"积德~行。"司马迁报任安书:"下之不能积日~劳。""累日"表示多日,"累夜"表示多夜,"累月"表示多月,"累年"表示多年。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日。"杜甫奉赠卢十丈诗:"说诗能~夜,醉酒或连朝。"又送人从军诗:"今君渡沙碛,~月断人烟。"后汉书陈蕃传:"辅弼先帝,出内~年。"(出内:同"出纳",指出纳天子的命令。)这个意义又写作"絫"。

(三)读lèi,去声。带累,因牵连而受到损害。伪古文尚书旅獒:"不矜细行,终~大德。"欧阳修泷冈阡表:"毋以是为我~。"

568.【羁】(羇)

(一)马笼头。庄子马蹄:"连之以~馽。"(馽zhí:通"絷",绊马脚的绳子。)曹植游侠篇:"白马饰金~。"引申为用笼头套在马头上。贾谊吊屈原赋:"骐骥可得系~兮。"再引申为拘束。"不羁"指不受拘束,不凡。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使不~之士与牛骥同皂。"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少负不~之才。"

(二)寄居。周礼地官遗人:"以待~旅。"杜甫白丝行:"恐惧弃捐忍~旅。"又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诗:"乱后嗟吾在,~栖见汝难。"

569.【系】

(一)挂。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而不食?"荀子劝学:"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之苇苕。"枚乘上书谏吴王:"夫以一缕之任,~千钧之重。"

(二)拴。庄子天道:"似~马而止也。"又列御寇:"泛若不~之舟。"又为缚,捆绑。汉书霍光传:"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之乎?"司马迁报任安书:"~狱抵罪。"引申为发生关系。庄子知北游:"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焉。"

[辨]系,系,系。三字是同义词。名词多用"系",动词则"系"、"系"都用。"系"见於古诗陌上桑:"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系"就是"系"。但是后来"系"只用於"世系"、"谱系"、"系统",就跟"系"、"系"都不相通了。

570.【牵】

牵。孟子梁惠王上:"有~牛而过堂下者。"引申为拘束。牵制。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此二国岂拘於俗,~於世,系奇偏之辞哉?"又:"而不~乎卑辞之语。"又:"~帷墙之制。"

571.【县】

(一)读xuán,阳平声。悬挂,诗经魏风伐檀:"胡瞻尔庭有~貆兮!"枚乘上书谏吴王:"上~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这个意义又写作"悬"。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注意:在上古时代,除孟子外,这个意义都写作"县",不写作"悬"。

(二)县,政治区域之一种。扬雄解嘲:"当今~令不请士。"

572.【结】

(一)打结。老子二十七章:"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无绳约而不可解。"(约:也是绳。)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於天,不可复~。"又名词。结。扬雄解嘲:"往昔周罔解~。"(罔:网。)引申为心里烦闷。司马迁报任安书:"意有所郁~。"

(二)结合,结交,交往。司马迁报任安书:"自~明主。"现代汉语有"~拜","~伴","~亲","~识"等。

573.【绝】

(一)[绳索]断。枚乘上书谏吴王:"系方~,又重镇之。"引申为一般的断。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又为停止,隔绝。枚乘上书谏吴王:"不如~薪止火而已。"又:"纳其基,~其胎,祸何自来?"司马迁报任安书:"~宾客之知。"

(二)形容词。到了极点的。用来表示极远、极高、极好等。"绝域"表示极远的地方。后汉书班超传:"效命~域。""绝国"表示极远的国家。江淹别赋:"至如一赴~国,讵相见期?""绝壁"表示极高的石壁。李白蜀道难诗:"枯松倒挂倚~壁。""绝唱"表示极好的诗文。沈约谢灵运传论:"~唱高踪,久无嗣响。"

(三)横渡。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史记李将军列传:"南~幕。"(幕:通"漠",指沙漠。)陆游夜泊水村诗:"老子犹堪~大漠。"

574.【擅】

(一)专有,持有,领有,占有。晁错论贵粟疏:"爵者上之所~。"洛阳伽蓝记开善寺:"~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沈约谢灵运传论:"并票能~美,独映当时。"现代有双音词"~长"。

(二)副词。擅自。左传成公十三年:"~及郑盟。"汉书霍光传:"又~调益莫府校尉。"

575.【披】

(一)剖开。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心腹,见情素。"枚乘上书谏吴王:"臣乘愿~腹心而效愚忠。"引申为展开,打开。王勃滕王阁序:"~绣闼,俯雕甍。"韩愈进学解:"手不停~於百家之编。"

(二)穿着,披上。曹植洛神赋:"~罗衣之璀粲兮。"这个意义本写作"被"。楚辞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

576.【拉】

读là,去声。摧折,扳断。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范睢~胁折齿於魏。"史记齐世家:"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杀鲁桓公。"注意:"拉"字旧读入声,音如"腊"。它跟现代汉语的"拉"没有关系。

577.【奸】

(一)邪恶。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弃德崇~。"贾谊过秦论中"然后~伪并起。"奸淫的意义由此发展而来,但古代罕见。

(二)恶人,作乱的人。尚书舜典:"寇贼~宄。"(内部的为奸,外部的为宄guǐ。)

