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第十六

(眉批:彦和妙解文理,而史事非其当行。此篇文句特烦,而约略依俙,无甚高论,特敷 衍以足数耳。学者欲析源流,有刘子玄之书在。)

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轩辕之世,史有仓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史载笔。”左右史者,使也,执笔左右,八字元脱,按胡孝辕本补。 使之记也。元作“已”,按胡本补。 古元脱,孙补。 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唐虞流于典谟,商夏被于诰誓。自汪本作“洎”。 周命维新,姬公定法,紬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自平王微弱,政不及雅,宪章散紊,彝伦攸 。昔者二字从《御览》增。(眉批:昔者二字不必增。) 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眉批:叙《春秋》一段,其文太繁。) 然睿旨存亡二字衍。 幽隐,胡本作“秘”。 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及至纵横之世,“及”字从《御览》增。 史职犹存。秦并七王,而战国有策;盖录而弗叙,故即简而为名也。汉灭嬴、项,武功积年。陆贾稽古,作《楚汉春秋》。爰及太史谈,世惟执简;子长继志,元作“至”,胡改。 甄序帝 。比尧称典,则位杂中贤;法孔题经,则文非元圣。故取式《吕览》,通号曰纪;纪纲之号,亦宏称也。元脱,谢补。 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尔其实录无隐之旨,博雅宏辩之才,爱奇反经之尤,条例踳落之失,叔皮论之详矣。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其十志该富,赞、序弘丽,儒雅彬彬,信有遗味。至于宗经矩圣之典,端绪丰赡之功,遗亲攘美之罪,征贿鬻笔之愆,公理辨之究矣。观夫《左氏》缀事,附经间出,于文为约,而氏族难明。及史迁各传,人始区详而易览,述者宗焉。及孝惠委机,吕后摄政,班史立纪,违经失元脱,朱补。 实。(眉批:独抽此条,未免挂漏。) 何则?庖牺以来,未闻女帝者也。汉运所值,难为后法。牝鸡无晨,武王首誓;妇无与国,齐桓著盟。宣后乱秦,吕氏危汉,岂唯政事难假,亦名号宜慎矣。张衡司史,而惑同迁、固,元帝王元作“年二”,孙改。 后,欲为立纪,谬亦甚矣。寻子弘虽伪,要当孝惠之嗣;孺子诚微,实继平帝之体:二子可纪,何有于二后哉?

至于后汉纪传,发源《东观》。袁、张所制,偏驳不伦;薛、谢之作,疏谬少信。若司马彪之详实,“若”字从《御览》增。 华峤之准当,则其冠也。及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元脱,谢补。 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荀、张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

至于晋代之书,繁乎著作。陆机肇始而未备,王韶续末而不终,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御览》作“明”。 序;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至邓璨元作“ ”,朱改。 《晋纪》,始立条例。又摆落一作“撮略”,从《御览》改。 汉魏,宪章殷周,虽湘川曲学,亦有心典谟。及安元作“交”,朱改。 国立例,乃邓氏之规焉。

原夫载籍之作也,必贯乎百氏,元作“姓”。 被之千载,表征盛衰,殷鉴兴废。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长存;王霸之迹,并天地而久大。是以在汉之初,史职为盛。郡国文计,先集太史之府,欲其详悉于体国;必阅石室,启金匮,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于稽古也。是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然后铨评昭整,苛滥不作矣。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疏,斯固总会之为难也。或有同归一事,而数人分功,两记则失于复重,偏举则病于不周,此又铨配之未易也。(眉批:萧茂挺所以欲复编年体也。) 故张衡摘史、班之舛滥,傅玄讥《后汉》之尤烦,皆此类也。

若夫追述远代,代远多伪。公羊高云“传闻异辞”,荀况称“录远略近”,盖文疑则阙,贵信史也。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眉批:古史之失。) 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至于记编同时,时元脱,胡补。 同多诡,虽定、哀微辞,而世情利害。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常嗤。理欲二字“衍”。 吹霜喣一作“喷”,从《御览》改。 露,寒暑笔端,此又同时之枉,可为叹息者也!“为”字从《御览》增。 故元作“欲”,朱改。 述远则诬矫如彼,记近则回邪如此,析理居正,唯素臣元作“心”,今改。(眉批:陶诗有“闻多素心人”句,所谓有心人也,似不必定改“素臣”。) 乎!

若乃尊贤隐讳,固尼父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若斯之科,亦万代一准焉。至于寻繁领杂之术,务信弃奇之要,明白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晓其大纲,则众理可贯。然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负海内之责,而嬴是非之尤。秉笔荷担,莫此之劳。迁、固通矣,而历诋后世。若任情失正,文其殆哉!

赞曰:史肇轩黄,体备周孔。世历斯编,善恶偕总。腾褒裁贬,万古魂动。辞宗丘明,直归南董。

仓颉  《叙世本注 》:黄帝之世 ,始立史官 ,仓颉 、沮诵 ,居其职矣 。

左右史  《玉藻 》:动则左史书之 ,言则右史书之 。

言经则 《尚书 》 王肃曰 :上所言 ,下为史所书 ,故曰 《尚书 》。

事经则 《春秋 》 《诸侯年表 》:孔子西观周室 ,论史记旧闻 ,兴于鲁而次 《春秋 》,以制义法 ,王道备 ,人事浃 。左丘明因孔子史记 ,具论其语 ,成 《左氏春秋 》。虞卿上采 《春秋 》,下观近世 ,为 《虞氏春秋 》。吕不韦集六国时事 ,为 《吕氏春秋 》。

三正  《书 ·甘誓 》:怠弃三正 。《注 》:三正 ,子 、丑 、寅之正也 。

四时  杜预 《春秋序 》:记事者 ,以事系日 ,以日系月 ,以月系时 ,以时系年 。史之所记 ,必表年以首事 ,年有四时 ,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 。

泣麟  《孔丛子 》:叔孙氏之车子曰鉏商 ,樵于野而获兽焉 。众莫之识 ,以为不祥 ,弃之五父之衢 。孔子往观 ,泣曰 :麟也 。麟出而死 ,吾道穷矣 。

创为传体  《春秋序 》:左丘明受经于仲尼 ,以为经者不刊之书也 。故传或先经以始事 ,或后经以终义 ,或依经以辩理 ,或错经以合异 ,随义而发其例之所重 。

战国有策  《战国策 ·刘向序 》:国策 ,或曰国事 ,或曰短长 ,或曰事语 ,或曰长书 ,或曰修书 。臣向以为 ,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 ,为之策谋 ,宜为 《战国策 》。其事继春秋以后 ,讫楚汉之起 ,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 ,以杀青 ,书可缮写 ,得三十三篇 。

《楚汉春秋 》 《史记索隐 》:陆贾撰 。记项氏与汉高祖初起之事 ,名 《楚汉春秋 》。

世惟执简  《太史公自序 》:司马喜生谈 。谈为太史公 ,仕于建元 、元封之间 ,有子曰迁 。太史公发愤且卒 ,执迁手而泣曰 :余先 ,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 ,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 ,绝于予乎 ?汝复为太史 ,则续吾祖矣 。谈卒三岁 ,而迁为太史令 。

子长继志  《司马迁传 》:太史公仍父子相继撰其职 ,曰 :余维先人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王迹所兴 ,原始察终 ,见盛观衰 ,论考之行事 ,略三代 ,录秦汉 ,上纪轩辕 ,下至于兹 ,著十二本纪 ,既科条之矣 。并时异世 ,年差不明 ,作十表 。礼乐损益 ,律历改易 ,兵权山川鬼神 ,天人之际 ,承敝通变 ,作八书 。二十八宿环北辰 ,三十辐共一毂 ,运行无穷 ,辅弼股肱之臣配焉 ,忠信行道以奉主上 ,作三十世家 。扶义俶傥 ,不令己失时 ,立功名于天下 ,作七十列传 。凡百三十篇 ,为 《太史公书 》。迁 ,字子长 。

