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干万和春住。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其先邠(今属陕西)人,后徙苏州吴县。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为陕西四路宣抚使,知邠州。羌人亲爱,呼为“龙图老子”。卒谥文正。词流传甚少,有《范文正公诗余》辑本。

苏幕遮①

碧云天,黄叶地②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③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④ 。明月楼高休独倚⑤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容斋四笔》“浑脱队”条:“唐中宗时,清源尉吕元泰上书言时政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幕遮。旗鼓相当,腾逐喧噪。’”当是马戏之类所吹奏的曲牌。近人说“苏幕遮”为波斯语之译音,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  ②后来元曲《西厢记·秋暮离怀》折,“碧云天,黄花地”即拟此句。  ③“乡魂”、“旅思”互文。“黯”本有退色之意。“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追旅思”,追忆逆旅中情怀。  ④九字当一句读,依调分点。“好梦留人睡”,不说是什么,有含蓄。  ⑤逆挽,承接前文。知上片皆凭高所见。上写丽景,下抒柔情,却一气呵成。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① 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② 。千嶂③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④ 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⑤ 归无计。羌管⑥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指秋日南飞的雁。班固《西都赋》:“南翔衡阳。”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钱别序》(下简称《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宋范成大骖鸾录》、吴曾能改斋漫录》并云衡州有回雁峰,在南岳七十二峰之数,相传雁南飞至此而回。  ②“边声”,边塞的声音,所包很广。“角”,画角,军中乐器。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③“嶂”,山峰如屏障者。  ④古人酿米为酒,作乳色,称“浊酒”。  ⑤言自己功名未立。《后汉书·窦融传》:“宪、秉(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⑥羌,西方种族名,笛本出于羌中,故称羌管或羌笛。详见马融《长笛赋》。

张 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属浙江)人。天圣八年进士,历官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卒年八十九。有《安陆集》,长调颇多。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①

龙头舴艋② 吴儿竞,笋柱秋千③ 游女并。芳洲拾翠④ 暮忘归,秀野踏青⑤ 来不定。  行云⑥ 去后遥山暝,已放⑦ 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⑧ 。

【注释】

①《木兰花》即《玉楼春》。“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作者八十六岁。“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寒食”见上卷薛昭蕴《浣溪沙》之二注①。  ②指竞赛的龙船。“舴艋”,小船,从“蚱蜢”取义。  ③“笋柱”,秋千架的形状。“秋千”今通作“鞦韆”。鞦韆乃后起的字。  ④“水中可居者曰洲”,见《尔雅·释水》。亦可泛称水边。“拾翠”见上卷李珣《南乡子》之四注②。拾翠鸟的羽毛,以点缀首饰。这里不过借来比喻女子游春。杜甫《秋兴》八首之八:“佳人拾翠春相问。”  ⑤阴历二三月出游郊外,以寒食清明为盛,名“踏青”。  ⑥“行云”指天上的云彩,亦借指美人,是双关语。用宋玉高唐赋》,见上卷冯延巳《蝶恋花》之四注②。  ⑦古代歌舞杂戏,呼唤他们来时,叫“勾队”;遣他们去时,叫“放队”,略如现在放假、放学的“放”。  ⑧上片繁华,下片幽静。由人去而夜静,由云散而月明,逐步写来。“无数杨花”一句,说飞絮漫天,却不遮明月,说“无影”更无声,极静中有动态。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① ,又是去年病② 。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③ 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④ 。

【注释】

①“中酒”,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酒酣也,意即醉了。《汉书》颜师古注:“饮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谓之中。中音竹仲反。”其说稍异。杜牧《睦州四韵》:“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与此词意近。  ②“病”字承上“中酒”来,言酒病。  ③“那”为“奈何”之合音,读平声,亦读上声。  ④言秋千影,人影可知。盖值寒食佳节,明月中有人在打秋千。一说秋千架的影儿被明月送过墙来,是怀人寂寞境界,亦通。但此处以动态结静境,有人影似较好。薛能《寒食日题》:“夜半无灯还有睡,秋千悬在月明中。”这秋千也空着,却与“隔墙送影”不同。

晏 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属文,以神童荐。真宗景德二年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庆历间,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元献。有《珠玉词》。

浣溪沙①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②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③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作者另有《示张寺丞王校勘》七律一首,“无可奈何”是诗中五六两句,“小园”句(“香”作“幽”)是诗的第二句。既写为诗,又写为词,前人认为“无可奈何”云云入词很好,作为诗句未免软弱。详见张宗《词林纪事》卷三。  ②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③这一联写出“花落”、“燕归”,自己对这环境的感想。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①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② 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③ 。欲寄彩笺无尺素④ ,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这里亦兰菊并提,说花草凋零。江淹《别赋》:“见红兰之受露。”  ②“谙”,了解,熟悉。  ③这三句纯用白描,气象开展。王国维人间词话》以为有古诗(《诗·秦风·蒹葭》)之意。  ④“彩笺”、“尺素”,都是书简,只有近代、古代之别。这里却一分为二。盖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意谓欲寄彩笺,却不能如尺素之得附托鲤鱼也。“无”,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原缺,据《词综》补。

