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三 法家类

管子》二十四卷

旧本题周管仲撰。然多言管子后事,盖后人附盆者多,故其中往往有鄙语。其标题有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管子解、管子轻重诸名,在当时必有分别,今混为一耳。原本八十六篇,今佚十篇。其注旧题房玄龄撰,据晁氏《读书志》,盖尹知章作也。

管子补注》二十四卷

刘绩撰。《管子》旧注多疏舛,绩因补其所遗,皆附于旧注之后,以“绩案”别之。虽循文衍义,不能有所考证,以视旧注,则较为词意分明矣。

邓析子》一卷

周邓析撰。凡无厚、转词二篇,与《汉志》所载合。然其文节次不相属,疑亦掇拾重编也。其说在申、韩、黄、老之间,大旨在势统于尊、事核于实。

《商子》五卷

旧本题秦商鞅撰。《周氏涉笔》谓其书多附会后事,拟取他词,非本所论著。今案开卷称孝公之谥,则谓不出鞅手,良信。然其词峻厉而刻深,虽非鞅作,亦必其徒述说之,非秦以后人所为也。《汉志》载二十九篇,至宋佚其三篇,今有录无书者又二篇。

《韩子》二十卷

韩非撰。凡五十五篇,旧本多所佚脱,明赵用贤始得宋椠校补。又周孔教家大字刻本,与赵本亦同。今用以互校,视他刻本为完善。其注不知何人作,元何犿注本,称为李瓒,未知何据也。

疑狱集》四卷,《补疑狱集》六卷

《疑狱集》,晋和凝及其子 撰;《补疑狱集》,明张景撰。所记皆平反冤滥、抉摘奸慝之事。

折狱龟鉴》八卷

宋郑克撰。原本二十卷,佚其十有五卷,今从《永乐大典》补完,并为八卷。凡分二十门,计三百九十五事。虽持论不必尽当,而胪陈旧事,使后人触类旁通,于治狱者,不为无益。

棠阴比事》一卷,附录一卷

桂万荣撰,明吴讷删补。万荣取和氏、郑氏所集断狱事迹,仿李瀚《蒙求》之体,次为七十二韵,凡一百四十四事,各为之注。讷病其拘于声韵,乃删其不足为法,及相类复出者,存八十条,以事之大小为先后,不复以韵相叶。其注亦稍为点定。又补遗二十三事,附录四事,别为一卷,缀于后。

右法家类。八部,九十四卷。

子部四 农家类

齐民要术》十卷

后魏贾思勰撰。凡九十二篇。于农圃衣食之法,纤悉毕备。又文章古雅,援据博奥,农家诸书,无更能出其上者。其注不题撰人,以《文献通考》所载李焘序证之,知为孙氏所作,其名则不可考矣。

《农书》三卷,附《蚕书》一卷

陈旉撰。案:《书录解题》作陈芳,盖传写之误 。上卷论农事,中卷论养牛,下卷论养蚕。多发挥其理,与他书兼举其法者,为例稍殊。末缀《蚕书》一卷,则秦湛所作,后人附入也。

农桑辑要》七卷

元至元十年官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元史》称世祖即位,诏天下崇本抑末,又颁《农桑辑要》于民,即此本也。凡十门,大致以《齐民要术》为蓝本,而删其今古异宜,及琐屑繁重之处,使简而易行。

农桑衣食撮要》二卷

鲁明善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以农圃诸务,分系十二月令,使民及时趋事。《农桑辑要》末载《岁月杂事》一卷,未为该备,此足以补其缺也。

《农书》二十二卷

元王桢撰。原本讹脱,今以《永乐大典》校正。凡《农桑通诀》六卷,《谷谱》四卷,《农器图谱》十二卷。其书于农事极详,所载楔水诸器,尤切民用,而叙述古雅,引据博赡。每图之末,附以铭赞诗赋,亦词采蔚然,盖《齐民要术》之亚也。