《吕览 》 注见 《杂文 》篇 。

实录无隐  《司马迁传赞 》:刘向 、扬雄皆称迁有良史之材 ,服其善序事理 ,其文直 ,其事核 ,不虚美 ,不隐恶 ,故谓之实录 。

爱奇  扬子 《法言 》:多爱不忍 ,子长也 。仲尼多爱 ,爱义也 。子长多爱 ,爱奇也 。《史记叙传 》:但美其长 ,不爱其短 ,故曰爱奇 。

条例  《檀超传 》:超与江淹掌史职 ,上表立条例 。

叔皮论之  《班彪传 》:彪 ,字叔皮 。斟酌前史 ,而讥正得失 。其略论曰 :迁之所纪 ,采经摭传 ,分散百家之事 ,甚多疏略 。论学术则崇黄老而薄五经 ,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 ,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 ,此其大敝伤道也 。又曰 :一人之精 ,文重思烦 ,故其书刊落不尽 ,尚有盈辞 ,多不齐一 。

述 《汉 》 《汉书 ·叙传 》:固探纂前记 ,缀辑所闻 ,以述 《汉书 》。起于高祖 ,终于孝平王莽之诛 ,十有二世 ,二百三十年 ,综其行事 ,为春秋考纪 、表 、志 、传 ,凡百篇 。

十志  律历 、礼乐 、刑法 、食货 、郊祀 、天文 、五行 、地理 、沟洫 、艺文 。

遗亲攘美  《史记 》必称父谈太史公 ,《汉书 》多踵彪所作后传 ,而曾不及之 。

征贿鬻笔  《陈寿传 》:丁仪 、丁廙有盛名于魏 。寿谓其子曰 :可觅千斛米见与 ,当为尊公作佳传 。丁不与之 ,竟不为立传 。(眉批:班固受金,语见《史通》。 观下称“公理”,知为《昌言》之佚文,此引陈寿非是。)

公理  《后汉书 》:仲长统 ,字公理 ,著论曰 《昌言 》。略曰 :数子之言当世得失皆究矣 ,然多谬通方之训 ,好申一隅之说 。

委机 、摄政  《汉 ·外戚传 》:惠帝以戚夫人事 ,因病岁余 ,不能起 ,日饮为淫乐 ,不听政 ,七年而崩 。乃立孝惠后宫子为帝 ,太后临朝称制 。

立纪  《汉书 ·高后纪第三 》。

牝鸡  见 《书 ·牧誓 》。

妇无与国  《穀梁传 》:葵丘之盟曰 :毋使妇人与国事 。

乱秦  《匈奴列传 》:秦昭王时 ,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 ,有二子 。

危汉  《高后纪 》:太后以惠帝无子 ,取后宫美人子名之 ,以为太子 。惠帝崩 ,太子立为皇帝 。年幼 ,太后临朝称制 ,乃立兄子吕台 、产 、禄 、台子通四人为王 ,封诸吕六人为列侯 。四年夏 ,少帝自知非皇后子 ,出怨言 。皇太后幽之永巷 ,立恒山王弘为皇帝 。太后崩 ,禄 、产谋作乱 。悉捕诸吕 ,皆斩之 。大臣相与阴谋 ,以为少帝及三弟为王者 ,皆非孝惠子 ,复共诛之 ,尊立文帝 。

元后  《张衡传 》:衡以为王莽本传 ,但应载簒事而已 ,至于编年月 、纪灾祥 ,宜为 《元后本纪 》。

子弘  《吕氏本纪 》:惠帝二年 ,常山王不疑薨 ,以其弟襄成侯山为常山王 ,更名义 。孝惠崩 ,太子立为帝 ,太后以帝病久不已 ,不能继嗣 ,帝废位 ,立常山王义为帝 ,更名曰弘 。

孺子  《王莽传 》:平帝崩时 ,元帝世绝 ,而宣帝曾孙有见王五人 ,莽恶其长大 ,曰 :兄弟不得相为后 。乃选玄孙中最幼广戚侯子婴 ,年二岁 ,托以为卜相最吉 ,立之 。

《东观 》 《东观汉记 》一百四十三卷 ,起光武至灵帝 ,刘珍等撰 。

袁 、张  《后汉书 》一百一卷 ,袁山松撰 。《后汉南记 》五十八卷 ,张莹撰 。

薛 、谢  《后汉记 》一百卷 ,薛莹撰 。《后汉书 》一百三十卷 ,无帝纪 ,谢承撰 。

司马彪  《司马彪传 》:彪讨论众书 ,缀其所闻 ,起于世祖 ,终于孝献 ,编年二百 ,录世十二 ,通综上下 ,方贯庶事 ,为纪 、志 、传 ,凡八十篇 ,号曰 《续汉书 》。

华峤  《华峤传 》:峤以 《汉纪 》烦秽 ,慨然有改作之意 。起于光武 ,终于孝献 ,为帝纪十二卷 、皇后纪二卷 、十典十卷 、传七十卷及三谱 、序传 、目录 ,凡九十七卷 。峤以皇后配天作合 ,前史作外戚传以继末编 ,非其义也 ,故易为皇后纪以次帝纪 。又改志为典 ,以有 《尧典 》故也 。而改名 《汉后书 》奏之 ,诏朝臣会议 。时中书监荀勖 、令和峤 、太常张华 、侍中王济 ,咸以峤文质事核 ,有迁 、固之规 ,实录之风 ,藏之秘府 。

三雄  潘岳诗 :三雄鼎足 。《注 》:三雄 ,即三国之主 。

《阳秋 》 《魏阳秋异同 》八卷 ,孙寿著 。

《魏略 》 《魏略 》五十卷 ,鱼豢著 。

《江表 》 《虞溥传 》:溥撰 《江表传 》,卒后子勃上于元帝 ,诏藏于秘书 。

《吴录 》 《吴录 》三十卷 ,张勃撰 。

《三志 》 《陈寿传 》:寿撰魏 、吴 、蜀 《三国志 》。张华深善之 ,谓寿曰 :当以 《晋书 》相付耳 。

著作  《晋书 》:元康二年诏 ,著作旧属中书今 ,秘书既典文籍 ,宜改为秘书著作 。于是改隶秘书 ,著作郎一人 ,谓之大著作 ,专掌史任 。

肇始  《晋纪 》四卷 ,陆机撰 。

续末  《王韶之传 》:韶之私撰 《晋安帝阳秋 》,及成时 ,人谓宜居史职 ,即除著作佐郎 ,使续后事 。

干宝  《干宝传 》:宝 ,字令升 ,王导荐之元帝 ,领国史 ,著 《晋纪 》。自宣帝讫于愍帝 ,凡二十卷 。其书简略 ,直而能婉 ,咸称良史 。

孙盛  《孙盛传 》:盛 ,字安国 ,累迁秘书监 。著 《晋阳秋 》,词直而理正 ,咸称良史 。

举例发凡  《春秋序 》:发凡以言例 。《注 》:如隐公七年 ,凡诸侯同盟 ,于是称名之类有五十条 ,皆以凡字发明类例 。

邓粲  《邓粲传 》:荆州刺史桓冲请为别驾 ,粲以父骞有忠信言而世无知者 ,乃著 《元明纪 》十篇 。

湘川  邓粲 ,长沙人 。

先集太史  《汉仪注 》:太史公 ,武帝置 。天下计书 ,先上太史 ,副上丞相 。

石室 、金匮  《太史公自序 》:迁为太史令 ,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

诠评  谢承曰诠 ,陈寿曰评 。

张衡  《张衡传 》:衡条上司马迁 、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 。

傅玄  《傅玄传 》:玄虽显贵 ,而著述不废 ,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 ,评断得失 ,各为区例 ,名为 《傅子 》。

公羊高  《汉 ·艺文志 》:《公羊传 》十一卷 。《注 》:公羊子 ,齐人 。师古曰 :名高 。传曰 :所见异辞 ,所闻异辞 ,所传闻又异辞 。

定 、哀微辞  《史记 》:孔子著 《春秋 》,隐 、桓之间则章 ,至定 、哀之际则微 ,谓其切当世之文 ,而罔褒忌讳之辞也 。

素臣  《春秋序 》:说者以仲尼自卫反鲁 ,修 《春秋 》,立素王 ,丘明为素臣 。

南董  齐南史氏 ,晋董狐 。

诸子第十七

(眉批:此亦泛述成篇,不见发明。盖子书之文,又各自一家,在此书原为谰入,故不能 有所发挥。)

