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公元571—649年),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唐朝初期著名军事家。出身贵族家庭,自幼攻读书史,精通兵法,为其舅父隋朝名将韩擒虎所称道。身材魁梧,文武全才,擒虎每与论兵法辄叹服。靖常说:大丈夫当以功名取富贵,不应做章句腐儒。隋大业末,初任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南),后任驾部员外郎,转升马邑郡丞,唐高祖李渊攻克长安时降唐,颇受重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靖随李世民讨王世充,以功授开府。四年,向李渊献平定萧铣良策,被采纳,奉命为行军总管、摄李孝恭军行军长史,准备攻打萧铣。同年,讨平萧铣,继而进至桂林,分道抚慰,南方悉定。封永康郡公、授检校荆州刺史、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
吕尚(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西周著名军事谋略家。姓姜,其祖封于吕,故又以吕为氏;字尚,亦字子牙;因功封于齐,史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或曰太公望;周初东海上(今山东郯城北)人。少壮时极贫困,曾以屠牛卖饭为生,至年华老大,亦未闻达。但他毫无迟暮之感,或垂钓渭滨,或钻研兵法,无日不努力。后为周武王访得,任为师氏(武官名)。在政治外交上,他根据商纣王所好,采取献美女奇物之法,赎回周文王,屈事商纣,秘密进行伐商准备。在军事上,他积极加强军备,首先征服周围弱小邻国或部落,攻灭黎(今山西黎城一带)、邘(今河南沁阳西北)两国,战败犬戎(周之世敌)、密须(西北大国,今甘肃灵台南),继而兵向关中,征
老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相传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后又为柱下史,通晓上下古今之变。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晚年隐居沛(今江苏沛县),躬耕垄亩,授徒讲学。后西入关中,客死于秦。战国时期,他的语录广为流传,经环渊整理,成《道德经》上下两篇,即今本《老子》。 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叫做“道”,也称“朴”或“无”。把它作为世界万物产生的总根源和变化的总规律。“道”是混沌未分、无象无物、原始的、永恒运动的、不可感知的万事之宗。老子认为,“道”的法则及运动形式是宇宙间最理想、最完善的存在模式。这个法则是“自然”,这个运动形式就
陆贾(约前240年—前170年)汉初政论家。楚人。早年以客的身份随高祖平定天下,有辩士之称。在高祖左右时,常奉命出使诸侯。刘邦称帝后,派他出使南越,说服尉佗接受汉王朝赐予的南越王的封号,称臣奉汉约。回朝后被任为太中大夫。汉文帝即位,又奉命出使南越,劝说尉佗废除黄屋左纛和称制,归附汉朝。惠帝时,吕后用事,欲王诸吕,陆贾自认为不能与之争辩,就称病居家,置田产于好畤(今陕西乾县东)。吕后称制,诸吕擅权,右丞相陈平力不能争,又恐祸及己,乃问计于陆贾,陆贾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后陈平用其计,接纳周勃,陆贾亦周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长于谋反事发后自杀。文帝前元八年(前172),封刘安为阜陵侯。刘安素有野心,常行小惠收取民心,受到人们的称誉。因怨其父之死,每欲发动叛乱,但没找到机会。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王刘濞发动七国之乱时,他想发兵响应,为其国相所阻。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刘安入朝,与太尉田蚡相勾结,并使女刘陵居长安,结纳皇帝左右近臣,观察朝廷动向。整治攻战武器,以金钱赂遗郡国,王后荼和太子刘迁及女刘陵专擅国政,夺民田宅,滥捕无辜,无视汉法。元朔五年(前124)刘安因阻拦郎中雷被从军击匈奴,被削夺二县。元狩元年(前122),其孙刘建愤其父不害不得封侯,使人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期秦国的国相、著名的思想家、杂家的代表人物。出生在一个珠宝商人家庭。成年后到各国经商,后来成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家累千金”的巨贾。公元前265年,在邯郸市上遇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遂挟为奇货。后西入咸阳,游说秦孝惠文王夫人华阳夫人,使子楚立为太子。孝惠文王死,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他被任为相国,开始独揽朝政大权,有食邑十万户,家僮上万人,受封为文信侯。庄襄王死,嬴政即位时年仅13岁。吕不韦以三朝元老和“仲父”的身份,辅佐朝政,并与宦官嫪毐相串通,大权独揽。任相期间,他为推行秦国的统一大
刘向(前77年—前6年)西汉学者、作家,字子政,本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刘邦异母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12岁入宫为辇郎,20岁擢任谏大夫,并以能文善赋而为宣帝左右的文学侍从。宣帝晚年爱好道家神仙之术,刘向从小读过道家秘籍,相信炼金术,因而受命试验炼金。他屡试不验,被劾当死,幸而宣帝爱才,减死论处,后来又召他进宫在石渠阁讲授《春秋谷梁传》与五经,任为郎中,升为散骑谏大夫、给事中。从此,他宗奉儒家今文经大师董仲舒,采取阴阳五行学说,利用自然与人世的灾异现象,阐发儒家经典,评论现实政治。 元帝即位,刘向擢升宗正。当时,宦官弘恭、石显弄权,外戚许、史两家骄横。他积极投入以丞相萧望之
陆广微,唐苏州(今属江苏)人。乾符三年(876 年)时在世。究心吴地史事,于唐时苏州和属县沿革、山水、城池、坊巷,桥梁、寺观、坛庙、廨署以及物产风土、户口登降、赋税徭役等详悉变迁,开方志之源流。著有《吴地记》。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