[辨]奸,奸。古代二字不同音:奸,古颜切,今当读jiān;奸,古寒切,今当读gān。意义也不一样:奸是"邪恶"的意思;奸是"干犯"的意思。左传襄公十四年:"君制其国,臣敢奸之。"史记龟策列传:"寒气不和,贼气相奸。"汉书沟洫志:"使神人各得其所,而不相奸。"这些"奸"字都不能换成"奸"。到了后代,"奸邪"的"奸"也可以写成"奸"(在这种情况下读与"奸"同)。

578.【回】

(一)转,掉转。楚辞离骚:"~朕车以复路兮。"邹阳狱中上梁王书:"邑号朝歌,墨子~车。"陶潜饮酒诗:"吾驾不可~。"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转日~天不相让。"欧阳修醉翁亭记:"峰~路转。""回首"也是掉转头来的意思。高适燕歌行:"征人蓟北空~首。"王维观猎诗:"~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按:这个意义也可以写作"回"。参看第十三单元"回"字条。

(二)回来,回去(后起义)。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三)量词。表示行为的次数(后起义)。杜甫绝句漫兴诗:"渐老逢春能几~?"

(四)奸邪。诗经小雅小旻:"谋犹~遹。"(犹:通"猷"。遹yù:僻。)伪古文尚书泰誓:"崇信奸~。"

579.【雅】

(一)鸟名。乌的一种。这个意义一般写作"鸦",又写作"鸦"。

(二)正。论语述而:"子所~言,诗书执礼,皆~言也。"又阳货:"恶郑声之乱~乐也。"荀子王制:"使夷俗邪音不敢乱~。"引申为不庸俗,跟"俗"相对。论衡自纪:"鸿重优~。"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书论宜理。"又为尊称他人之词。王勃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望,棨戟遥临。"又如说"~教","~诲","~正"等。

(三)诗经中的一种体裁。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种。这大约是音乐上的分类。风大多是各诸侯国的民歌;雅本是乐曲名,大多是周王朝王畿士大夫所作的乐歌;颂是庙堂祭祀的舞曲。论语子罕:"~颂各得其所。"萧统文选序:"故风~之道,粲然可观。"文心雕龙情采:"盖风~之兴,志思蓄积。"

(四)"~素",旧交情。汉书张禹传:"忽忘~素。"又省称"雅"。苏轼答谢民师书:"况与左右无一日之~。"

(五)副词。很,十分,实在。杨恽报孙会宗书:"妇赵女也,~善鼓瑟。"又:"虽~知恽者,犹随风而靡。"文心雕龙熔裁:"士龙思劣,而~好清省。"

580.【俗】

(一)社会习惯,社会风气。孟子公孙丑上:"其故家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杨恽报孙会宗书:"岂习~之移人哉?"

(二)庸俗。跟雅相对。孔稚圭北山移文:"请回~士驾,为君谢逋客。"

581.【公】

(一)公家的(统治者的)。跟"私"相对。诗经豳风七月:"跻彼~堂。"论语雍也:"非~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又名词。公家。诗经豳风七月:"献 於~。"杨恽报孙会宗书:"灌园治产,以给~上。"庾信哀江南赋序:"~私涂炭。"引申为公正,无私。韩愈进学解:"无患有司之不~。"

(二)副词。公开地。贾谊论积贮疏:"残贼~行。"[~然]无所顾忌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抱茅入竹去。"

(三)五等爵的第一等,在侯之上。尚书金縢:"~将不利於孺子。"侯爵、伯爵等在一般叙述中也可以称"公"。左传庄公十年:"~将战。"又隐公元年:"~闻其期。"

(四)官职的最高级,在卿之上。汉书霍光传:"率三~九卿大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引申为对人的敬称。史记淮阴侯列传:"吾今日死,~亦随手亡矣。"王勃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於群~。"

582.【私】

(一)私人的。贾谊论积贮疏:"公~之积,犹可哀痛。"李密陈情表:"欲苟顺~情,则告诉不许。"又名词。私事,私情。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恤士卒而徇其~。"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捐朋党之~。"曹植白马篇:"不得中顾~。"

(二)副词。偷偷地。汉书霍光传:"~使乳医淳于衍行毒,药杀许后。"

583.【偏】

(一)不正。尚书洪范:"无~无颇。"引申为偏於。文心雕龙熔裁:"立本有体,意或~长。"

(二)不全。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听生奸,独任成乱。"

584.【全】

(一)完备,完全,齐备。枚乘上书谏吴王:"臣闻得~者昌,失~者亡。"又副词。杜甫南邻诗:"园收芋栗未~贫。"

(二)保全。司马迁报任安书:"而~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杨恽报孙会宗书:"小人~躯,说以忘罪。"扬雄解嘲:"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欧阳修泷冈阡表:"而幸~大节。"

[辨]完,全。二字是同义词,"完人"也就是"全人"。但是,它们之间还有细微的分别:"完"作"完整"讲时,不能说成"全",如杜甫石壕吏诗"出入无完裙"不能说成"出入无全裙";"全"作"齐备"、"完全"讲时,不能说成"完",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幽贞愧双全"不能说成"幽贞愧双完",南邻诗"园收芋栗未全贫"也不能说成"园收芋栗未完贫"。特别是在用作动词时,"完"和"全"的意义完全不同:"完"有"修葺"的意义,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这些地方都不能用"全";"全"有"保全"的意义,扬雄解嘲"自守者身全",杜甫述怀诗"几人全性命",这些地方都不能用"完"。