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太上立德,其次立言。百姓之群居,苦纷杂而莫显;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昔风后、元脱,曹补。 力牧、伊尹,咸其流也。篇述者,盖上古遗语,而战伐(眉批:“战伐”当作“战国”。) 所记者也。至鬻熊知道,而文王谘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子自(眉批:“子自”当作“子之”。) 肇始,莫先于兹。及伯阳识礼,而仲尼访问,爰序《道德》,以冠百氏。然则鬻惟文友,李实孔师,圣贤并世,而经子异流矣。

逮及七国力政,俊乂蜂起。孟轲膺儒以罄折,庄周述道以翱翔;墨翟执俭确之教,尹文课名实之符;野老治国于地利,驺子养政于天文;申、商刀锯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勋;尸佼元作“狡”,柳改。 兼总于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承流而枝附者,不可胜算,并飞辩以驰术,餍禄而余荣矣。

暨于暴秦烈火,势炎昆冈,而烟燎之毒,不及诸子。逮汉成留一作“普”。 思,子政雠校,于是《七略》芬菲,九流鳞萃,杀青所编,百有八十余家矣。迄至魏晋,作者间出,谰“谰”与“譋”同,元作“讇”,朱改。 言兼存,璅语必录,类聚而求,亦充箱照轸矣。

然繁辞谢补。 虽积,而本体易总,述道言治,枝条五经。其纯粹者入矩,踳驳者出规。《礼记·月令》,取乎《吕氏》之纪;三年问丧,写乎《荀子》之书:此纯粹之类也。若乃汤之问棘,云蚊睫有雷霆之声;惠施对梁王,云蜗角有伏尸之战;《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此踳驳之类也。是以世疾诸混同一作“洞”。 虚诞。(眉批:“是以”句有讹脱。) 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弊十日,嫦娥奔月。殷汤疑作“易”。 如兹,况诸子乎!

至如商、韩,六虱、五蠹,弃孝废仁, 药之祸,非虚至也。公孙之白马、孤犊,辞巧理拙,魏牟比之鸮鸟,非妄贬也。昔东平求诸子、《史记》,而汉朝不与。盖以《史记》多兵谋,而诸子杂诡术也。然洽闻之士,宜撮纲要,览华而食实,弃邪而采正。极睇参差,亦学家之壮观也。

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管、晏属篇,事核而言练。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邹子之说,心奢而辞壮。墨翟、随巢,意显而语质;尸佼、尉缭,术通而文钝。鹖冠绵绵,亟发深言;鬼谷眇眇,每环奥义。情辨以泽,文子擅其能;辞约而精,尹文得其要。慎到析密理之巧,韩非著博喻之富;吕氏鉴远而体周,淮南泛采而文丽。斯则得百氏之华采,而辞气疑脱。 文之大略也。

若夫陆贾《典语》、贾谊新书》、扬雄《法言》、刘向《说苑》、王符《潜夫》、崔实《政论》、仲长《昌言》、杜夷《幽求》:咸一作“或”。 叙经典,或明政术,虽标论名,归乎诸子。何者?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说,故入诸子之流。

夫自六国以前,去圣未远,故能越世高谈,自开户牖。两汉以后,体势漫弱,虽明乎“虽乎”二字元作“难于”,朱改。 坦途,而类多依采,此远近之渐变也。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眉批:隐然自寓。)

赞曰:大夫处世,怀宝挺秀。辨雕万物,智周宇宙。立德何隐?含道必授。条流殊述,若有区囿。

风后  《汉 ·艺文志 》:《风后 》十三篇 。《注 》:图二卷 。黄帝臣依托也 。

力牧  《艺文志 》:《力牧 》二十二篇 。《注 》:六国时所作 ,托之力牧 。力牧 ,黄帝相 。

伊尹  《艺文志 》:《伊尹 》五十一篇 。《注 》:汤相 。又 《伊尹说 》二十七篇 。《注 》:其语浅薄 ,似依托也 。

鬻熊  《子略 》:鬻子年九十 ,见文王 。王曰 :老矣 。鬻子曰 :使臣捕兽逐麋 ,已老矣 ;使臣坐策国事 ,尚少也 。文王师焉 。著书二十二篇 ,名曰 《鬻子 》。

伯阳  《史记 》:老子者 ,姓李氏 ,名耳 ,字伯阳 。孔子适周 ,问礼于老子 。谓弟子曰 :老子其犹龙耶 ?老子居周 ,久之 ,见周之衰 ,遂去 。至关 ,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 。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

孟轲  《史记 》:孟轲 ,邹人也 ,受业子思之门人 。述唐虞三代之德 ,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 《诗 》《书 》,述仲尼之意 ,作 《孟子 》七篇 。

庄周  《史记 》:庄子 ,名周 。其学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著书十余万言 ,大抵率寓言也 。楚威王厚币迎之 ,许以为相 。周笑曰 :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 ,无为有国者所羁 。

墨翟  《史记 》:墨翟 ,宋之大夫 ,善守御 ,为节用 。《艺文志 》:《墨子 》七十一篇 。

俭确  《太史公自序 》:墨者亦尚尧舜道 ,言其德行曰 :堂高三尺 ,土阶三等 ,茅茨不翦 ,采椽不刮 。食土簋 ,啜土刑 ,粝粱之食 ,藜藿之羮 。夏日葛衣 ,冬日鹿裘 。其送死 ,桐棺三寸 ,举音不尽其哀 。教丧礼 ,必以此为万民之率 ,使天下法若此 。

尹文  刘向 《别录 》:尹文子学本庄 、老 ,其书自道以至名 ,自名以至法 ,以名为根 ,以法为柄 ,凡二卷 ,仅五千言 。《艺文志 》:《尹文子 》一篇 。《注 》:说齐宣王 ,先公孙龙 。师古曰 :刘向云 :与宋钘俱游稷下 。

野老  《艺文志 》:《野老 》十七篇 。《注 》:应劭曰 :年老居田野 ,相民之耕种 ,故曰野老 。

驺子  《史记 》:齐有三驺子 。驺衍深观阴阳消息 ,而作怪迂之变 ,终始大圣之篇 ,十余万言 。《艺文志 》:《邹子 》四十九篇 。《注 》:名衍 ,齐人 ,为燕昭王师 。居稷下 ,号谈天衍 。

申  《史记 》:申不害相韩昭侯 ,学本黄老而主刑名 。著书二篇 ,号曰 《申子 》。

商  《商君传 》:卫鞅既破魏 ,还 ,秦封之于商十五邑 ,号为商君 。《艺文志 》:《商君 》二十九篇 。

鬼谷  《苏秦传 》:东事师于齐 ,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注 》:扶风 、池阳 、颍川 、阳城并有鬼谷墟 ,盖是其人所居 ,因为号 。又曰 :《鬼谷子 》书云 :苏秦欲神秘其道 ,故假名鬼谷 。

尸佼  《艺文志 》:《尸子 》二十篇 。《注 》:名佼 ,鲁人 。秦相商君师之 。鞅死 ,佼逃入蜀 。

青史  《艺文志 》:《青史子 》五十七篇 。《注 》:古史官 ,记事也 。

雠校  《艺文志 》:成帝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诏光禄大夫刘向等校之 。每一书已 ,向辄条其篇目 ,撮其旨意 ,录而奏之 。《魏都赋 》:雠校篆籀 。

《七略 》 《艺文志 》:刘向卒 ,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 《七略 》,故有 《辑略 》《六艺略 》《诸子略 》《诗赋略 》《兵书略 》《术数略 》《方技略 》。

九流  注见 《正纬 》篇 。

杀青  《吴祐传 》:杀青简以写经书 。《注 》:以火炙简 ,令汗 ,取其青 ,易书 ,复不蠧 ,谓之杀青 。

百有八十余家  《艺文志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 ,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

谰言  《艺文志 》:《谰言 》十篇 。《注 》:不知作者 。《广韵 》:谰言 ,逸言也 。

充箱  《韩诗外传 》:成王之时 ,有三苗贯桑而生 ,同为一秀 ,大几满车 ,长几充箱 。

照轸  《田敬仲完世家 》:梁王曰 :寡人国小 ,尚有径寸之珠 ,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 。