救荒本草》二卷

明周定王朱橚撰。或题周宪王者,误也。是书载诸草之可以充食者,以备饥馑,最切实用。其取诸《本草》者一百三十八种,橚所采访新增者二百七十六种。

农政全书》六十卷

徐光启撰。凡农本三卷,田制二卷,农事六卷,水利九卷,农器四卷,树艺六卷,蚕桑六卷,种植四卷,牧养制造各一卷,荒政十八卷。诸书所载,不过农事;而此书多及于政典,故以“农政”为名。陈子龙尝病其浩博而删之,然终以原本为赅备也。

泰西水法》六卷

明西洋熊三拔撰。记取水蓄水之法,皆制造奇器,以捷巧见长,图说亦极详备。欧罗巴人所著,自步算诸书外,此为切于实用。

野菜博录》四卷

鲍山撰。与《救荒本草》互有出入。所载仅及其三之二。然周王多得于采访,山则皆得于亲试,固可相辅为用焉。

钦定授时通考》七十八卷

乾隆二年奉敕撰。乾隆八年告成。御制序文颁行。凡八门:曰天时、曰土宜、曰谷种、曰功作、曰劝课、曰蓄聚、曰农余、曰蚕桑。皆本诸天道,修人事以尽地力,《豳风》《无逸》,敦本重农之至意,具备于是焉。

右农家类,十部。一百九十五卷。

子部五 医家类

黄帝素问》二十四卷

唐王冰注。晁氏《读书志》作王砅,盖欲附会杜甫诗而改之。原本残缺,冰采《阴阳大论》以补之。其书云出上古,固未必然;然亦必周、秦间人,传述旧闻著之竹帛。故通贯三才,包括万变,虽张、李、刘、朱诸人,终身钻仰,竟无能罄其蕴奥焉。

灵枢经》十二卷

是书论针灸之道,与《素问》通号“内经”,然至南宋史崧,始传于世,最为晚出。或以为王冰所依托。然所言俞穴脉络之曲折,医者亦终莫能外,盖其书虽伪,其法则古所传也。

难经本义》二卷

秦越人撰,元滑寿注。越人撰《难经》八十一篇,发明《内经》之旨,词义古奥,猝不易通,笺释多失其本意。寿以文士而精于医,故其注较诸家所得为多。

针灸甲乙经》八卷

皇甫谧撰。据其自序,盖合《针经》《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撮其精要,以成是经。言针灸之法最悉。或曰王冰所撰。《灵枢经》即割裂此书之文,伪为古书也。

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

汉张机撰,国朝徐彬注。是书本晋王叔和所编,世罕传本,宋王洙始于秘阁录出,凡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为医杂症者之祖本,彬所注亦颇明显。

伤寒论注》十卷,附《伤寒明理论》三卷,《论方》一卷

《伤寒论》,汉张机撰,晋王叔和编,金成无己注。机书自明以来,为诸家窜改殆尽,惟无己所注,犹为古本。《明理论》五十篇、《论方》二十篇,皆无己所撰,以发明机意也。

肘后备急方》八卷

葛洪撰。凡分五十三类,但有方而无论。其书经陶弘景、金杨用道增修。用道所增,犹注附方字;弘景所增,则不可考矣。然弘景亦妙解医理者也。

褚氏遗书》一卷

旧本题南齐褚澄撰。凡十篇。宋嘉泰中,始有刊版。云唐清泰中,黄巢乱时,群盗发冢,得之于石刻,殆出依托。然颇能发气血阴阳之奥。其论寡妇、僧、尼之异治,发前人所未发。论吐血、便血、戒饮寒凉,尤为精识。伪书中之最有理致者也。

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

隋大业中,巢元方等奉敕撰。凡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但论病源,不载方药。唐王焘作《外台秘要》,宋太平兴国中撰《圣惠方》,皆采是书所论,冠诸门之首,则历代宝为圭臬矣。

千金要方》九十三卷

孙思邈撰。思邈谓“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此书以“千金”为名。原本三十卷,又“千金翼方”三十卷,此本混合为一,乃广至九十三卷,其为原书与否,已不可详。要之,思邈之方,仍散在此编内也。