585.【独】

(一)单独,孤独。礼记大学:"故君子必慎其~也。"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挟孤~之交。"又特指无依无靠。尚书洪范:"无虐茕~而畏高明。"又特指老而无子的人。礼记礼运:"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独"字用作状语时,表示独自。孟子梁惠王上:"虽有台池鸟兽,岂能~乐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观於昭旷之道也。"柳宗元愚溪诗序:"今是溪~见辱於愚。""不独"或"非独"二字连用,表示不但、不仅。礼记礼运:"故人不~亲其亲,不~子其子。"李密陈情表:"臣之辛苦,非~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二)语气副词,表示反问。战国策楚策四:"~不见夫蜻蛉乎?"又表示"偏偏"的意思。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与法吏为伍。"

586.【特】

(一)公牛。三国志志明帝纪:"遣使者以~牛祠中狱。"

(二)三岁的兽。诗经魏风伐檀:"胡瞻尔庭有县~兮?"

(三)特别。李密陈情表:"诏书~下,拜臣郎中。"又:"况臣孤苦,~为尤甚。"

(四)副词。只,仅,不过。司马迁报任安书:"而世俗又不能与死节者次比,~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非特"二字连用,表示不但,不仅。荀子非相:"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岂特"二字连用,表示岂但,岂只。苏轼贾谊论:"此其君臣相得,岂~父子骨肉手足哉!"

587.【丑】

(一)难看。后汉书梁鸿传:"同县孟氏有女,状肥~而黑。"引申为可耻,可羞。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日有食之,亦孔之~。"(孔:很。之:语气词。)司马迁报任安书:"行莫~於辱先。"又动词。以为可恶。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正,实繁有徒。"韩愈送孟东野序:"将天~其德莫之顾邪?"

(二)众,特指战争的众士卒。诗经小雅出车:"执讯获~。"(讯:指其魁首当受讯问者。)又大雅常武:"仍执~虏。"

(三)类,种类。尔雅释鸟:"凫,雁~。"引申为比。礼记学记:"比物~类。"又为类似。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德齐,莫能相尚。"

588.【陋】

狭隘,特指里巷或房屋的狭隘。论语雍也:"在~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引申为僻陋,不知礼仪、不成事业或知识浅薄。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之有?"司马迁报任安书:"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於后世也。"又:"书不能悉意,略陈固~。"

589.【秽】

(一)荒芜。楚辞离骚:"哀众芳之芜~。"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不治。"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号为~墟。"

(二)污秽。汉书李寻传:"荡滌浊~。""秽"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丑恶。楚辞离骚:"不抚壮而弃~兮,何不改乎此度?"司马迁报任安书:"顾自以为身残处~,动而见尤。"杨恽报孙会宗书:"恽材朽行~。"

590.【玄】

(一)黑中带赤。诗经豳风七月:"八月载绩,载~载黄。"扬雄解嘲:"意者~得无尚白乎?"沈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黄律吕,各通物宜。"

(二)不显露的。尚书舜典:"~德升闻。"引申为幽远,深奥。老子第一章:"~之又~,众妙之门。"萧统文选序:"式观元始,眇觌~风。"韩愈进学解:"提要者必钩其~。"又引申为玄妙。特指道家的道理或清谈。孔稚圭北山移文:"既文既博,亦~亦史。"沈约谢灵运传论:"在晋中兴,~风独扇。"

591.【素】

(一)没有染色的。诗经召南羔羊:"~丝五紽。"又指没染色的生绢帛。孟子滕文公上:"曰:'冠~。'"古诗上山采蘼芜:"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水经注庐江水:"飞湍林表,望若悬~。"引申为白的。古诗十九首:"纤纤擢~手。"又为朴素。贾谊治安策:"百姓朴~。"范缜神灭论:"君子保其恬~。"[~餐]无功受禄,白吃饭。诗经魏风伐檀:"不~餐兮。"杨恽报孙会宗书:"已负窃位~餐之责久矣。"

(二)副词。素来,一向。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虽蒙尧舜之术,挟伊吕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无根柢之容。"司马迁报任安书:"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非能相善也。"又:"以为李陵~与士大夫绝甘分少。"又名词。[有~]有很长的日子。欧阳修泷冈阡表:"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矣。"

(三)真情。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披心腹,见情~。"这个意义又写作"愫"。

592.【白】

(一)白色的。诗经秦风蒹葭:"~露为霜。"比喻纯洁。楚辞离骚:"伏清~以死直兮。"

(二)上奏,禀告。汉书霍光传:"光即与群臣俱见~太后。"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无辞以~其大人。"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为~尚书,出听我言。"在书信中,对平辈或卑辈,自谦也说"白"。韩愈答李翊书:"六月二十六日,愈~。"[建~]建议。汉书霍光传:"何不建~太后,更选贤而立之?"胡铨上高宗封事:"而乃建~。"

593.【方】

(一)两船平行。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思。"又邶风谷风:"就其深矣,~之舟之。"引申为两车平行。"方轨"二字连用,等於说"双轨"。史记淮阴侯列传:"今井陉之道,车不得~轨,骑不得成列。"