柳 永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善为歌辞,有《乐章集》,集中慢词甚多。生卒年代不详,张舜民画墁录》说他曾见晏殊,则行辈甚早。

雨霖铃

寒蝉① 凄切,对长亭② 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③ ,方留恋处,兰舟④ 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⑤ ,暮霭⑥ 沉沉楚天阔⑦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寒蝉”是蝉的一种,亦名寒蜩、寒螀。《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据说它可以叫到深秋。  ②“长亭”,馆驿,古代送别的地方。见上卷李白《菩萨蛮》注⑥。  ③“帐饮无绪”,喝饯行的酒,没有心绪。“帐饮”,古作“张(音同帐,竹亮反)饮”,见《汉书·高帝纪》及《疏广传》;《文选·别赋》李善注引《汉书》两条,并作“帐”;是两字通用。又《高帝纪》注引张晏曰:“张帷帐也。”《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原指长安之东门。这里当借指北宋之汴京。叶廷珪海录碎事》卷六酒门:“野次无宫室,故曰帐饮。”  ④相传鲁班刻木兰为舟,出《述异记》,见上卷李珣《南乡子》之五注①。  ⑤孟浩然《送吴悦游韶阳》:“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  ⑥“霭”,云气,亦通指烟雾。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暮霭生深树。”  ⑦“楚”,江南一带,皆故楚地。刘长卿《石梁湖有寄》:“相思楚天阔。”  ⑧这两句情中带景,为上文“伤离别”的较具体的描写,自来传诵,当时人认为宜于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来歌唱,见俞文豹《吹剑续录》。韩琮《露》:“晓风残月正潸然”,魏承班《渔歌子》:“窗外晓莺残月”,字句俱相似。柳词后出,而措语实佳,虽似过艳,在柳词中犹为近雅音者。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① 。是处② 红衰绿减③ ,苒苒物华④ 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⑤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⑥ 。想佳人妆楼长望⑦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⑧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⑨ 凝愁。

【注释】

苏轼平常不大赞成柳七的词,却很赏识这一首,称渐霜风三句“不减唐人高处”,见赵令畤《侯鲭录》卷七。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引《复斋漫录》作“晁无咎评本朝乐章”云云;《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亦引作晁无咎评。但赵是东坡友人,所记自当有本。  ②“是处”,犹到处、处处,亦可写作“任处”、“在处”,意同。  ③“绿减”一本作“翠减”。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杀人。”  ④“苒苒”,通作“冉冉”,缓缓移动貌。“物华”指岁时的风物。  ⑤将上文一结,引起下文。已登高临远了,却偏说“不忍”。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引下“归思难收”意。  ⑥这里还在说自己。  ⑦从自己望她,想她也许在望我,说到对方。“长望”一本作“颙望”,颙训大头,又释为敬,引申有举首凝望意,亦很切合。以字面较生僻,未采用。  ⑧谢朓《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刘采春所唱《望夫歌》一名《罗唝之曲》:“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与此句意近。  ⑨“恁”,如此。

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① ,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② 。水风轻 ③ 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④ 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⑤ ,几辜⑥ 风月,屡变星霜⑦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⑧ 。念双燕难凭远信⑨ ,指暮天空识归航⑩ 。黯相望⑪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注释】

①韩翃《送张儋水路归北海》:“梧台宿雨收。”许浑《王秀才题诗因以酬寄》:“云断越王台。”  ②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③“ ”,一种大的浮萍,夏秋间开小白花,也称白 。参看下注⑧及上卷温庭筠《望江南》注④。  ④“遣”,使。  ⑤朋友相约一定的日期作文章,叫“文期”。“文酒赏会”见《梁书·萧介传》。  ⑥“辜”,辜负,当作“孤负”。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辜,罪也,借字,后来通用。  ⑦“星”指岁星(木星)的移动,“霜”指气候转凉,举秋以概四季。“屡变星霜”,即过了几年。  ⑧“潇湘”,古为一水之名,即湘水,在今湖南省。《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条:“出入潇湘之浦。潇者水清深也。”这里写清幽的境界,抒望远之意,结合上文“ 花渐老”句。柳宗元《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非是白 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⑨古称使者为信,仿佛现在的邮递员,引申为书札。“难凭”,不可靠。“难凭远信”,犹言“音信无凭”。  ⑩谢脁诗,见前《八声甘州》注⑧。“航”,现多作动词,古亦作名词用。《方言》卷九:“自关而东,舟或谓之航。”一本“航”作“艎”。艅艎,舟名。谢脁《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候归艎于春渚。”柳词或系合用谢脁诗文。但“艎”字稍僻,未用。  ⑪“望”,读平,与读仄声者义同。