月令  《礼记 ·月令第六 》:孔颖达 《正义 》:郑目录云 :名曰月令者 ,以其纪十二月政之所行也 。吕不韦集诸儒所著为十二月纪 ,合十余万言 ,名为 《吕氏春秋 》,篇首皆有月令 ,与此篇同 。

三年问丧  《荀子 ·礼论 》前半 ,褚先生补 《史记 ·礼书 》采入 。其后半皆言丧礼 ,“三年之丧 ”一段 ,与 《礼记 ·三年问 》同文 。

蚊睫  《列子 》:江浦之么虫 ,名曰焦螟 ,群飞而集于蚊睫 ,弗相触也 。徐以气听 ,砰然闻之 ,若雷霆之声 。

惠施  《艺文志 》:《惠子 》一篇 。《注 》:名施 ,与庄子同时 。

蜗角  《庄子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 ,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 ,伏尸数万 ,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按 :此系戴晋人语 ,今云惠施 ,误也 。

《列子 》 《艺文志 》:《列子 》八篇 。《注 》:名御寇 ,先庄子 ,庄子称之 。

移山  《列子 》:太行 、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 ,高万仞 。愚公惩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移之 。

跨海  《列子 》:渤海中有五山 ,岱舆 、员峤 、方壶 、瀛洲 、蓬莱 。龙伯之国有大人 ,举足不盈数步 ,而暨五山之所 。

《淮南 》 《汉书 》:淮南王安 ,为人好书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 ,作为内书二十一篇 ,外书甚众 。又有中篇八卷 ,言神仙黄白之术 ,亦二十余万言 。

倾天折地  《淮南 ·天文训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 ,地维绝 。

《归藏 》 《帝王世纪 》:殷人因黄帝易曰 《归藏 》。皇甫谧曰 :《归藏易 》以纯坤为首 ,坤为地 ,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 ,故曰 “归藏 ”。

羿弊十日  注见 《辨骚 》篇 。

奔月  《归藏易 》: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 ,遂奔月 ,为月精 。

韩  《史记 》:韩非者 ,韩之诸公子也 。喜刑名法术之学 ,为人口吃 ,而善著书 ,作 《孤愤 》《五蠧 》《内外储 》《说林 》《说难 》,十余万言 。

六虱  《商子 》:农 、商 、官三者 ,国之常食官也 。农辟地 ,商致物 ,官法民 。三官生虱六 :曰岁 ,曰食 ,曰美 ,曰好 ,曰志 ,曰行 。六者有朴必削 。

五蠧  《韩非子 ·五蠧 》篇 :学者 、言古者 、带剑者 、近御者及商工之民 ,此五者 ,邦之蠧也 。

 《左传 》杜预注 :车裂曰 。《商君传 》:秦孝公卒 ,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

药  《史记 》:秦攻韩 ,韩王遣非使秦 ,李斯使人遗非药 ,使自杀 。

公孙  《列子 》:公孙龙诳魏王曰 :白马非马 ,孤犊未尝有母 。按 :《列子 》所述魏公子牟正深悦公孙龙之辨 ,所谓承其余窍者也 。《庄子 ·秋水 》篇则异是 。龙问牟 ,吾自以为至达已 ,今闻庄子之言 ,无所开吾喙 ,何也 ?公子牟有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之喻 ,是鸮鸟当作井蛙矣 。

东平  《汉书 》:东平思王宇 ,宣帝子 。成帝时来朝 ,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 。大将军王凤以诸子书或反经术 ,或明鬼神 ,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之谋 ,不许 。

管 、晏  《艺文志 》:《晏子 》八篇 。《注 》:名婴 ,谥平仲 。《管子 》八十六篇 。《注 》:名夷吾 。

随巢  《艺文志 》:《随巢子 》六篇 。《注 》:墨翟弟子 。

尉缭  《艺文志 》:《尉缭 》二十九篇 。《注 》:六国时人 。师古曰 :尉姓 ,缭名也 。

鹖冠  《艺文志 》:《鹖冠子 》一篇 。《注 》:楚人 ,居深山 ,以鹖为冠 。

文子  《艺文志 》:《文子 》九篇 。《注 》:老子弟子 ,与孔子同时 ,而称周平王问 ,似依托者也 。

慎到  《史记 》:慎到学黄老道德之术 ,因发明序其指意 ,著十二论 。

吕氏  注见 《杂文 》篇 。

陆贾  《史记 》:高帝谓陆生曰 :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 ,吾所以得之者何 ,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 ,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 ,高帝未尝不称善 ,左右呼万岁 ,号其书曰 《新语 》。

贾谊  《艺文志 》:贾谊五十八篇 。

《法言 》 《扬雄传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 ,虽小辩 ,终破大义 ,故人时有问雄者 ,常用法应之 ,撰以为十三卷 ,象 《论语 》,号曰 《法言 》。

《说苑 》 《汉书 》:刘向采传记行事 ,著 《新序 》《说苑 》,凡五十篇 。

《潜夫 》 《王符传 》:符耿介不同于俗 ,隐居著书 ,以讥当时失得 ,不欲章显其名 ,故号曰 《潜夫论 》。

《政论 》 《崔实传 》:实 ,字子真 ,明于政体 ,论当世便事数十条 ,名曰 《政论 》。指切时要 ,言辨而确 ,当世称之 。

《昌言 》 注见 《史传 》篇 。

《幽求 》 《晋书 》:杜夷 ,字行齐 ,庐江人 。怀帝时举方正 ,著 《幽求子 》二十篇 。

论说第十八

圣哲元作“世”,朱按《玉海》改。 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无爽”元作“有无”,“圣”字上无“则”字,从《御览》改。 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自《论语》已前,经无“论”字;(眉批:观此,知《古文尚书》梁时尚不行于世,故不引“论道经邦”之文。然《周礼》却有“论”字。) 《六韬》二论,后人追题乎?

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铨文则与叙、引共纪。故议者宜言,说者说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赞者明意,评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八名区分,一揆宗论。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元脱,朱补。 一理者也。

是以庄周《齐物》,以论为名;(眉批:“物”“论”二字相连,此以为论名,似误。同 年钱辛楣云。) 不韦《春秋》,六论昭列。至石渠论艺,白虎通讲,聚述圣言通经,论家之正体也。及班彪《王命》,严尤元作“允”,朱改。 《三将》,敷述昭情,善入史体。魏之初霸,术兼名法;傅嘏、王粲,校练名理。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矣。详观兰石之《才性》,仲宣之《去代》,叔夜之《辨声》,太初之《本元》,辅嗣之《两例》,平叔之《二论》,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人伦之英也。至如李康《运命》,同《论衡》而过之;陆机《辨亡》,元作“正”,谢改。 效《过秦》而不及:然亦其美矣。次及宋岱、元作“代”。 郭象,元作“蒙”,朱据旧本改。 锐思于几神之区;夷甫、裴 ,交辨于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然滞有者,全系于形用;贵无者,专守于寂寥。徒锐偏解,莫诣正理;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绝境乎?逮江左群谈,惟玄是务;虽有日新,而多抽前绪矣。至如张衡《讥世》,韵似俳说;孔融《孝廉》,但谈嘲戏;曹植《辨道》,体同书抄:言不持正,论如其已。汪本作“才不持论,宁如其已”。

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两“于”字从汪本改。 迹一作“钻”。 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故其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 ,弥缝莫见其隙 ;辞共心密 ,敌人不知所乘 :斯其要 也 。是以论如 《御览》作“辟”。 析薪 ,贵能破理 。斤利者 ,越理而横断 ;辞辨者 ,反 义而取通 :(眉批:彦和论文多主理,故其书历久独存。) 览文虽巧 ,而检迹如 (眉批:“如”当作“却”。) 妄 。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 ,安可以曲论哉 ?