(二)方,跟圆相对。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员。"(员:通圆。)引申为正直。贾谊吊屈原赋:"贤圣逆曳兮,~正倒植。"[~……里]古代计算面积的术语。"方"等於说"见方"。孟子梁惠王上:"地~百里而可以王。"这是说拥有东西南北百里见方的的土地,就可以王天下。战国策楚策一:"今王之地~五千里。"这是说楚国的版图东西五千里,南北五千里。不是指五千平方里。如果地形不规则,就截长补短来计算。孟子滕文公上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的说法。这是说绝长补短计算之后,滕有东西五十里,南北五十里的疆域。注意:上古"地方"连用,不可解作今日所谓"地方"。

(三)一边或一面。论语子路:"使於四~,不辱君命。"又学而:"有朋自远~来。"诗经秦风蒹葭:"在水一~。"用於抽象意义时,表示道理或前进的方向。论语先进:"且知~也。"

(四)方法,方式。论语雍也:"可谓仁之~也已。"文心雕龙熔裁:"趋时无~。"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与设~计。"引申为药方。庄子逍遥游:"请买其~百金。"[~士]据说有法术的人。白居易长恨歌:"遂教~士殷勤觅。"

(五)动词。当在[……时候]。庄子养生主:"~此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韩非子难一:"~此时也,尧安在?"又副词。表示事情正在进行。战国策燕策二:"蚌~出曝。"杨恽报孙会宗书:"~籴贱贩贵。"又表示快要成为事实。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又重镇之。"

594.【夙】

(一)早晨,清晨。常以"夙夜"连用。诗经召南小星:"~夜在公。"又卫风氓:"~兴夜寐。"引申为早年。李密陈情表:"臣以险衅,~遭闵凶。"谢灵运山居赋:"愧班生之~悟。"(夙悟:少年聪明。)

(二)旧时,一向。杜甫骢马行诗:"~昔传闻思一见。"又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拥文侯彗。"又昔游诗:"良觌违~愿。"注意:"夙昔""夙愿"等又写作"宿"。

595.【惟】

(一)思想。诗经大雅生民:"载谋载~。"司马迁报任安书:"所以自~。"杨恽报孙会宗书:"伏~圣主之恩不可胜量。"

(二)只有,只。论语述而:"~我与尔有是夫!"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士为能。"白居易长恨歌:"~将旧物表深情。"

(三)句首、句中语气词。表示联系主谓语。尚书禹贡:"厥土~涂泥。"孟子滕文公上:"周虽旧邦,其命~新。"又表示祈求。杨恽报孙会宗书:"故敢略陈其愚,~君子察焉。"

[辨]惟,唯,维。"惟"的本义是"思","唯"的本义是"答应"(读wěi),"维"的本义是"维系"。在本义上,三字不相通。但是在"只"的意义上,"唯"、"惟"通用;在语气词的意义上,三者通用。

596.【霄】

日旁气,云气。张衡思玄赋:"涉清~而升遐兮。"[~汉]云和银河。水经注庐江水:"高壁缅然,与~汉相接。"引申为天空,高空。谢灵运登池上楼诗:"薄~愧浮云。"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

597.【汉】

(一)水名。孟子滕文公上:"决汝~,排淮泗,而注之江。"

(二)银河。曹丕燕歌行:"星~西流夜未央。"水经注庐江水:"与霄~相接。"江淹别赋:"驾鹤上~,骖鸾腾天。"

598.【景】

(一)日光。左思咏史诗:"皓天舒白日,灵~耀神州。"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忽西沉。"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风~]原意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后来发展为双音词,指景物。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於崇阿。"后来单说"景"也代表"风景"。柳永雨霖铃词:"应是良辰好~虚设。"

(二)日影,影子。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周礼地官大司徒:"正日~以求地中。"枚乘上书谏吴王:"人性有畏其~而恶其迹者。"按:旧时这个意义仍读jǐng,今读yǐng。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影"。

599.【曜】

(一)日光。水经注庐江水:"晨光初散,则延~入石。"引申为光芒。范仲淹岳阳楼记:"日星隐~。""七曜",指日月五星。谷梁传序:"七~为之盈缩。"

(二)照。左思咏史诗:"连玺~前庭。"这个意义又写作"耀","耀"。

[辨]曜,耀,耀。三字同音同义。但在习惯上,在用於"日光"的意义时,只用"曜"字。

600.【都】

(一)大邑。左传隐公元年:"~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引申为国都,都城。贾谊吊屈原赋:"何必怀此~也?"杜甫北征诗:"~人望翠华。"用作动词,表示建都。扬雄解嘲:"天下已定,金革已平,~於洛阳。"(金:指武器。革:指甲。连用指战争,战事。)

(二)雅,大方。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洵xún:诚然。)

(三)总。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为一集。"萧统文选序:"远自周室,迄于圣代,~为三十卷。"

(四)副词。放在否定词之前,加强否定语气。"~无"略等於现代的"并无","~不"略等於现代的"并不"。世说新语政事:"於是用木屑覆之,~无所妨。"又雅量:"〔王〕夷甫~无言。"又赏誉:"此子神情~不关山水而能作文。"注意:这种用法是中古的口语,不可解作现代的意义。又表示"全都"。范缜神灭论:"生形之谢,便应豁然~尽。"杜甫喜雨诗:"农事~已休。"

601.【邑】

(一)国。在左传里,称别人的国为"大国",自称为"敝~。"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於敝~之社稷。"