宋 祁

宋祁(998—1062),字子京,安陆(今属湖北)人,后徙开封雍丘(今属河南)。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谥景文。词有《宋景文公长短句》辑本。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①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②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③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④ 。

【注释】

①细的水波像轻纱的皱纹。“棹”,船上的桨。  ②当时传说,称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遁斋闲览》。王士禛花草蒙拾》云出于《花间集》“暖觉杏梢红”(和凝《菩萨蛮》)却比原句更进一层。  ③“爱”,爱惜,吝惜。“肯”,怎肯、岂肯的省略。言岂肯吝惜千金而轻视这一笑。王僧孺《咏宠姬》:“一笑千金买。”  ④李商隐《写意》:“日向花间留晚照。”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汲古阁本有《六一词》,略同《近体乐府》。

踏莎行

候馆① 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② 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③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④ 。

【注释】

①“候馆”,这里意谓旅舍。《周礼·地官·遗人》:“市有候馆。”郑注:“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  ②“薰”,香草,引申为香气。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兼详下苏轼《浣溪沙》之四注④。  ③“危栏”,即高栏。《说文》:“危,在高而惧也。”李商隐《北楼》:“此楼堪北望,轻命倚危栏。”  ④上片征人,下片思妇。结尾两句又从居者心眼中说到行人。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王士禛《花草蒙拾》以为比石曼卿“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为工;又说此等入词为本色,入诗即失古雅。说可参考。

玉楼春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① 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② 。  栏干倚遍重来凭③ ,泪粉偷将红袖印④ 。蜘蛛喜鹊⑤ 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注释】

①“小桃”,桃花的一种,状如垂丝海棠,开花在旧历正月。  ②上片三折而下,作一句读。  ③“凭”字去声,倚靠。  ④拭泪故粉痕渍袖。“偷”字有避人垂泪意。  ⑤蜘蛛喜鹊都是俗传报喜信的。《西京杂记》卷三引陆贾对樊哙语:“干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李绅《江南暮春寄家》:“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有一种小蜘蛛,称为喜蛛,亦称蟢子。韩翃《送襄垣王君归南阳别墅》:“少妇比来多远望,应知蟢子上罗巾。”

蝶恋花①

庭院深深深几许②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③ ,楼高不见章台路④ 。  雨横⑤ 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⑥ 。泪眼问花花不语⑦ ,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①此篇亦收在冯延巳的集子里,李清照称为欧阳修词(见她作同调的词序),自当不误。  ②“庭院深深”言其深;“深几许”犹言“深多少”,作疑问口气,却不必甚深,正如《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言其不远。接“杨柳”、“帘幕”两句,以有重重阻隔,虽不深而似深,故结语说,楼虽高迥,却望不见章台之路也。上片一意转折,圆浑而又跌宕。  ③这七字即“章台路”的形容语,倒装句法。  ④“章台”,街名,在长安,“走马章台街”见《汉书·张敞传》。这里只泛指繁华游玩之处。  ⑤“横”字读去声,“映”韵。  ⑥“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  ⑦花既不语,故说“问花”。问字是虚用,只不过泪眼相看而已。温庭筠《惜春词》“百舌问花花不语”,句法相似。《词林纪事》卷四:“《南部新书》记严恽诗:‘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此阕结二语似本此。”按,严作乃《落花》诗。

诉衷情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① 试梅妆②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③ 。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④ ,最断人肠。

【注释】

①呵手因天寒,承上句来。唐僖宗时宫人《金锁》诗:“金刀呵手裁。”(《全唐诗》卷七九七)  ②“梅妆”,以梅花插鬓,借用宋寿阳公主梅花妆故事,并详下卷姜夔《疏影》词注⑦。  ③《赵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  ④两句蕴藉曲折。后来周邦彦《风流子》词有相似的写法,如“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近清觞”,当系拟此。

生查子①

去年元夜② 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注释】

①本篇亦见朱淑真《断肠集》,曾慥乐府雅词》以为欧阳修作。按此词虽佳,却很显露;现存朱淑真词,措语都很蕴藉,旧本《断肠词》亦无此首,今录入欧阳词。  ②“元夜”,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亦称上元节。

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① ,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栏干倚处② ,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③ ,玉钩垂下帘旌④ 。凉波不动簟纹平⑤ ,水精双枕⑥ ,傍有堕钗横⑦ 。

【注释】

①李商隐《无题》四之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②李白《清平调》:“沉香亭北倚阑干。”  ③借燕子飞来逗入室内光景。燕也只能隔帘窥看,写得极细。  ④这里只是放下帘子的意思。参看上卷皇甫松《望江南》之二注①。  ⑤“簟”,竹席。韩愈《新亭》:“水文凉枕簟。”和凝《山花子》,鹿虔扆《虞美人》亦有类似的句子。  ⑥“水精”即水晶。古代有以水晶镶枕,亦真有以水晶作枕者,如《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六:“楚氏洛阳旧族元辅者,家藏一黑水晶枕,中有半开繁杏一枝,希代之宝也。”这里不过借辞藻作为夸饰。  ⑦李商隐《偶题》:“水文簟上琥珀枕,旁有堕钗双翠翘。”下片只写景,不言人物情致,和晚唐韩偓诗《已凉》一篇写法亦相似。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时,两为宰相,创新法。后罢相居金陵,号半山老人。其政事文学皆著名,词传不多,却一洗五代绮靡旧习。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歌曲》。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① 晚秋,天气初肃② 。千里澄江似练③ ,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④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⑤ ,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⑥ ,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⑦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⑧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⑨ 。