银海精微》二卷

旧本题唐孙思邈撰。其名乃取王安石苏轼诗语,伪不待辨,然所论治目之法,乃多中理。

《外台秘要》四十卷

唐王焘撰。是书作于出守邺郡时,故曰“外台”。凡一千一百四门。皆先论后方,古来专门授受之秘法,多在其中。惟以针法无益而有损,削之不载焉。

颅囟经》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即《宋志》所谓《师巫颅囟经》也。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皆疗治小儿之法。钱乙为幼科之圣,而《宋史》称其学出于此经,则其术之精可知,宜其托之师巫也。

铜人针灸经》七卷

不著撰人名氏。疑即宋王维德《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也。“维德”一作“惟一”。其书乃天圣中奉敕所撰。晁公武《读书志》、王应麟玉海》,并载作书始末甚详。所言一一与此本合,但卷数小异耳。

明堂灸经》八卷

旧本题西方子撰。不知何许人。其书专论灸法。铜人图式惟有正背左右,此所绘腧穴诸图,乃兼及侧伏,尤为详密。其曰“明堂”者,《素问》称雷公问黄帝以人身经络,黄帝坐明堂以授之,故《旧唐书·经籍志》以针灸诸书,别为明堂经脉一类云。

博济方》五卷

王衮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自序称随其父官滑州时,以家藏医方七千余道,择其精者五百余道为此书。今所存者,三百五十余方而已。其方多他书所不载,颇好奇异,然晁公武《读书志》谓其用之无不效。

苏沈良方》八卷

沈括撰。后人又以苏轼之说附之。原本十五卷,久已散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厘为八卷。二人皆不以医名,而皆能通医理。括尤能究药性,故其方试之多有验。

《寿亲养老新书》四卷

前一卷宋陈直撰,本名《养老奉亲书》。后三卷元邹铉续撰,并直书改题此名。直书凡十五篇,论颐养之法甚备。铉书兼说杂事,稍为冗蔓,而于起居服食,一切琐务,无不详悉。

脚气治法总要》二卷

董汲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上卷论脚气证治之异,下卷凡四十六方。

旅舍备要方》一卷

宋董汲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皆猝病救急之方,其中有用之则效,而其药不可理解者,所谓专门禁方是也。惟小儿一门,多用金石之药,似不可以概施。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三卷,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卷

宋刘温舒撰,发明《素问》运气之理,凡三十一论、二十九图。五运六气,不可执为定法,而不可谓无其理。故有时不验,亦有时而验。存之亦备医家之一义。所附《刺法论》一篇,其亡在王冰作注之前,温舒何自得之,存而不论可矣。

《伤寒微旨》二卷

韩祗和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凡十五篇。大抵推阐张机之意,而随时随证,又为变通于其间。

伤寒总病论》六卷,附《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

庞安时撰。音训及修治药法,则其门人董灼编。安时尝与苏轼、黄庭坚张耒诸人游,皆盛称之,以此为叶梦得所不满。然其书实能发张机未尽之意,而补其未备之方,非虚相标榜也。

圣济总录纂要》二十六卷

宋政和中奉敕撰。皆以御府所藏禁方秘论,纂辑成编。原本二百卷,繁重难行,遂多佚缺。国朝程林得其残帙,凡三本,互相参校,掇取其切于用者,编次成书,故名“纂要”。

证类本草》三十卷

唐慎微撰。有宋、金两刻。刻于宋者,名《大观本草》;刻于金者,名《政和本草》。其增附寇宗奭本草衍义》,则金刻也。此本从金刻翻雕,较为清厘。其书采摭繁富,而条理详明,故南北并有刊版云。

全生指迷方》四卷

王贶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凡二十一门。虽以方名,实则每证之前,皆详述病状,以推究病源。于脉法言之尤详,非诸家方书,但注某方主治某病者也。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二十卷

宋嘉定丙午,太医局刻本。不著撰人名氏。凡论一百篇。每论附以方。于小儿诸症,自初生以至于成重,一一详备。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

许叔微撰。所载皆经验诸方,并记医案,故以“本事”为名,犹孟棨记诗家故实,称“本事诗”也。其书属词简雅,俗医不能甚解,故罕传习。然实多入微之论。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指南总论》三卷

是书初创于元丰,重修于大观,后绍兴、宝庆、淳祐中,又递有所增加。盖南宋医院,以此书为祖本。多用燥烈香窜之药,易见功效,而亦多所耗伤。故朱震亨极排之。然病有万状,药不一格,在用得其当而已,亦不必矫枉过直也。