(二)国都。诗经商颂殷武:"商~翼翼,四方之极。"左传僖公十一年:"吾先君新~于此。"(新邑的邑,用如动词。)

(三)政治区域之一种。古代以有宗庙者为都,无宗庙者为邑。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又收贰以为己~。"苏洵六国论:"小则获~,大则得城。"

602.【鄙】

(一)边邑。左传隐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北~贰於己。"又僖公三十年:"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二)鄙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引申为自谦之词。王勃滕王阁序:"敢竭~诚。"〔~夫〕〔~人〕(1)郊野之人。论语子罕:"有~夫问於我。"荀子非相:"楚之孙叔敖,期思之~人也。"(期思:楚邑。)(2)鄙陋的人,胸襟狭隘的人。孟子万章下:"~夫宽。"王褒四子讲德论:"~人黭浅,不能究识。"(黭yǎn:不明。)后代以"~人"为对自己的谦称。

603.【边】

(一)边疆。贾谊论积贮疏:"卒然~境有急。"曹植白马篇诗:"~城多警急。"

(二)旁边,边缘。杜甫登高诗:"无~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04.【塞】

(一)读sài。边界上的险要地方。李陵答苏武书:"凉秋九月,~外草衰。"汉书李广苏建传:"使陵将五校兵随后行至~。"高适燕歌行:"大漠穷秋~草衰。"

(二)读sè。旧读入声。堵塞,塞住。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从者~途。"柳宗元段太尉轶事状:"副元帅勋~天地。"曾巩战国策目录序:"仁义之路~。"〔~责〕(1)脱卸自己的责任。史记项羽本纪:"〔赵高〕欲以法诛将军以~责。"(将军:指章邯。)又为抵偿过失。杨恽报孙会宗书:"自以夷灭不足以~责。"(2)尽自己的责任。韩诗外传卷十:"今母没矣,请~责。"注意:古代的"塞责"和现代所谓"塞责"不同。现代所谓"塞责"是敷衍了事的意思。

605.【殷】

(一)众,盛。诗经郑风溱洧:"士与女,~其盈矣。"引申为富。史记文帝本纪:"是以海内~富,兴於礼义。"洛阳伽蓝记开善寺:"百姓~阜,年登俗乐。"

(二)[~~],忧愁的样子。诗经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忧"二字连用,表示严重的忧患。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忧以启圣明。"

(三)[~勤]情意很重的样子。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仁慈之~勤,诚加於心。"司马迁报任安书:"未尝衔杯酒,接~勤之余欢。"杨恽报孙会宗书:"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勤甚厚。"白居易长恨歌:"遂教方士~勤觅。"这个意义有时候又写作"殷勤"。有时候,单用一个"殷"字,也表示情意重。旧唐书乐志:"慕深视箧,情~抚镜。"

(四)读yān。红中带黑。左传成公二年:"左轮朱~。"李华吊古战场文:"荼毒生灵,万里朱~。"杜甫观曹将军霸画马图诗:"内府~红马脑盘。"

606.【周】

(一)环绕。左传成公二年:"逐之,三~华不注。"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於~身之帛缕。"引申为循环,回到原来地方。汉书礼乐志:"~而复始。"又为遍及,周遍。易经系辞下:"知~乎万物。"(知zhì:智,知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远而~知天下之故。"今有双音词"~到"。

(二)严密,严实。左传昭公四年:"夫冰……其藏之也~。"引申为周密。文心雕龙熔裁:"若情~而不繁,辞运而不滥。"

(三)结合,亲密。论语为政:"君子~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指以"义"结合。比:指以"利"结合。)"比~"连用,指结党营私。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义不苟取比~於朝。"

(四)救济,周济。论语雍也:"君子~急不继富。"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賙"。

607.【胡】

(一)兽颈下垂的肉。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跋:踩。旧说老狼有胡。)

(二)寿。只用於"~考"、"~耈"。[~考]。长寿。诗经周颂丝衣:"~考之休。"(休:福。)[~耈]老寿的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虽及~耈,获则取之。"

(三)匈奴。贾谊过秦论上:"~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高适燕歌行:"~骑凭陵杂风雨。"引申为匈奴人。司马迁报任安书:"横挑强~。"后汉书班超传:"侍~惶恐。"再引申为泛指外族。洛阳伽蓝记白马寺:"~人号曰佛。"

(四)疑问代词。诗经郑风风雨:"云~不喜?"又魏风伐檀:"~取禾三百廛兮?"

608.【虏】

(一)俘获。史记淮阴侯列传:"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引申为被俘获的人,奴隶。古代俘虏常被用为奴隶,所以"奴"与"虏"是同义词。史记项羽本纪:"多奴~使之。"

(二)对敌人的贱称。司马迁报任安书:"~救死扶伤不给。"汉书李广苏建传:"陵居谷中,~在山上。"后汉书班超传:"此必有北~使来。"李白子夜吴歌:"何日平胡~,良人罢远征?"