【注释】

①“故国”指南朝旧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花庵词选》此篇题作“金陵怀古”。  ②“肃”,严肃,肃杀,这里有寒冷、高爽的意思。《诗·豳风·七月》:“九月肃霜。”  ③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  ④“矗”,直立。“斜矗”犹言斜插。  ⑤二句盖谓秦淮,承上“残阳”、“酒旗”,接下“画图”、“豪华”。“彩舟”,河上之舟,与上文“征帆去棹”的江上之舟有别。空水相辉,雪羽下上,灯火沿流,华星倒落,皆凭高眺望中秦淮河晚景,所谓“画图难足”,引起过片“念往昔豪华”。  ⑥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言后主方晏安江左,北兵已临城外。这里用来示六朝之终结。  ⑦“荣”承上“豪华”,“辱”承上“悲恨”,虽是双举,意重在后者。“辱”字仍遥接叔宝、丽华故事,盖景阳宫井,一名辱井。  ⑧《古诗十九首》:“秋草萋已绿。”  ⑨杜牧《夜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其词哀怨靡丽,亦简称《后庭花》。

晏幾道

晏幾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有《小山词》。早年曾任颍昌府许田镇监,后为乾宁军通判、开封府推官,已在徽宗崇宁间。又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载蔡京请作长短句事,则年寿亦颇高。其生卒年未详,或云当在1030至1106年间。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①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② 。  记得小 初见③ ,两重心字罗衣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⑤ 。

【注释】

①这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所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兴非常阑珊。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 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②“却来”,又来,再来。“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点。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独立”与双飞对照,已暗逗怀人意。《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此篇盖袭用成句,但翁作不出名,晏句却十分烜赫。这里也有好些原因:(一)乐府向例可引用诗句,所谓“以诗入乐”,如用得浑然天成,恰当好处,评家且认为是一种优点。(二)诗词体性亦不尽同,有用在诗中并不甚好,而在词中却很好的,如前录晏殊的“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一联(见晏殊《浣溪沙》注③)。(三)优劣当以全篇论,不可单凭摘句。  ③以下直到篇末,是更远的回忆,即此篇的本事。小 ,当时歌女名。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 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小莲、小 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④“心字罗衣”,未详。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说亦未必确。疑指衣上的花纹。“心”当是篆体,故可作为图案。“两重心字”,殆含“心心”义。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仅就两句字面,虽似与本句差远,但太白彼诗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显然为此词结句所本,则“罗衣”云云盖亦相绾合。前人记诵广博,于创作时,每以联想的关系,错杂融会,成为新篇。此等例子正多,殆有不胜枚举者。此书注释,只略见一斑而已。  ⑤彩云比美人。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其比喻美人之取义仍从《高唐赋》“行云”来,屡见李白集中,如《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凤凰曲》“影灭彩云断”及前引《宫中行乐词》。白居易《简简吟》:“彩云易散琉璃脆。”本篇“当时明月”、“曾照彩云”,与诸例均合,寓追怀悼惜之意,即作者自跋所云。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① ,春梦秋云② ,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③ 翠。  衣上酒痕④ 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⑤ 。

【注释】

①回忆往事。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 。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  ②白居易《花非花》:“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又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小山或承用其父语。  ③“吴山”,指画屏上的江南山水,有怀旧的意思。后来周邦彦《隔浦莲》:“屏里吴山梦自到”,意思相同,而较醒豁。  ④白居易《故衫》:“襟上杭州旧酒痕。”  ⑤烛油倾泻,如人流泪,称烛泪。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① 。  从别后,忆相逢② ,几回魂梦与君同③ 。今宵賸把银 ④ 照,犹恐相逢是梦中⑤ 。