《卫生十全方》三卷,《奇疾方》一卷

宋夏德撰。原本散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十全方》皆出旧传;《奇疾方》三十八,则出德自造。其证皆世所罕见,然天地之大,何所不有,亦未可遽斥为无用也。

传信适用方》二卷

吴彦夔撰。《文献通考》作《传道适用方》,字之讹也。所录皆经验之方,其“八味丸问难”一条,尤深得制方之意。

卫济宝书》二卷

题东轩居士撰,不著名氏。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所载皆痈疽之方。卷首论治诸条,设为问答,剖析入微。其后胪列诸方,附以图说,亦辨证颇详。

《医说》十卷

张杲撰。集古来医案,勒为一书。凡分二十七门。杲师其父彦仁,彦仁师其父子发,子发师其兄扩,扩则师于庞安时,所谓三世之医,故所载多可依据云。

《针灸资生经》七卷

王执中撰。第一卷总载诸穴,后六卷分论诸症。经纬分明,颇易寻觅。

妇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

陈自明撰。凡分八门,共二百六十余论,论后各附以方。于妇人症治,条析无疑。明薛已尝删定之,然终以原本为赅备也。

《太医局程文》九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皆南宋考试医学之文。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凡墨义九道、脉义六道、大义三十七道、论方八道、假令十八道、运气九道;盖当时命题,分此六格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十八卷

陈言撰。其说分病为三因:一内因,一外因,一不内外因也。条理分明,而方论简要。严氏济生方,即由此出蓝。

《产育宝庆方》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凡二十一篇。初但有论而无方,郭稽中始以方附之,杜荍又增以陈言三因方所评,赵莹又增以杨子建七说,冀致君又增以杂病方论及阴阳避忌之类。盖成于众人之手,而书名则未改其旧也。

集验背疽方》一卷

李迅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所集背疽诸方,皆系以论说,凡证候之虚实,治疗之缓急,一一剖析分明。

《济生方》八卷

严用和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持论小心畏慎,不敢轻攻,并不敢轻补。虽不善学之,或致以模棱贻误,而用意谨严,可以与张从正、刘完素书,互相调剂也。

产宝诸方》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书录解题》载之,亦不云谁作。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于保产诸法,颇赅备。惟用药稍为峻利,盖和济局方之支派也。

仁斋直指》二十六卷,附《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七卷

杨士瀛撰。《仁斋直指》,凡七十九篇,每篇之后各有附遗,则明嘉靖中朱崇正重刊所加。其《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作于《仁斋直指》前,以卷帙较少,故附于后,其中三图,亦崇正所加也。

急救仙方》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所载皆疡医之术,而于背疮、疔疮、目疾、痔漏四症,所论尤详。

《素问元机原病式》一卷

刘完素撰。以《素问至真要论》所列病机十九条,演为二百七十七字,立全书之纲领,而逐条辩论以申之,其大旨多主于火。

宣明论方》十五卷

金刘完素撰。其大旨本《素问》及《金匮要略》,而用药多主寒凉,盖因北方地气而施。泥之者非,废之者亦非也。自序称三卷,此本乃十五卷,其方下小序有称灌顶王子所传者,金时安有是名,知传刻有所窜入也。

伤寒直格方》三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

旧本皆题金刘完素撰。然《伤寒直格方首》,又题“临川葛雍编”,似乎非其旧本。《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中,称双解散、益元散皆为神方,二方即完素所制,不应自誉至此。疑皆为传刘氏学者所作也。

《保命集》三卷

张元素撰。旧题刘完素者,误也。其书分三十二门,于脉证多所阐明。李濂《医史》称:刘完素病伤寒,不能自医,得元素医之乃愈,则其术在完素上矣。

儒门事亲》十五卷

金张从正撰。其曰“儒门事亲”者,以为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当知医也。其术以汗、吐、下三法治诸证,颇不可以立训。而用之得宜,取效亦捷。在因证而消息之耳。