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若秦延君元作“君延”,杨改。 之注《尧典》,十余万字;朱普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恶烦,羞元作“差”,朱改。 学章句。若毛公之训《诗》,安国之传《书》,郑君之释《礼》,王弼之解《易》,要约明畅,可为元作“谓”。(眉批:“谓”字不讹,不必改“为”字。) 式矣。(眉批:训诂依文敷义,究与论不同科,此段可删。)

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咨悦怿;过悦必伪,故舜惊谗说。说之善者,伊尹以论味隆殷,太公以辨钓兴周,及烛武行而纾郑,端木出而存鲁,亦其美也。暨战国争雄,辨士云踊;(眉批:“踊”当作“涌”。) 纵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至汉定秦、楚,辨士弭节。郦君既毙于齐镬,蒯子几入乎汉鼎。虽复陆贾籍甚,张释傅会,杜钦文辨,楼护唇舌,颉颃万乘之阶,抵嘘公卿之席,并顺风以托势,莫能逆波而溯洄矣。

夫说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范雎之言事,李斯之止逐客,并烦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至于邹阳之说吴、梁,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敬通之说元脱,孙补。 鲍、邓,事缓而文繁,所以历骋元作“聘”,柳改。 而罕遇元作“过”。 也。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自非谲敌 ,则唯忠与信 ;披肝胆以献 主 ,飞文敏以济辞 :此说之本也 。(眉批:树义甚伟。) 而陆氏直称 “说炜晔以谲 诳 ”,何哉 ?

赞曰: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词深人天,致远方寸。阴阳莫贰,鬼神靡遁。说尔飞钳,呼吸沮劝。

《六韬 》 《汉 ·艺文志 》:《周史六弢 》六篇 。《注 》:惠襄之间 ,或曰显王时 ,或曰孔子问焉 。师古曰 :即今之 《六韬 》也 ,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 。按 :《六韬 》有 《霸典文论 》《文师武论 》。

《齐物 》 庄周著 《齐物论 》。

六论  吕不韦辑 《吕氏春秋 》,有 《开春 》《慎行 》《贵值 》《不苟 》《似顺 》《士容 》六篇 。

石渠  《翟酺传 》:孝宣论六经于石渠 。《注 》:宣帝诏诸儒讲五经于殿中 ,兼平 《公羊 》《穀梁 》同异 ,上亲临决焉 。时更崇 《穀梁 》,故言此六经也 。石渠 ,阁名 。

白虎  《章帝纪 》:建初四年 ,诏诸生诸儒会白虎观 ,讲议五经同异 ,帝亲临称制临决 ,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 ,作 《白虎议奏 》。

《王命 》 《班彪传 》:隗嚣拥众天水 ,问彪曰 :往者周亡 ,战国并争 ,天下分裂 ,意者纵横之事 ,复起于今乎 ?彪既疾嚣言 ,又伤时方艰 ,乃著 《王命论 》。

《三将 》 《王莽传 》:大司马严尤非莽攻伐四夷 ,数谏不从 ,著古名将乐毅 、白起不用之意 ,及言边事 ,凡三篇 ,以风谏莽 。《通志 》:严尤 《三将军论 》一卷 。

傅嘏  《魏志 》:傅嘏 ,字兰石 ,常论才性同异 ,钟会集而论之 。

王粲  《魏志 》:王粲著诗 、赋 、论 、议 ,垂六十篇 。

聃 、周  《史记 》:老子者 ,姓李氏 ,名耳 ,字伯阳 ,谥曰聃 。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 。庄子者 ,名周 ,著书十余万言 ,大抵率寓言也 。

叔夜  《嵇康传 》:康 ,字叔夜 ,作 《声无哀乐论 》。略曰 :以殊方异俗 ,歌哭不同 ,使错而用之 ,或闻哭而欢 ,或闻歌而感 ,斯非音声之无常哉 !

太初  《魏志 》:夏侯玄 ,字太初 。《注 》:玄尝著 《乐毅 》《张良 》及 《本无 》《肉刑 》论 。按 :本元 、本无 ,未知孰是 。

辅嗣  《魏志 》:钟会与山阳王弼并知名 。弼好论儒道 ,辞才逸辩 ,注 《易 》及 《老子 》。《注 》:弼 ,字辅嗣 。

平叔  《魏志 》:何晏好老庄言 ,作 《道德论 》。《注 》:晏 ,字平叔 。

《运命 》 李康著 《运命论 》。

《论衡 》 《王充传 》:充以为俗儒守文 ,多失其真 ,乃闭门潜思 ,著 《论衡 》八十五篇 。

《辩亡 》 《陆机传 》:机以祖父世为将相 ,有大勋于江表 ,深慨孙皓举而弃之 ,乃论权所以得 ,皓所以亡 ,又欲述其祖父功业 ,作 《辩亡论 》二篇 。

《过秦 》 贾谊著 《过秦论 》。

宋岱  《通志 》:晋荆州刺史宋岱 《通易论 》一卷 。

郭象  《郭象传 》:象 ,字子玄 ,好老庄 ,能清言 。闲居以文论自娱 ,著碑论十二篇 。

夷甫  《王衍传 》:衍 ,字夷甫 ,好清谈 。魏正始中 ,何晏 、王弼等祖述老庄 ,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 ,衍甚重之 。惟裴 以为非 ,著论以讥之 。

交辨有无  《晋诸公赞 》:自魏太常夏侯玄等 ,皆著 《道德论 》。后进庾敳之徒 ,希慕简旷 。裴成公疾世俗尚虚无之理 ,作 《崇有 》二论以折之 。时人莫能难 ,惟夷甫来 ,理如小屈 ,时人即以王理难裴 ,理还复伸 。

般若  《昙霍传 》:霍持一锡杖 ,令人跪曰 :此是波若眼 。《广韵 》:般若 ,梵语 ,谓智慧也 。

《辩道 》 曹植著 《辩道论 》二篇 。

筌蹄  《庄子 ·杂篇 》:筌者所以在鱼 ,得鱼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 。《注 》:筌 ,鱼笱也 。蹄 ,兔网也 。

秦延君  《汉 ·儒林传 》:张山拊事小夏侯建为博士 ,论石渠 ,授信都秦恭延君 ,恭增师法至百万言 。桓谭新论 》:秦延君但说粤若稽古 ,即三万言 。

朱普  《儒林传 》:《尚书 》欧阳氏学 ,平当授九江朱普公文 。《桓荣传 》:荣习 《欧阳尚书 》,事博士九江朱普 。

毛公  《儒林传 》:毛公 ,赵人也 。治 《诗 》,为河间献王博士 。

安国  《儒林传 》:孔氏有 《古文尚书 》,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 ,因以起其家 ,逸 《书 》得十余篇 ,盖 《尚书 》兹多于是矣 。

郑君  《郑玄传 》:郑玄好学 ,注 《仪礼 》《礼记 》《答临孝存周礼难 》,凡百余万言 。

口舌  《易 ·彖 》:兑 ,说也 。《说卦传 》:兑为口舌 。

论味  《吕氏春秋 》:伊尹说汤以至味 ,曰 :凡味之本 ,水最为始 。五味三材 ,九沸九变 ;火之为纪 ,时疾时徐 。灭腥 ,去臊 ,除膻 ,必以其胜 ,无失其理 。调和之事 ,必以甘酸苦辛咸 ,先后多少 ,其齐甚微 ,皆有自起 。

辨钓  《吕氏春秋 》:吕尚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取 。尚曰 :鱼求于饵 ,乃牵其缗 ;人食于禄 ,乃服于君 。以饵取鱼 ,以禄取人 ,以小钓钓川 ,而擒其鱼 ;以中钓钓国 ,而擒其万国诸侯 。

纾郑  《左传 》:秦 、晋围郑 ,郑伯使烛之武夜缒而出 ,说秦伯 。秦伯与郑盟 ,晋亦去之 。

存鲁  《仲尼弟子传 》:端木赐 ,字子贡 。至齐说田常曰 :名存亡鲁 ,实困强齐 ,智者不疑也 。

《转丸 》 《鬼谷子 》有 《转丸 》篇 。文阙 。

《飞钳 》 鬼谷子著 《飞钳 》篇 。

九鼎 、三寸  《平原君传 》:平原君曰 :毛先生一至楚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 ,强于百万之师 。

六印  《苏秦传 》:秦喟然叹曰 :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 ,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

五都  《张仪传 》:秦惠王封仪五邑 。

隐赈  《尔雅 》:赈 ,富也 。《注 》:谓隐赈富有 。《蜀都赋 》:居邑隐赈 。

郦君  《郦生传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 ,乃夜度兵袭齐 。齐王田广以为郦生卖己 ,遂烹郦生 。

蒯子  《淮阴侯传 》:信方斩之 ,曰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 ,乃为儿女子所诈 。高祖捕通 ,欲烹之 。通曰 :秦失其鹿 ,天下共逐之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 ,顾力不能耳 ,又可尽烹之耶 ?乃释通之罪 。