【注释】

①“舞低”、“歌尽”,极言歌舞酣畅,亦不必是一桩事,一日之事。杨柳下连楼台是真景;桃花下连歌扇,是扇上画的,对偶中有错综。  ②“相逢”指初见时,所谓“当年”,即上片云云。  ③话虽这样说,梦见与否,有多少次,如何光景,都不曾说,句意很含蓄。“同梦”字面出《诗·齐风·鸡鸣》“甘与子同梦”。“与君同”者,仿佛那人真的来了,有疑梦为真的感觉。  ④“ ”(gōng),车毂口上所用,《说文》十四篇上:“车毂中铁。”其形状外圆内方。屋壁的装饰品形似之,亦叫 。班固《西都赋》:“金 街璧,是为列钱。”转为灯的同义语,约始于六朝,见《文选》卷十六《别赋》“冬 凝兮夜何长”下,李善注引夏侯湛《 灯赋》。至音读的转入“江阳”韵,殆在更后。兰 、金 、银 等,六朝唐以来诗文中常见。如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银 夕映。”  ⑤杜甫《羌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均为此词句所本,见《野客丛书》卷二十。两“相逢”是本篇下片的转折关节所在。第一“相逢”实是初逢,第二“相逢”应是重逢,却同用这“相逢”字。回忆本是虚,因忆而有梦,梦也是虚,却疑为实。及真的相逢,反疑为梦。上句“賸把”,与下句“犹恐”口吻呼应。“賸”,亦作“剩”,犹“唯”也,说见刘淇《助字辨略》。“賸把,尽把也。”(《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意谓“只管把光明的灯火来照,却怕它还是梦”,有点担心,妙得神味。然清灯一点,不是繁华,见今昔之不同,喜极而含悲矣。上片单纯浓深,似乎板重,下片用回环的句法、淡远的笔调,将悲喜错杂的真情迤逦写来,就把上面的浮艳给融化开了。此篇笔意极细,承用杜诗,却非抄袭,意境略近司空曙,亦在同异之间。若仅从诗词分疆上着眼,似乎只是二者体裁、风格方面的一般区别,这种说法还觉得空泛一些。

少年游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① ,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② ,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③ 番同。

【注释】

①传为卓文君作的《白头吟》:“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②行云流水,一般作为一种比喻。本词上片一分为二,仿佛行云不如流水。这里又合并了,说人情之薄既不如流水之“终解相逢”,亦且不如行云之“犹到梦魂”,有意分作三层,加倍渲染。近人夏敬观评此词,云作法变幻。  ③“这个”之“这”,本作“者”,是代词。唐以来已有借用“这”字的。“这”原音彦,本义迎也。

苏 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二年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言官劾其作诗“谤讪朝廷”,下狱,贬谪黄州。哲宗时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绍圣初年,复行新法,贬惠州,又贬琼州(今属海南)。徽宗立,遇赦召还,卒于常州。学识广博,于文章诗词书画均工。有《东坡乐府》。

昭君怨①

谁作桓伊三弄② ,惊破绿窗③ 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④ 。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⑤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⑥ 。

【注释】

①一本题《金山送柳子玉(瑾)》。  ②晋桓伊,字子野,善吹笛,曾为王子猷踞胡床作三调(吹了三个曲调),见《世说新语·任诞》。这里不过说听见笛声。  ③“绿窗”,碧纱窗。  ④客将远行,故如此说。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⑤欲去还留恋,终于不得不去。  ⑥上片平稳。下片首句一顿,以下便顺流而下。叠用“飞絮”接上“落花飞絮”句,顶针接麻格,更显得生动。诗意实是“落花飞絮送行舟”,因调所限,只用了“飞絮”二字。

醉落魄

离京口作①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② 。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③ 。

【注释】

①“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与前《昭君怨》并熙宁七年作。  ②醉归情况。引李白诗,见前晏幾道《蝶恋花》注①。  ③作者是西蜀人,自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在苏杭一带做官。

南乡子

送述古①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②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③ ,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④ ,秋雨晴时泪不晴⑤ 。

【注释】

①“述古”,陈襄字。熙宁七年秋七月,陈襄交缷杭州太守,赴南都(今河南商丘市),作者时为杭州通判,在临平舟中送别。  ②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③临平山在杭州市东北。“亭亭”,孤峻貌。山上有塔,未见志书记载。陆游入蜀记》卷一:“临平者,太师蔡京葬其父准于此……山形如骆驼,葬于驼之耳,而筑塔于驼之峰……然东坡先生乐府固已云,‘谁似临平山上塔……’则临平有塔亦久矣,当是蔡氏葬后增筑或迁之耳。京责太子少保制云:‘托祝圣而饰临平之山’是也。”《老学庵笔记》卷十:“蔡太师父准葬临平山,山为驼形;术家谓驼负重则行,故作塔于驼峰,而其墓以钱塘江为水,越之秦望山为案,可谓雄矣。然富贵既极,一旦丧败,几于覆族,至今不能振,俗师之不可信如此。”《茶香室丛钞》卷十六引此条,并云:“余少时侨寓临平,问之土人,莫知蔡京父葬之所在,且山亦无塔……按东坡集《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云:‘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则临平山上有塔,由来久矣,非始于蔡京也,或蔡又增修之耳。”既两见放翁记载,似临平之塔其来历在南宋时已不甚可考,而东坡诗词亦两见,其先有一古塔则无可疑。  ④荧荧,光明貌,形容灯火,亦状泪珠。  ⑤将泪比雨,故曰泪不晴。

蝶恋花

密州上元①

灯火钱塘② 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③ ,更无一点尘随马④ 。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⑤ ,却入农桑社⑥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