《内外伤寒辨惑论》三卷

李杲撰。发明内伤之证,有类外感,辨别寒热,有余不足。大旨以培补脾胃为主。

脾胃论》三卷

金李杲撰。是书申明培补脾胃之旨,与《辨惑论》相辅而行。

兰室秘藏》三卷

金李杲撰。其曰“兰室”者,取《素问》“藏诸灵兰之室”语也。凡二十一门。其归重脾胃,仍不离一生之大旨。其脾胃虚损论,极言寒凉峻利之害,盖隐挽刘、张二家之流弊也。

医垒元戎》十二卷

王好古撰。以十二经为纲,皆首以伤寒,附以杂证。大抵祖张机之意,而参以其师张元素、李杲之法,亦兼用和剂局方,与朱震亨门径小异。其曰“医垒元戎”者,自序谓:良医用药,如临阵用兵也。

此事难知》二卷

元王好古撰。皆阐明李杲之绪论,于伤寒症治尤详。杲《伤寒会要》久已散佚,惟赖此尚存其梗概。

汤液本草》三卷

元王好古撰。上卷述用药之凡例;中、下二卷以《本草》诸药,配十二经络,各以主病者为君臣佐使应次之。大都从试验而来,不甚泥本经旧文也。

瑞竹堂经验方》五卷

沙图穆苏撰。案:沙图穆苏,原作萨里弥实,今改正 。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方如八珍散、返魂丹、内托千金散之类,医家至今沿用。惟幼科用药,或嫌峻利耳。

世医得效方》二十卷

危亦林撰。集其高祖以下,五世经验之方,分为七科,而附以孙思邈养生法节文。其总目有针灸一科,而有录无书。核检其文,乃散附于七科之中,非缺佚也。

格致余论》一卷

元朱震亨撰。其说以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以补阴为宗。以古人谓医为格物、致知之一事,故题曰《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一卷

元朱震亨撰。以和剂局方多用温补燥烈之药,耗损真阴,乃著此书以辟之。古之医家,各明一义而已。其分别门户,以相攻者,自此书始。

金匮钩玄》三卷

元朱震亨撰。明戴原礼校补。其以补阴为宗,实开直补真水之先。其以郁论病,亦开后来无穷之悟。但用药制方,未及薛己诸人,愈讲愈密耳。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卷

王国瑞撰。题曰扁鹊,原序以为托名也。其书以针灸腧穴,编为歌诀,词颇近俚,而专门之学,具有授受,但取术能愈疾,固不得以词义工拙求之。

外科精义》二卷

齐德之撰。其说皆先求疡疾之本,而量其阴阳强弱,以施疗。大旨近东垣之学,故后人附刻《东垣十书》中。或竟引为“东垣外科精义”,则非也。

脉诀刊误》二卷,附录二卷

戴启宗撰。王叔和《脉经》十卷,见于《隋志》。宋熙宁中,或伪为《脉诀》,托之叔和,盛行于世。启宗条析而辨之。明嘉靖中,汪机为之刊行。并以《脉书要语》一卷,及所撰《矫世惑脉论》一卷,附录于末。

《医经溯洄集》一卷

元王履撰。取张机《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删其重复,补其阙漏,重订为三百九十七法。并极论内伤、外伤、中风、中暑之辨,撰为此书,凡二十一篇。

普济方》四百二十六卷

明周定王朱橚撰。凡一千九百六十论,二千一百七十五类,七百七十八法,二万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二百三十九图。自古经方,未有赅备于是书者。

推求师意》二卷

明戴原礼撰。原礼为朱震亨之弟子。既校补震亨《金匮钩玄》,又阐发震亨未尽之意,以成此书。震亨用黄柏、知母补阴,或致以苦寒伐生气,原礼能调剂其所偏,尤为善学。

玉机微义》五十卷

明徐用诚撰,刘纯续增。用诚书本名“医学折中”,凡十七类;纯病其未备,增为三十三类,改题此名,凡十七类。外所增立之门,目录各注“续添”字,凡十七类,中所增附之论,亦各注“续添”字。虽皆集旧论旧方,而各加案语,多所订正。