陆贾  《陆贾传 》:陆生游汉廷公卿间 ,名声籍甚 。

张释  《张释之传 》:释之言便宜事 ,文帝曰 :卑之无甚高论 ,令今可施行也 。于是释之言秦汉间事 ,文帝称善 。

杜钦  《杜钦传 》:帝舅大将军王凤以外戚辅政 ,求贤知自助 ,奏请钦为大将军军武库令 。后为议郎 ,以病免 。征诣大将军幕府 ,国家政谋 ,凤常与钦虑之 。京兆尹王章言凤专权蔽主之过 ,钦令凤上疏谢罪 ,乞骸骨 ,文指甚哀 。凤心惭 ,称病笃 ,欲遂退 ,钦复说凤起视事 。章死诏狱 ,众庶冤之 ,以讥朝廷 。钦欲救其过 ,复说凤举直言极谏 。其补过将美 ,皆此类也 。

唇舌  《汉 ·游侠传 》:楼护 ,字君卿 ,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 。长安号曰 :谷子云笔札 ,楼君卿唇舌 。言其见信用也 。

抵嘘  疑作 “抵戏 ”。《杜周传赞 》:业因势而抵陒 。《注 》:陒 ,音诡 ,一说 “陒 ”读与 “戏 ”同音 ,许宜反 ,险也 ,言击其危险之处 。鬼谷有 《抵戏 》篇也 。

缓颊  《魏豹传 》:汉王闻魏豹反 ,谓郦生曰 :缓颊往说魏豹 ,能下之 ,吾以万户封若 。《注 》:缓颊 ,徐言 ,譬喻也 。

刀笔  《萧相国世家 》:太史公曰 :萧相国何 ,于秦时为刀笔吏 。《刘盆子传 》注 :古者记事于简策 ,谬误者以刀削而除之 ,故曰刀笔 。

范雎  《范雎传 》:王稽载雎入秦 ,说昭王 ,废王后 ,逐穰侯 ,拜为相 。

李斯  《李斯传 》:斯西说秦 ,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 ,以作注溉渠 。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请一切逐客 。斯上书秦王 ,乃除逐客之令 。

逆鳞  《韩非 ·说难 》:龙喉下有逆鳞径尺 ,婴之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 ,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 ,则几矣 。

邹阳  《邹阳传 》:吴王濞阴有邪谋 ,阳奏书谏 。为其事尚隐 ,恶指斥言 ,故先引秦为喻 ,因道胡 、越 、齐 、赵 、淮南之难 ,然后乃致其意 。吴王不内其言 。去之梁 。羊胜 、公孙诡等疾阳 ,恶之孝王 。孝王怒 ,下阳吏 ,将杀之 。乃从狱中上书 。书奏 ,孝王立出之 。

敬通  《冯衍传 》:衍 ,字敬通 。更始二年 ,遣鲍永行大将军事 ,安集北方 。衍因以计说永 ,永素重衍 ,乃以衍为立汉将军 。刘峻 《广绝交论 》注 :冯衍与邓禹书曰 :衍以为写神输意 ,则聊成之说 ,碧鸡之辩 ,不足难也 。

诏策第十九

皇帝御寓,其言也神。渊嘿黼扆,而响盈四表,唯诏策乎!昔轩辕唐虞,同称为命。命之为义,制性之本也。(眉批:“制性之本”句,似精奥而实附会。) 其在三代,事兼诰誓。誓以训戎,诰以敷政,命喻自天,故授官元作“管”。 锡允。《易》之《姤·象》:“后以施命诰四方。”诰命动民,若天下之有风矣。降及七国,并称曰令。令者,使也。秦并天下,改命曰制。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疑衍一“则”字,以“定仪”为读。(眉批:上“则”字作法程解,非衍文。) 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敕戒州部,诏诰百官,制施赦命,策封王侯。策者,简也。制者,裁也。诏者,告也。敕者,正也。《诗》云:“畏此简书。”《易》称:“君子以制度数。”《礼》称:“明君之诏。”《书》称:“敕天之命。”并本经典以立名目。远诏近命,习秦制也。《记》称“丝纶”,所以应接群后。虞重纳言,周贵喉舌;故两汉诏诰,职在尚书。王言之大,动入史策,其出如綍,不反若汗。是以淮南有英才,武帝使相如视草;陇右多文士,光武加意于书辞:岂直取美当时,亦敬慎来叶矣。

观文景以前,诏体浮新;(眉批:“浮新”之评,似乎未确。) 武帝崇儒,选言弘奥。策封三王,文同训典;劝元作“观”,谢改。 戒渊雅,垂范后代。及制诰严助,即云“厌承明庐”,盖宠才之恩也。孝宣玺书,赐太守陈遂,“赐太守”元作“责博士”,考 《汉书》改。汪本作“责博进陈遂”。(眉批:“责博进”当作“偿博进”,“偿”“责”并从“贝” 脚,以形似误耳。改为“赐太守”,非。) 亦故旧之厚也。逮光武拨乱,留意斯文,而造次喜怒,时或偏滥。诏赐邓禹,称司徒为尧;敕责侯霸,称黄钺一下:若斯之类,实乖宪章。(眉批:此书体例,主于论文,若兼论所诏之是非,政恐累幅不尽。) 暨明帝崇学,雅元作“惟”,朱改。 诏间出。安和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诏敕,假手外请。建安之末,文理代兴。潘勖《九锡》,典雅逸群;卫觊元作“凯”,孙改。 《禅诰》,符命炳耀:弗可加已。(眉批:标举二文,以文论耳。) 自魏晋诰策,职在中书。刘放、张华,互管斯任,施命发号,洋洋盈耳。魏文帝下诏,辞义多伟。至于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弊乎!晋氏中兴,唯明帝崇才,以温峤文清,故引入元脱,朱按《御览》补。 中书。自斯以后,体宪元作“虑”,朱改。 风流矣。(眉批:彦和之意,似以魏晋为 盛轨,盖习于当时之所尚。观“自斯以后”二语,其旨可知。)

夫王言崇秘,大观在上,所以百辟其刑,万邦作孚。故授官选贤,则义炳重离之辉;优文封策,则气含风雨之润;敕戒恒诰,则笔吐星汉之华;治戎燮伐,则声有洊雷之威;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此诏策之大略也。

戒敕为文,实诏之切者。周穆命郊元作“邓”,朱考《穆天子传》改。 父受敕宪,此其事也。魏武称作敕戒,当指事而语,一作“诰”,从《御览》改。 勿得依违,晓治要矣。及晋武敕戒,备告百官。敕都督以兵要,戒州牧以董司,警郡守以恤隐,勒牙门以御卫,有训典焉。(眉批:以下连类而附之。)

戒者,慎也,禹称“戒之用休”。君父至尊,在三罔元作“同”,许改。 极。汉高祖之《敕太子》,东方朔之《戒子》,亦顾命之作也。及马援已下,各贻家戒。班姬《女戒》,足称母师也。

教者,效也,言出而民效也。契敷五教,故王侯称教。昔郑弘之守南阳,条教为后所述,乃事绪明也;孔融之守北海,文教丽而罕于理,乃治体乖也。若诸葛孔明之详约,庾稚恭之明断,并理得而辞中,教一作“辞”,从《御览》改。 之善也。

自教以下,则又有命。《诗》云“有命在天”,明为重也;《周礼》曰“师氏诏王”,为轻命。今诏重而命轻者,古今之变也。

赞曰:皇王施令,寅严宗诰。我有丝言,兆民尹好。辉音峻举,鸿风远蹈。腾义飞辞,涣其大号。

皇帝  《独断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 。皇帝 ,至尊之称 。皇者 ,煌也 。盛德煌煌 ,无所不照 。帝者 ,谛也 ,能行天道 ,事天审谛 。