①熙宁八年元宵节。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  ②作者于熙宁七年九月离杭州。  ③王建《宫词》:“沉香火底坐吹笙。”  ④苏味道《上元》:“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无一点尘”,言江南气候清润。  ⑤《周礼·春官·籥章》:“凡国祈年于田祖,吹(原作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又《地官·鼓人》:“以灵鼓鼓社祭。”今于元宵节言“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有新年祈谷之意,与《周礼》文并相合。王维《凉州郊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⑥“社”,祭土神的所在,后来演化为土地祠。

江城子

乙卯① 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② 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③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①乙卯,1075,熙宁八年。  ②作者妻王氏卒于1065,治平二年。  ③王氏于次年葬在四川彭山县,作者的故乡,见本集《亡妻王氏墓志铭》。《本事诗》“征异第五”,录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密州出猎①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③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④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⑤ 。会⑥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⑦ 。

【注释】

①作者在密州《与鲜于子骏(侁)书》:“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当即指此词。  ②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太平御览》卷九二六羽族部“鹰”引《史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与今《史记》文略异。《梁书·张克传》:“值克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  ③“倾城”,有万人空巷、看热闹的意思。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倾城远追送。”“为报”云云,为了报答大家追随的盛意。  ④《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作者以孙郎自比,即上所谓“少年狂”也。  ⑤“节”以竹竿为之,使者所执,以为符信。汉文帝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拜冯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事见《史记·冯唐传》。这里盖以冯唐自比,兼采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及王勃《滕王阁序》所谓“冯唐易老”等意,承“鬓微霜,又何妨”来,亦即上文所谓“老夫”,其实作者年方四十。冯唐在武帝时,年九十不能为官,亦见本传,他在文帝朝,持节赦免魏尚时,也并不太老,用在这里似乎不太合适,但词人遣词每不拘。古代文士又有叹老嗟卑的习气,年未半百即已称老。如上录《蝶恋花》词亦云“人老也”,而其时作者年方三十九;又如元丰七年有《除夜病中赠段屯田》:“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现在看来,都觉得很奇怪。近来注家,或释本句为作者以魏尚自比。按史所载,魏尚时因有罪,下吏削爵;东坡于元丰七年自杭州通判调密州太守,是升官,非贬职,更非有罪下狱,与魏尚事不合。其另一面,史载冯唐其时不但持节为使者,且做车骑都尉,带了许多兵,也和本词下文“挽雕弓”、“射天狼”等意思得相呼应。审文意,仍以自比冯唐为较惬当。以有异说,故附记所见。  ⑥“会”,将要。假定的口气,有预期意。  ⑦“天狼”,狼星。古代谈天文者以为主侵掠、盗贼、贪残等。《楚辞·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时西夏常与宋开衅,词意盖有为而发。云“西北望”,地望亦合。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① 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 。我欲乘风④ 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⑤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⑥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⑦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⑨ 。

【注释】

①熙宁九年(1076),仍在密州。  ②“天问”,《楚辞》篇名。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③戴叔伦《二灵寺守岁》:“不知今夕是何年。”又《容斋随笔》卷十五“注书难”条引“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之句。按,此二句见于唐人小说,假托牛僧孺作的《周秦行纪》。  ④《列子·黄帝》:“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  ⑤《酉阳杂俎》前集卷二:“翟天师名乾祐,峡中人……曾于江岸,与弟子数十玩月。或曰:‘此中竟何有?’翟笑曰:‘可随吾指观。’弟子中两人见月规半天,琼楼金阙满焉。数息间,不复见。”此词虽系想象,或亦用传说故事。  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之一:“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⑦月渐西下,“转”、“低”都指月的动态。  ⑧“不应有恨”,指月而言,言月不知有人世的愁恨,它自己忽圆忽缺也就是了,为什么总是在离别时变圆呢?《司马温公诗话》:“李长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绝无对。曼卿对‘月如无恨月长圆’,人以为勍敌。”按,石延年(曼卿)行辈甚先,东坡可能借用石句,而变化出之。  ⑨仍双绾人月。“婵娟”,美好貌,亦作美人解,这里盖指嫦娥。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许浑《怀江南同志》:“惟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又《秋霁寄远》:“惟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陆畅《新晴爱月》:“野性平生惟爱月,新晴半夜睹婵娟。”宋时盖有这样的俗说:逢八月中秋节,各地阴晴均同。东坡似亦信之。其《中秋月诗》三首之三:“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自注引他友人文生转述海贾的话:“虽相去万里,他日会合相问,阴晴无不同者。”以现在看来,这也不过文人随口说说罢了。

浣溪沙①

旋抹红妆② 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③ 门,相排踏破蒨罗裙④。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⑤ 。

【注释】

①元丰元年(1078)在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原五首,今录四首。  ②“旋”,匆忙迅速,有临时做起来之意。“抹红妆”,搽脂粉。这些乡女本不曾打扮,为看使君而临时打扮。  ③“棘”,丛生的小酸枣树。“棘篱”,以棘为篱笆,犹木槿亦可为篱,称“槿篱”。  ④红色称茜,“茜”、“蒨”字通。上片似乎白描,亦有所出。杜牧《村行》:“篱窥蒨裙女。”这里将一句化为三句,而意态生动。  ⑤收麦的社,赛神的村,都是复合的名词,大众借土地祠来打麦子,又因感激而祭神;野鸟想吃剩余的祭品,有个老头喝醉了睡在道旁,写农村得雨后欣喜的景象。

麻叶层层苘叶① 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② 。  垂白杖藜③ 抬醉眼,捋青捣 软饥肠④ 。问言⑤ 豆叶几时黄?