《仁端录》十六卷

徐谦撰,其门人陈葵删定。皆治痘之方,论于寒温攻补,务审症而施,无所偏主。

薛氏医案》七十八卷

明薛己撰。盖裒其生平述作,共为一编。所自著者九种,订正旧本而附以己说者十四种。其大旨以命门为真阴、真阳,而气血为阴阳所化。常用者不过十余方,而随机加减,变化不穷。后赵献可作《医贯》,述己之说,而主持太过,遂至胶柱鼓瑟,非己之本意也。

针灸问对》三卷

明汪机撰。上、中二卷论针法。下卷论灸法,及经络穴道。皆根据古法,设问对以发明其义。其论针能泻有余,不能补不足。又论针灸不如汤液,又极论误灸之害,皆针灸家所讳不肯言也。

外科理例》七卷,附方一卷

明汪机撰。凡一百五十四门,附方一百六十五道。其自序谓外科必本诸内,与齐德之《外科精义》持论相同。其分舍脉从证、舍证从脉,及治之不应别求其故三例,则德之所未及也。

石山医案》三卷,《附案》一卷

明陈桷撰。桷为汪机弟子,因裒机治验为此书。石山者,机别号也。机之学,源出丹溪,而其著论,乃排王纶明《医杂著》株守丹溪之弊。岂非随证施治,不主一格,故所投辄效欤。

名医类案》十二卷

江瓘撰,其子应宿增补。凡二百五门。所采上自秦越人、淳于意,下至元明名医治验方论。瓘所评骘,亦即附注于下。多所辨证,不但以捃拾为富也。

《赤水玄珠》三十卷

孙一奎撰。凡分七十门,每门又各条分缕析,辨别疑似。大旨专以明证为主,故于寒、热、虚、实、表、里、气、血八端,言之最详。其论古今病证,名实混淆之处,尤为细密。惟第十卷怯损痨瘵门中,忽参以容成之术,为白璧之微瑕。

医旨绪余》二卷

明孙一奎撰。以藏府、血气、经络、腧穴,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并评论诸家之短长。

证治准绳》一百二十卷

王肯堂撰。据其自序,盖初成《证治准绳》,附以类方。后续成《伤寒准绳》《疡医准绳》《幼科准绳》《女科准绳》,以补所未备。而仍以“证治准绳”为总名,从其朔也。采摭繁富,而条理分明。考方论者,莫赅洽于是书。

本草纲目》五十二卷

李时珍撰。取诸家本草,删繁除复,补漏订讹,汇为一编,凡十六部六十二类。所收诸药,一千八百八十二种。每药先列正名为纲。次以释名集解,辨疑正误。次以气味主治附方。冠以图三卷,序例二卷,百病主治药二卷。考证精博,与王肯堂《证治准绳》,均为医学之渊海。

奇经八脉考》一卷

明李时珍撰。以人身十二经脉,医家所共知;惟阴维、阳维、阴蹻、阳蹻、冲任、督带,为奇经八脉,医所易忽。因各详其证治,并附以《气口九道脉图》,阐发《内经》之旨。

濒湖脉学》一卷

明李时珍撰。其父言闻,尝著《四诊发明》。时珍撮其精要,以成此书。刊伪本《脉诀》之误。其法分脉为二十七种,辨别毫厘,极为精密。

伤寒论条辨》八卷,附《本草抄》一卷,《或问》一卷,《痉书》一卷

方有执撰。其说以张机《伤寒论》,一乱于王叔和之编次,再乱于成无己之注释,全失其旧,因考定以为此编。亦如改本《大学》,于学者不为无功。必以为孔门旧本如是,则未有据也。附录三书之中,《痉书》辨痉与惊风之疑,似最为明确。

先醒斋广笔记》四卷

缪希雍撰。初,丁元荐以希雍方论集为《先醒斋笔记》,希雍又自补所未备,故名曰“广”。其大旨以刘完素、朱震亨为宗,与张介宾同时,而门径迥异。缪捷变而或以巧失,张持重而或以缓误,亦互有得失也。

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

明缪希雍撰。分《本草》为十部,每药皆有发明,故谓之疏。冠以序例二卷,论三十余首。王懋竑作《石膏辨》,颇诋諆此书。然亦一家之学也。

类经》三十二卷

明张介宾编。以《素问》《灵枢》,析为三百九十条,分十二类,厘为十七卷,又益以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虽不免割裂古书,而门目分明,易于寻检。李杲、罗从谦尝有是作,不自介宾始也。所注亦颇有发明。