609.【戎】

(一)兵器。礼记月令:"乃教於田猎,以习五~。"(五戎:指弓、殳、矛、戈、戟。)引申为执兵器的人,士兵。易经同人卦:"伏~於莽。"(莽:草木丛杂之地。)又为军事。论语子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矣。"杜甫遗愤诗:"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机?"[~行]军队。左传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属当~行。"杜甫新婚别诗:"努力事~行。"引申为战争。伪古文尚书说命中:"惟甲胄起~。"[~马]兵马。司马迁报任安书:"深践~马之地。"又指战争,战乱。杜甫登岳阳楼诗:"~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西方种族名。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秦用~人由余而霸中国。"

610.【倡】

(一)读chāng,阴平声。以歌舞演戏为业的人。司马迁报任安书:"~优畜之。"又霍光传:"击鼓歌吹作俳~"注意:在上古时代,"倡"并不是娼妓,也不限於女人。后世变为娼妓的意义,并且改写为"娼"。

(二)读chàng,去声。领唱。诗经郑风蘀兮:"~予和女。"礼记乐记:"一~而三叹。"现代有双音词"提倡"。按:领唱的倡又写作"唱"。后来"唱"字由领唱的意义发展为一般的唱。

611.【优】

(一)扮演杂戏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士皆释甲束马而饮酒,且观~。"司马迁报任安书:"倡~畜之。"陆游黄州诗:"迁流还叹学齐~。"

(二)优渥,雨水充沛。诗经小雅信南山:"既~既渥。"引申为充足。国语周语上:"布施~裕。"又为深厚(指君恩,友谊)。李密陈情表:"宠命~渥。"

(三)[优游]连绵字。闲暇自得的样子。诗经大雅卷阿:"~游尔休矣。"苏轼贾谊论:"~游浸渍而深交之。"又喜雨亭记:"虽欲~游以乐於此亭,其可得耶?"

(四)优胜,优良。跟劣相对。文心雕龙丽辞:"反对为~,正对为劣。"韩愈进学解:"绝类离伦,~入圣域。"

612.【伎】

(一)技艺,才能。尚书泰誓:"无他~。"司马迁报任安书:"使得奏薄~。"这个意义又写作"技"。

(二)女乐,歌女。唐书元载传:"歌者名姝异~。"洛阳伽蓝记开善寺:"~女楼上坐而摘食。"这个意义又写作"妓"。洛阳伽蓝记开善寺:"~女三百人,尽皆国色。"

613.【皁】(皂)

(一)古代一种贱役。左传昭公七年:"士臣~,~臣舆,舆臣隶。"后代有双音词"皁隶。"

(二)马槽,槽。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

(三)黑色。晋书天文志:"此复是天公愦愦,无~白之征也。"

614.【宦】

(一)当贵族的仆隶。左传宣公二年:"~三年矣。"引申为做官,官。李密陈情表:"本图~达,不矜名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独有~游人,偏惊物候新。"李商隐蝉诗:"薄~梗犹泛。"

(二)宦官,太监。司马迁报任安书:"夫中材之人,事有关於~竖,莫不伤气。"

615.【竖】

(一)竖立。后汉书灵帝纪:"槐树自拔倒~。"

(二)童役,家僮。庄子山木:"命~子杀雁而烹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譬如贾~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引申为内竖,宫中小臣。司马迁报任安书:"事有关於宦~。"后来"内竖"即指宦官。

616.【臧】

(一)好,良好。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卜云其吉,终焉允~。"(允:实在。)又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与子偕~。"又小雅頍弁:"既见君子,庶几有~。"〔~否(pǐ)〕指善恶得失。诗经大雅抑:"未知~否。"后来用为动词,指褒贬。晋书阮籍传:"口不~否人物。"

(二)婢之夫。庄子骈拇:"~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谷:孩子。)[臧获]旧说,婢之夫为臧,奴之妻为获。"臧获"二字连用是骂奴婢的贱称。司马迁报任安书:"且夫~获婢妾,犹能引决。"

617.【获】

(一)猎得[禽兽]。孟子滕文公下:"终日而不~一禽。"司马相如子虚赋:"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畋,乐乎?'子虚曰:'乐。''~多乎?'曰:'少'。"引申为战争中虏获敌人。左传文公九年:"陈人败之,~公子筏。"又僖公三十三年:"~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又引申为得。墨子天志下:"不与其劳,~其实。"杨恽报孙会宗书:"遭遇时变,以~爵位。"

(二)奴之妻。墨子大取:"虑臧之利,非虑~之利也。"[臧获]例见"臧"字条。

618.【禄】

(一)天的赏赐,食福。诗经大雅既醉:"天被尔~。"左传庄公四年:"王~尽矣。"(禄尽:指将死。)

(二)俸禄。指官吏所受的粟。论语为政:"子张学干~。"司马迁报任安书:"取尊宫厚~。"杨恽报孙会宗书:"恽幸有余~。"扬雄解嘲:"分人之~。""不禄"连用,指士人的死。礼记曲礼下:"士曰不~。"

[辨]福,禄。福是一般的福,禄是食福。依上古的说法,二者都是天所赐的,但是稍有不同。"福禄"二字连用时,并不意味着它们完全同义,而是表示既有福,又有禄。到了后代,福往往指富,禄往往指贵,所谓"福禄寿",就是"富贵寿考"。

619.【位】

官吏在朝廷上所站的位置。礼记坊记:"朝廷有~。"引申为泛指坐位或站位。论语宪问:"吾见其居於~也。"又为官职。论语泰伯:"不在其~,不谋其政。"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胁於~势之贵。"杨恽报孙会宗书:"遭遇时变,以获爵~。"又:"~在列卿,爵为通侯。"左思咏史诗:"世胄蹑高~,英俊沈下僚。"