【注释】

①苘(qǐng)麻,即 麻,亦麻的一种,叶似苧而薄。  ②“络丝娘”,指缫丝的女郎,承上“煮茧”来。项斯《山行》:“蒸茗气从茅舍出,缫丝声隔竹篱闻。”又,从前江南养蚕的人家禁忌迷信很多,如蚕时不得到别家串门。这里言女郎隔着篱笆说话,殆此风宋时已然。  ③“藜”,草本植物,其茎可作杖。垂白杖藜形容老叟,而将“老叟”省去。杜甫《屏迹》三首之一:“杖藜从白首。”  ④“捋青”,摘取新麦。“捣 (chǎo,炒麦)”,将麦炒干后捣成粉末。汉桓帝时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东坡词》傅注:“青者已足捋,而枯者可为 矣。”以久饥得饱,故曰“软饥肠”。软有慰劳意,以酒食相慰称“软脚”。《海录碎事》卷六“酒门”:“玄宗幸杨国忠第,出有饮饯,还有软脚。”(引《开元传信》,当是《开天传信记》)又“宴会门”:“郭子仪自同州归,诏大臣就宅作软脚局,人率三百千。”(引《大唐遗记》)这种说法至宋时还有,本词作者有《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诗:“耐寒努力归不远,两脚冻硬公须软。”  ⑤“问言”有慰问之意,当系作者自谓。下片写夏收季节,久饥村民,生活转好,又在期待收成的种种情景。

簌簌① 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② 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③ 。

【注释】

①“簌簌”,形容枣花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元稹《连昌宫词》:“风动落花红簌簌。”  ②“牛衣”,编麻或编草披在牛背上的。《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这里是说卖黄瓜的衣衫褴褛。  ③下片就自己来说。“野人”,乡下人,即农民。日高人渴,应该是很想喝茶,却用“漫”字。漫者,随随便便,并无“很”、“甚”等意,这里有“胡乱”的意思。正因十分渴,胡乱地想喝点水,所以不管哪个人家,就去敲门借茶,即所谓“漫”也。作者有《偶至野人汪氏之居》一诗,其首句云“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本篇正同,诗意自分明。词分为两句,将“漫”字用在上句,作为思茶之形容,便觉得不大好懂,其实意思完全一样。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东坡诗词所本。

软草平莎① 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② 。  日暖桑麻光似泼③ ,风来蒿艾气如薰④ ,使君元是此中人⑤ 。

【注释】

①“莎”(suō),莎草。  ②《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两人以二耜并耕,叫“耦耕”。“何时收拾耦耕身”,身在宦途,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作者平素深慕陶潜,亦即陶诗《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意。  ③“光似泼”,明如泼过水一般。  ④“薰”,蕙草,一名铃铃香。《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本是名词,后来亦转作形容词,如前欧阳修《踏莎行》注②引《别赋》“陌上草薰”。  ⑤作者常说他自己是农夫出身,如《题渊明诗》:“非余之世农,亦不能识此语之妙也。”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①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② ,萧萧暮雨子规③ 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④ ,休将白发唱黄鸡⑤ 。

【注释】

①作者元丰五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时与医人庞安常(名安时)同游,见《东坡志林》卷一“游沙湖”。蕲(qí)水,今湖北浠水县。  ②杜甫《到村》:“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③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暮雨萧萧郎不归。”子规,杜鹃的别名。  ④“溪水西流”已见序文,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所出。《旧唐书》卷二百一《方伎·一行传》,记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就走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又晚唐周朴《董岭水》诗:“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东坡志林》卷一引此句作“君看流水尚能西”,君指友人,当是赠庞的初稿。  ⑤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这里说“休将”,乃否定语,反用诗意。

洞仙歌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① 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② 夜纳凉摩诃池③ 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④ 。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⑤ 。水殿风来暗香满⑥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⑦ ;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⑧ ,金波淡,玉绳低转⑨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注释】