景岳全书》六十四卷

明张介宾撰。其门目有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症谟、妇人规、小儿则、痘疹诠、外科钤、本草正、新方八阵、古方八阵。名皆纤佻,而典、谟二名尤妄。大旨以温辅为宗,然主持太过,故传其说者,功与过参半。

《瘟疫论》二卷,补遗一卷

吴有性撰。其说以伤寒中脉络,因表入里;瘟疫之气,自口鼻而入,伏于膜原,在不表不里之间,治法迥异,乃著此书,以辨别之。盖崇祯辛巳,疫气蔓延数省,以伤寒法治之,多死。因推究而得其病源也。

痎疟论疏》一卷

明虑之颐撰。所论痎疟证治,于寒热虚实之辨,至为详悉。

本草乘雅半偈》十卷

卢之颐撰。以《神农本草》所录凡三百六十五种,古有今无者居三之一,乃删其一百四十五种,而采掇别录以下适用之药,如其数以补之。考辨皆颇详洽。其曰“乘雅”者,乘为四数,每药之下,诠释之例有四也。曰“半偈”者,兵燹佚其半也。亦太僻涩矣。

《御定医宗金鉴》九十卷

乾隆四年,大学士鄂尔泰奉敕撰。凡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删补《名医方论》八卷,《四脉要诀》一卷,《运气要诀》一卷,《诸科心法要诀》五十一卷,《正骨心法要旨》四卷。并有图有说,有方有论。并各有歌诀,以便记诵。古今医学,此集其成。

尚论篇》四卷,《后篇》四卷

国朝喻昌撰。因方有执《伤寒条辨》,重为补正。大旨一一相同,故有“郭窃向注”之谤。然首冠“尚论大意”一篇,原称“方氏削王叔和序例,得尊经之旨,‘太阳’三篇,改叔和之旧,尤有卓识,而不达立言之旨者尚多,于是复位此书”云云。叙改修源委甚明,原未讳所自来也。

医门法律》十二卷,附《寓意草》一卷

国朝喻昌撰。大旨为针砭庸医而作。每门先冠以论,次为法,次为律。法者,疗病之例;律者,纠误疗之失也。《寓意草》,为所治医案,皆一一明审证用药之意,亦不似他家医案,但称治验,而不言其所以然。

伤寒舌鉴》一卷

国朝张登撰。以舌胎辨验伤寒,参证旧法,增以身所阅历,定为一百二十图,颇显明易见。

伤寒兼证析义》一卷

国朝张倬撰。《伤寒论》合病并病,惟及六经兼证,而未及杂症。倬作是书以补之。使分别施疗,不惑于多歧,凡十七类。

绛雪园古方选注》三卷,附《得宜本草》一卷

国朝王子接撰。选录古方,而推阐其制方之意,辨析往往造微。附载本草,亦殊简括。

续名医类案》六十卷

国朝魏之琇撰。以补江瓘《名医类案》所未备。所录明以来事为多,古事为江书所漏者亦间为补载。采摭繁富,不免芜杂。而援据既多,变证咸备,亦颇可资考核。条下附注,尤多所辨正。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一卷

国朝徐大椿撰。于神农本经之内,采取百种,各推阐其主治之所以。然有常用之药,而反不收入者。凡例谓辨明药性,使人不致误用,非备品以备查阅也。

《兰台执范》八卷

国朝徐大椿撰。其持论以张机诸方为主,唐人所传已有合有不合,宋以后弥失古法。故所采古方为多,虽不免故为高论,然疏通证明,具有精理,得古人之意者为多。

《伤寒类方》一卷

国朝徐大椿撰。讲《伤寒论》者如聚讼,大椿以为张氏非依经立方之书,乃救误之书。当时随证立方,本无定序。但使方以类从,症随方注,使人知案症以求方,而不必循经以求症。虽未必合张氏本意,亦芟除葛藤之一道也。

医学源流论》二卷

国朝徐大椿撰。其大纲凡七,子目凡九十有三。指摘医家利弊,言多精凿。

右医家类。九十七部,一千八百零七卷。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