黼扆  《礼记 》:天子负黼扆南乡而立 。《书传 》:黼扆 ,屏风 ,画为斧文 ,置户牖间 。

誓以训戎  《书 ·甘誓 》《汤誓 》《泰誓 》《牧誓 》《费誓 》《秦誓 》是也 。

诰以敷政  《书 ·召诰 》《洛诰 》是也 。

命以授官  《书 ·微子之命 》《蔡仲之命 》《毕命 》《冏命 》是也 。

制 、策 、诏 、戒  《独断 》:天子之言曰制诏 ,其命令一曰策书 ,二曰制书 ,三曰诏书 ,四曰戒书 。策书 ,策者 ,简也 ,以命诸侯王 、三公 。制书 ,帝者制度之命也 。其文曰制诏三公 ,赦令 、赎令之属是也 。诏书者 ,诏诰也 。有三品 ,其文曰 :告某官 ,官如故事 。是为诏书 。戒书 ,戒敕刺史 、太守及三边营官 ,被敕文曰 :有诏敕某官 。是为戒敕也 。世皆名此为策书 ,失之远矣 。

丝纶  《缁衣 》:王言如丝 ,其出如纶 ;王言如纶 ,其出如綍 。

尚书  《汉官仪 》:尚书 ,唐虞官也 ,龙作纳言 。《诗 》云 :惟仲山甫 ,王之喉舌 。秦改称尚书 ,汉亦尊此官 ,典机密也 。

反汗  《楚元王传 》:刘向曰 :《易 》曰 “涣汗其大号 ”,言号令如汗 ,汗出而不反者也 。今出善令 ,未能逾时而反 ,是反汗也 。

视草  《淮南王传 》:武帝以安辩博 ,善为文辞 ,每为报书及赐 ,帝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 。

加意  《隗嚣传 》:嚣宾客掾史 ,多文学生 ,每所上事 ,当世士大夫皆讽诵之 。故帝有所辞答 ,尤加意焉 。

策封三王  《三王世家 》:有齐王策 、燕王策 、广陵王策 。太史公曰 :封立三王 ,天子恭让 ,群臣守义 ,文辞烂然 ,甚可观也 。褚先生曰 :孝武帝之时 ,同日拜三子为王 ,为作策以申戒之 。

厌承明庐  《严助传 》:助以对策擢中大夫 ,上问所欲 ,对愿为会稽太守 。武帝赐书曰 :制诏会稽太守 。君厌承明之庐 ,劳侍从之事 ,出为郡吏 。《注 》:承明庐在石渠阁外 。

陈遂  《游侠传 》:陈遵祖父遂 ,宣帝微时与有故 ,相随博弈 ,数负进 。及宣帝即位 ,用遂 。稍迁至太原太守 ,乃赐遂玺书曰 :制诏太原太守 ,官尊禄厚 ,可以偿博进矣 。

称尧  《邓禹传 》:帝以关中未定 ,而邓禹久不进兵 ,下敕曰 :司徒 ,尧也 ;亡贼 ,桀也 。宜以时进讨 ,镇慰西京 ,系百姓之心 。

黄钺  光武 《赐侯霸玺书 》:崇山幽都何可偶 ,黄钺一下无处所 。欲以身试法耶 ?

礼阁  《萧惠基传 》:王俭朝宗贵望 ,惠基同在礼阁 ,非公事不私觌焉 。

潘勖  《文章志 》:潘勖 ,字元茂 。《相魏公九锡策命 》,勖所作也 。

九锡  《韩诗外传 》:诸侯有德 ,天子锡之 。一锡车马 ,再锡衣服 ,三锡虎贲 ,四锡乐器 ,五锡纳陛 ,六锡朱户 ,七锡弓矢 ,八锡 钺 ,九锡秬鬯 。《魏志 》:建安十八年 ,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 ,策命曹操为魏公 ,加九锡 。

卫觊 《禅诰 》 《卫觊传 》:觊还汉朝为侍郎 ,劝赞禅代之义 ,为文诰之诏 。

中书  《刘放传 》:黄初初 ,改秘书为中书 ,以放为监 。王献之 《启琅琊王为中书监表 》:中书职掌诏命 ,非轻才所能独任 。自晋建国 ,常命宰相参领 。中兴以来 ,益重其任 ,故能王言弥媺 ,德音四塞者也 。

刘放  《刘放传 》:放善为书檄 ,三祖诏命 ,多放所为 。

张华  《张华传 》:华迁长史 ,兼中书郎 ,朝议表奏 ,多见施用 。

威福  《蒋济传 》:文帝诏夏侯尚曰 :卿腹心重将 ,特当任使 ,作威作福 ,杀人活人 。尚以示济 。帝问济 :天下风教何如 ?对曰 :但见亡国之语耳 。帝作色问故 。济具以答 。因曰 :作威作福 ,《书 》之明戒 。天子无戏言 ,唯陛下察之 。于是帝遣追取前诏 。

崇才  《晋 ·明帝纪 》:钦贤爱客 ,雅好文辞 ,当时名臣 ,自王导 、庾亮辈 ,温峤 、桓彝 、阮放等 ,咸见亲待 。

文清  《晋书 》:太宁初 ,诏温峤曰 :卿既以令望 ,忠允之怀 ,著于周旋 ,且文清而旨远 ,宜居深密 。欲即以为中书令 ,朝端亦咸以为宜 。

重离  《易 ·离卦 》:彖曰 :离 ,丽也 ,重明以丽乎正 。象曰 :明两作离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

洊雷  《易 ·震卦 》:象曰 :洊雷震 。程传 :洊 ,重袭也 。上下皆震 ,故为洊雷 ,雷重仍则威益盛 。

敕宪  《穆天子传 》:丙寅 ,天子属官效器 ,乃命正公郊父受敕宪 ,用伸八骏之乘 ,以饮于枝洔之中 。

在三  《国语 》:民生于三 ,事之如一 。父生之 ,师教之 ,君食之 ,故一事之 。惟其所在 ,则致死焉 。

《敕太子 》 汉高祖 《手敕太子 》:吾遭乱世 ,当秦禁学 ,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祚以来 ,时方省书 ,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 ,多不是 。又云 :汝见萧 、曹 、张 、陈诸公侯 ,吾同时人 ,倍年于汝者 ,皆拜 。

《戒子 》 《东方朔传赞 》:朔戒其子以尚容 :首阳为拙 ,柱下为工 。饱食安步 ,以仕易农 。依隐玩世 ,诡时不逢 。

马援  《马援传 》:援 《诫兄子严敦书 》曰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 ,如闻父母之名 ,耳可得闻 ,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 ,妄是非正法 ,此吾所大恶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 ,所以复言者 ,施衿结褵 ,申父母之戒 ,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

班姬  《后汉 ·列女传 》:扶风曹世叔妻者 ,班彪之女也 ,名昭 。博学高才 ,作 《女诫 》七篇 ,有助内训

郑弘  《郑弘传 》:弘为南阳太守 ,条教法度 ,为后所述 。

孔融  《九州春秋 》:孔融守北海 ,教令辞气温雅 ,可玩而诵 。论事考实 ,难可施行 。

诸葛孔明  《诸葛亮传 》:陈寿等言 :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 ,而过于丁宁周至 。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 ,周公圣人也 ,考之 《尚书 》,咎繇之谟略而雅 ,周公之诰烦而悉 。何则 ?咎繇与舜 、禹共谈 ,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 。亮所与言 ,尽众人凡士 ,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 。然其声教遗言 ,皆经事综物 ,公诚之心 ,形于文墨 ,足以知其人之意理 ,而有辅于当世 。

庾稚恭  《庾翼传 》:翼 ,字稚恭 ,代亮镇武昌 ,劳谦匪懈 ,戎政严明 。

轻命  按 :《周官 》师氏职无此文 。

檄移第二十

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夏后初誓于军,殷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祭公谋父称古有威让之令,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及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刘献公之所谓“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元作‘师武’。 ”者也。齐桓征楚,诘元作“告”。 苞汪本作“菁”。 茅之阙;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管仲、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暨乎战国,始称为檄。檄者,皦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张仪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

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则称“恭行天罚”;诸侯御师,则云“肃将王诛”。故分阃推毂,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亦且厉辞为武。使声如冲元作“衡”。 风所击,元作“系”。 气似欃枪所扫,奋其武怒,总其罪人。惩其恶稔之时,显其贯盈之数,摇奸宄之胆,订信慎之心。使百尺之冲,摧折于咫书;万雉之城,颠坠于一檄者也。观隗嚣之檄亡新,布元作“有”。 其三逆,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陇右文士,得檄之体矣!陈琳之檄豫州,元脱。 壮有骨鲠。虽奸阉携养,章密太甚;发丘摸金,诬过其虐;然抗辞书衅,皦然露骨元作“固”,孙改。又一本作“暴露”。 矣。敢指(眉批:“指”当作“撄”。) 曹公之锋,幸哉免袁党之戮也。钟会檄蜀,征验甚明;桓公檄胡,观衅尤切:并壮笔也。