620.【产】

(一)生,出生。孟子滕文公上:"陈良,楚~也。"周礼大宗伯:"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现代有双音词"生~"。

(二)财产,产业。孟子梁惠王上:"无恒~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贾谊论积贮疏:"天下财~,何得不蹙?"杨恽报孙会宗书:"灌园治~,以给公上。"

621.【业】

事。司马迁报任安书:"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引申为事业,功业。周易乾卦文言:"君子进德修~。"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赖先人绪~。"左思咏史诗:"金张藉旧~。"又为职业。杜甫赴奉先县咏怀诗:"默思失~徒,因念远戍卒。"又为学业。韩愈进学解:"先生之~可谓勤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道不笃,~甚浅近。"

622.【货】

(一)财物,物资。孟子梁惠王下:"寡人好~。"礼记礼运:"~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司马迁报任安书:"家贫,~赂不足以自赎。"洛阳伽蓝记开善寺:"常谓高阳一人宝~多於融"注意:在现代汉语中,"货"是商品的意思,这是晚起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货"字不当商品讲。

(二)货币,钱。汉书食货志:"故~宝於金,利於刀,流於泉。"

(三)贿赂,用财物买通别人。孟子公孙丑下:"无处而馈之,是~之也。"柳宗元段太尉轶事状:"以~窜名军伍中。"

623.【赂】

(一)财物。常以"货赂"二字连用。荀子富国:"货~将甚厚。"司马迁报任安书:"家贫,货~不足以自赎。"

(二)赠送[礼物]。左传桓公二年:"以郜大鼎~公。"引申为奉送。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而~之,则割定而欲无猒。"(锱铢:比喻少量的土地。猒:厌,满足。)苏洵六国论:"弊在~秦。"按:上古的"赂"还不就是今天所谓"贿赂"。今天所谓"贿赂",在上古叫"赇"。汉书刑法志:"吏坐受~枉法。""赂"由赠送的意义引申为贿赂(后起义)。后汉书冯绲传:"绲性烈直,不行贿~。"

624.【资】

(一)钱财。周易旅卦:"怀其~。"现代有双音词"~本"、"~产"、"~财"、"~金"等。引申为动词。以钱财供应人。战国策秦策四:"王~臣万金。"又为供给。李斯谏逐客书:"今逐客以~敌国,损民以益雠。"

(二)凭藉。老子二十七章:"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孝经第五章:"~于事父以事君。"文心雕龙情采:"犀兕有皮,而色~丹漆。"

(三)天性,资质。作用。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其天~刻薄人也。"汉书霍光传:"其~性端正如此。"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乎?"又:"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也。"后代有成语"天~","~质"等。

(四)资格(后起义)。晋书郄愔传:"愔自以~望少。"(望:名望。)

625.【财】

(一)财物,钱财。韩非子说难:"暮而果大亡其~。"孟子梁惠王上:"吾非爱其~而易之以羊也。"司马迁报任安书:"临~廉。"

(二)副词。仅仅。汉书霍光传:"长~七尺三寸。"这个意义又写作"才","材","才"。

626.【贿】

(一)财物。诗经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迁。"左传隐公十一年:"凡而器用财~无置於许。"

(二)赠送[礼物]。左传昭公五年:"出有赠~。"仪礼聘礼:"~用束纺。"引申为贿赂(后起义)。韩愈永贞行:"公然白日受~赂。"

[辨]货,赂,资,财,贿。这五个字是同义词。如果仔细加以区别,则金玉为"货",布帛为"贿";"资"字多指钱财,"财"则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米粟在内。"赂"和"贿"之间差别更微,只是"赂"字较多用作动词,"贿"字较多用作名词罢了。

627.【性】

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本质,本能。论语阳货:"~相近也,习相远也。"庄子马蹄:"素朴而民~得矣。"枚乘上书谏吴王:"父子之道,天~也。"引申为事物的本性,特点。庄子马蹄:"此马之真~也。"又:"夫埴木之~岂欲中规矩钩绳哉?"杜甫赴奉先县咏怀诗:"葵藿倾太阳,物~固莫夺。"

628.【情】

感情,情感,情绪。礼记礼运:"何谓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杨恽报孙会宗书:"夫人~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李密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引申为事物的本性。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也。"又为情态,姿态。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含娇含态~非一。"又为爱情。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辨]性,情。性是自然的精神状态,情是冲动,所以它们不是同义词。但当它们引申为事物本性的意义时,却又变为同义词;所以"物之情"等於说"物之性。"

629.【声】

(一)声音。孟子梁惠王上:"闻其~不忍食其肉。"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长而异俗。"引申为乐歌,歌曲。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又"恶郑~之乱雅乐也。"杨恽报孙会宗书:"家本秦也,能为秦~。"

(二)名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司马迁报任安书:"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闻邻国。"文心雕龙情采:"鬻~钓世。"沈约谢灵运传论:"颜谢腾~。"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名~大振。"

[辨]声,音。二者是同义词。礼记乐记说:"声成文,谓之音。"这是就音乐而言。其实在音乐上"声"和"音"常常相通。如左传有"五声",孟子则称"五音"。又孟子梁惠王下"钟鼓之声"和"管籥之音"对举。可见二者区别不太严格。在其他引申义上,"声"和"音"区别较显著。"声"指名誉,如"声誉","声威";"音"指语言,如"德音","徽音"(徽:美)。这是不能互换的。另外,在乐歌这种意义上,一般只用"声",不用"音"。