凡檄之大体,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指天时,审人事,算强弱,角权势,标蓍龟于前验,悬鞶鉴于已然,虽本国信 ,实参兵诈 。谲诡以驰旨 ,炜晔以腾 说 。凡此众条 ,莫或违之者也 。(眉批:此一段语扼要领。) 故其植义扬辞 ,务在刚 健 。插羽以示迅 ,不可使辞缓 ;露板以宣众 ,不可使义隐 。必事昭而理辨 ,气盛 而辞断 ,(眉批:四语尤精。) 此其要也 。若曲趣密巧 ,无所取才矣 。又州郡征吏,亦称为檄,固明举之义也。

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相如之《难蜀老》,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及刘歆之《移太常》,辞刚而义辨,文移之首也;陆机之《移百官》,言约而事显,武移之要者也。故檄移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则逆党用檄,顺元作“烦”,曹改。 命资移;所以洗濯民心,坚同元作“用”,曹改。 符契。意 用小异 ,而体义大同 ;与檄参伍,故不重论也。

赞曰:三驱弛刚,(眉批:“刚”疑作“纲”。) 九伐先话。鞶鉴吉凶,蓍龟成败。惟压鲸鲵,抵落蜂虿。移宝一作“实”。 易俗,草偃风迈。

戒兵誓师  《司马法 》:有虞氏戒于国中 ,欲民体其命也 。夏后氏誓于军中 ,欲民先成其虑也 。殷誓于军门之外 ,欲民先意以待事也 。周将交刃而誓之 ,以致民志也 。

威让文告  《国语 》:周穆王将征犬戎 ,祭公谋父谏曰 :先王耀德不观兵 ,有威让之令 ,有文告之辞 。

文辞武师  《左传 》:晋侯使叔向告刘献公曰 :抑齐人不盟 ,若之何 ?对曰 :盟以底信 ,君苟有信 ,诸侯不贰 ,何患焉 ?告之以文辞 ,董之以武师 ,虽齐不许 ,君庸多矣 。

包茅  《左传 》: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楚 ,管仲曰 :尔贡包茅不入 ,王祭不供 ,无以缩酒 ,寡人是征 。

箕郜  《左传 》:晋侯使吕相绝秦曰 :入我河县 ,焚我箕郜 ,我是以有辅氏之聚 。

檄楚  《张仪传 》:仪尝从楚相饮 ,相亡璧 ,意仪盗之 ,掠笞数百 。张仪既相秦 ,为文檄告楚相曰 :始吾从若饮 ,我不盗而璧 ,若笞我 。若善守汝国 ,我顾且盗而城 。徐广曰 :檄 ,一作咫尺之檄 。《汉 ·匈奴传 》:汉遗单于书 ,以尺一牍 ,中行说令单于以尺二寸牍及印封 ,皆令广长大 。

露布  魏武帝 《述志令 》:露布天下 。《文章缘起 》:汉露布 ,贾弘为马超伐曹操所作 。《封氏闻见记 》:露布者 ,谓不封检 ,露而宣布 ,欲四方速知 ,亦谓之露版者 。《魏武奏事 》云 “有警急 ,辄露版插羽 ”是也 。

分阃推毂  《冯唐传 》:唐对曰 :臣闻上古王者遣将也 ,跪而推毂曰 :阃以内 ,寡人制之 ;阃以外 ,将军制之 。

致果  《左传 》:杀敌为果 ,致果为毅 。

冲风  《韩安国传 》:安国曰 :冲风之衰 ,不能起毛羽 。《注 》:冲风 ,疾风之冲突者也 。

欃枪  《天官书 》:紫宫左三星曰天枪 ,所见之国 ,不可举事用兵 。司马相如赋 :揽欃枪以为旌兮 。张揖曰 :彗星为欃枪 。

百尺之冲  《国策 》:苏子说齐闵王曰 :百尺之冲 ,折之袵席之上 。《诗 ·皇矣 》注 :冲 ,冲车也 ,从旁冲突者也 。

万雉之城  《公羊传 》:雉者何 ?五板而堵 ,五堵而雉 ,百雉而城 。一曰城高一丈曰堵 ,三堵曰雉 。班固 《西都赋 》:建金城之万雉 。

三逆  《隗嚣传 》:嚣移檄告郡国曰 :故新都侯王莽 ,慢侮天地 ,悖道逆理 。昔秦皇毁坏谥法 ,以一二数欲至万世 ,而莽十三万六千岁之历 ,言身当尽此度 ,是其逆天之大罪也 。分裂郡国 ,断截地络 ,发冢河东 ,攻劫丘垄 ,此其逆地之大罪也 。攻战之所败 ,苛法之所陷 ,饥馑之所夭 ,疾疫之所及 ,以万万计 。其死者则露尸不掩 ,生者则奔亡流散 ,妇女流离系虏 ,此其逆人之大罪也 。

陇右文士  详 《诏策 》篇 。

陈琳  《陈琳传 》:琳避难冀州 ,袁绍使典文章 。尝为绍檄 ,酷诋曹操 。袁氏败 ,琳归操 。操谓曰 :卿昔为本初移书 ,但可罪状孤而已 ,何乃上及父祖耶 ?琳谢罪 。操爱其才而不咎 。

奸阉携养  陈琳檄 :司空曹操 ,祖父中常侍腾 ,与左悺 、徐璜并作妖孽 。父嵩乞丐携养 ,因赃假位 。操赘阉遗丑 ,本无懿德 。

发丘摸金  陈琳檄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 、摸金校尉 ,所过隳突 ,无骸不露 。

钟会  《钟会传 》:会移檄蜀将吏士民曰 :蜀相牡见禽于秦 ,公孙述授首于汉 ,此皆诸贤所备闻也 。明者见危于无形 ,智者规祸于未萌 ,岂晏安鸩毒 ,怀禄而不变哉 ?

桓公  桓温 《檄胡文 》:胡贼石勒 ,暴肆华夏 ,齐民涂炭 ,至使六合殊风 ,九鼎乖越 。寡人不德 ,忝荷戎重 。先顺者获赏 ,后伏者蒙诛 。此之风范 ,想所闻也 。

州郡征吏  《王逊传 》:逊为宁州刺史 ,未到州 ,遥举董联为秀才 。建宁功曹周悦谓联非才 ,不下版檄 。《刘 传 》:本州刺史张稷辟为主簿 ,主者檄召 , 乃挂檄于树而逃 。

《难蜀 》 《司马相如传 》:相如使蜀 ,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之不为用 。相如欲谏 ,业已建之 ,不敢 。乃著书 ,借蜀父老为辞 ,而己诘难之 ,以风天子 ,且因宣其使指 ,令百姓皆知天子意 。

《移太常 》 《楚元王传 》:刘歆欲建立 《左氏春秋 》及 《毛诗 》《逸礼 》《古文尚书 》,皆列于学官 ,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 。诸博士或不肯置对 ,歆因移书太常博士 ,责让之 。

《移百官 》 按 《成都王颖传 》:颖表请诛羊玄之 、皇甫商等 ,檄长沙王乂使就第 ,乃与王颙将张方伐京都 ,以陆机为前锋都督 。陆机至洛 ,与成都王笺曰 :王室多故 ,羊玄之等乘宠凶竖 ,皇甫商同恶相求 ,共为乱阶云云 。或机此时有 《移百官文 》,后代失传耳 。

三驱  《易 ·比 》:九五 ,王用三驱 。

九伐  《周礼 》: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 。

鲸鲵  《左传 》:古者明王伐不敬 ,取其鲸鲵而封之 ,以为大戮 ,于是乎有京观 。杜 《注 》:鲸鲵 ,大鱼名 ,以喻不义之人 ,吞食小国 。

蜂虿  《左传 》:臧文仲曰 :君无谓邾小 ,蜂虿有毒 ,而况国乎 !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