630.【响】

(一)回声。贾谊过秦论上:"天下云集~应。"史记淮阴侯列传:"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起~应矣。"引申为和声,比喻文学上或道德上的继承 沈约谢灵运传论:"绝唱高踪,久无嗣~。"又:"缀平台之逸~。"[影~]原义是影子和回声。伪古文尚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顺道就吉,从逆就凶,好像是影之随形,响之应声。惠:顺。迪:道。)引申为现代的"影响"。

(二)声音。沈约谢灵运传论:"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骆宾王狱中咏蝉诗:"风多~易沈。"又动词。发出声音。吴均与顾章书:"蝉吟鹤唳,水~猿啼。"

631.【拳】

(一)动词。握拳。汉书钩弋倢伃传:"女两手皆~。"引申为曲。庄子人间世:"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曲不可以为栋梁。"又为拳。晋书刘伶传:"鸡肋不足以安尊~。"

(二)[~~]忠诚的样子。司马迁报任安书:"~~之忠,终不能自列。"

632.【脚】

小腿。庄子徐无鬼:"乳闲股~。"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司马喜膑~於宋,卒相中山。"司马迁报任安书:"孙子膑~,兵法修列。"引申为脚(后起义)。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诗:"手~冻皴皮肉死。"(皴jūn:皮冻裂。)

633.【端】

(一)端正,正直。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人也。"汉书霍光传:"其资性~正如此。"

(二)事物的两头都叫端。论语子罕:"我叩其两~而竭焉。"(叩:问。竭:指竭尽所知而回答来问的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何为首鼠两~?"引申为尽头。庄子秋水:"不见水~。"水经注庐江水:"水出岭~。"曹植白马篇:"弃身锋刃~。"又为开头,开始。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也。"司马迁报任安书:"爱施者,仁之~也。"又为头绪,方面。淮南子精神:"反覆终始,不知其~绪。"汉书东方朔传:"朔恢达多~,不名一行。"

(三)量词。布帛单位,各说不同:或云两丈,或云一丈六尺,或云六丈。"一端"大致等於说"一匹"。晋书王导传:"库中惟有綀数千~。"(綀shū:麻布之一种。)

634.【绪】

(一)丝的头绪。易林兑之坎:"丝多~乱,端不可得。"引申为头绪。文心雕龙熔裁:"凡思~初发,辞采苦杂。"

(二)事业。诗经鲁颂閟宫:"缵禹之~。"(缵:继承。)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赖先人~业。"韩愈进学解:"寻坠~之茫茫。"

(三)余,残余。楚辞涉江:"欸秋冬之~风。"(欸ǎi:叹。)〔~论〕发而未尽的言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总叙:"集百代之成言,考诸家之~论。"后代把概括说明全书大意,说明写作目的文字叫"绪论"或"绪言"。

635.【节】

(一)竹节,木节。左思吴都赋:"竹则苞笋抽~。"(苞笋:冬笋。)后汉书虞诩传:"不遇槃根错~,何以别利器乎?"(槃:同盘。)

(二)节制。论语学而:"不以礼~之,亦不可行也。"引申为节省。左传成公十八年:"~器用。"论语学而:"~用而爱人。"又为制约。沈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

(三)在伦理上或道义上应守的原则。论语微子:"长幼之~不可废也。"贾谊论积贮疏:"仓廪实而知礼~。"司马迁报任安书:"而世俗又不能与死~者比。"李密陈情表:"不矜名~。"

(四)古代用来作凭证的东西。一般用竹、木、玉、铜、角等,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历代形制不一。孟子离娄下:"若合符~。"又特指使节,即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汉书张骞传:"骞持汉~不失。"又苏武传:"杖汉~牧羊。"现代双音词:"使~"(派到外国的使者)由此发展而来。

(五)太阳初达某一个星次的时间。汉书天文志:"凡十二次,日至其初为~。"引申为时节,节日。谢灵运登池上楼诗:"衾枕昧~候。"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物风光不相待。"

(六)乐器之一种,起表示拍子的作用。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引申为节拍,节奏。韩愈送孟东野序:"其~数以急。"

636.【度】

(一)读duò,去声。量长短。孟子梁惠王上:"~,然后知长短。"枚乘上书谏吴王:"寸寸而~之,至丈必过。"

(二)读duó。揣度,计算,推测。左传隐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则~之。"史记项羽本纪:"~我至军中,公乃入。"又陈涉世家:"~已失期。"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

(三)读dù。量长短的标准。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礼记月令:"同~量,钧衡石。"引申为限度,尺度。贾谊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杨恽报孙会宗书:"诚荒淫无~,不知其不可也。"文心雕龙熔裁:"修短有~。"又为法制,法度。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非制也。"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为文词者悉有法~可观。"

(四)读dù。风度,度量。汉书高帝纪:"常有大~。"

(五)读dù。过,渡过。汉书贾谊传:"犹~江河,亡舟楫。"后汉书光武纪:"~水逃去。"木兰辞:"关山~若飞。"李白蜀道难诗:"猿猱欲~愁攀援。"后代於渡水这个意义写作"渡"。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