①孟昶,五代时后蜀的末主,在位三十一年。  ②《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徐匡璋纳女于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陈无己以夫人姓费,误也。”  ③“摩诃”,梵语,有大、多、美好等意。摩诃池在孟蜀的宣华苑,今成都郊外昭觉寺,传是它的故址。  ④当以东坡此序为正,原作不知是什么词牌,故有“岂洞仙歌令乎”之说。宋人所传孟昶《玉楼春》词,即系就东坡此篇改写者。若系原作,则东坡既抄袭了,又讳言其所出,这当然是不会有的。其他的传说,如少年遇美人,以此叙自晦等,恐皆不可信。  ⑤《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⑥徐陵《奉和简文帝山斋》:“荷开水殿香。”王昌龄《西宫夜怨》:“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风动荷花水殿香。”  ⑦杜甫《玩月呈汉中王》:“关山同一点。”  ⑧《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杜甫《春宿左省》:“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⑨“金波”,金色的波浪,指月光。“玉绳”,星名,在斗杓之北。《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天门”十一:“月穆穆以金波。”(《初学记》卷一引作“月移彩以金波”。)《文选·西京赋》李善注引《春秋元命苞》:“玉衡北两星为玉绳。”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金波丽 鹊,玉绳低建章。”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①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② 赤壁③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④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⑤ 当年,小乔⑥ 初嫁了,雄姿英发⑦ ,羽扇纶巾⑧ 。谈笑间,樯橹⑨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⑩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⑪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⑫ 。

【注释】

①唐白居易有《浪淘沙》词。  ②《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授建威中郎将……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郎”亦是尊称。  ③作者所游的赤壁在黄州城外,也称赤鼻矶,与三国时赤壁之战云在嘉鱼县者不同,范致明岳阳风土记》有较详的辨证;但词人吊古,每借以咏怀,即地望稍误,正不必以词害意,且着“人道是”三字,见得当时人有这样的说法。作者《与范子丰书》:“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本未作决定。  ④形容浪花。李煜《渔父词》:“浪花有意千重雪。”  ⑤“公瑾”,周瑜字。  ⑥“小乔”,乔是姓,史作“桥”。《周瑜传》:“时得桥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注引《江表传》:“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⑦《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载孙权和陆逊评论当时人物时,说吕蒙“言议英发”不及周瑜。  ⑧“纶巾”,丝帛做的便巾,一般以青丝为之,有青白织纹的,名白纶巾,亦有紫色的。“纶”(guān),羽扇纶巾,便装不是戎服,形容姿态潇洒,与“轻裘缓带”用法相似。这里承上说周郎。  ⑨“樯橹”句,说火烧战船。李白《赤壁歌》:“赤壁楼船扫地空。”一本作“强虏”,恐非。  ⑩“故国”,本意为旧都,这里不过说旧地,古代战争的所在。“神游”,犹言神往。  ⑪这里倒装句法。“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即“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也。“华发”,斑白的头发。谁在笑?是自己笑,却不曾说呆了,与上文年少周郎雄姿英发等,虽不一定对比,亦相呼应。刘驾《山中夜坐》:“谁遣我多情,壮年无鬓发。”  ⑫“酹”,以酒浇地。这里只是赏月饮酒而已。《念奴娇》后来一名《酹江月》,又名《大江东去》,即从此词句摘出。本篇传诵很广,当时人以此篇与柳永《雨霖铃》词对比,“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见俞文豹《吹剑续录》。

临江仙①

夜饮东坡② 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③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④ ,何时忘却营营⑤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⑥ 。

【注释】

①元丰五年作于黄州。原题“夜归临皋”,地近江边。  ②东坡,本是黄州的地名,作者在那边筑雪堂,准备躬耕。唐白居易在忠州时亦有东坡,苏轼仰慕前贤,即引来作为自己的别号。这里写从雪堂夜归临皋,行踪正和《后赤壁赋》所云相同。据《年谱》,苏轼元丰四年营东坡,五年筑雪堂。盖其时雪堂尚未造好,故夜归临皋住宿。“东坡”,这里作为地名解。  ③韩愈《石鼎联句序》称衡山道士“倚墙睡,鼻息如雷鸣”。  ④《庄子·知北游》“舜问乎丞曰”条:“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这里借古语,不全用其意。  ⑤“营营”,纷扰貌,承上句来。此身为名利所牵,故非我有,什么时候才能忘却营营呢。《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庄子·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  ⑥苏东坡本是被看管住在黄州的。因这两句就引起谣言,说他挂冠江边,逃了。郡守徐君猷急去看他,他正在鼾呼大睡。见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

卜算子①

缺月挂疏桐,漏断② 人初静。谁见幽人③ 独往来,缥缈孤鸿影④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⑤ 。拣尽寒枝不肯栖⑥ ,寂寞沙洲冷⑦ 。

【注释】

①原题“黄州定慧寺寓居作”。  ②“漏”指更漏而言。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③《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幽雅。  ④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评似未谛。  ⑤“省”,理解。“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⑥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④所引同书同条。《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傍。’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⑦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一丛花

初春病起

今年春浅腊侵年① ,冰雪破春妍② 。东风有信③ 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④ 。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⑤ 。衰病少悰⑥ ,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⑦ 。

【注释】

①在阴历遇有闰月的年,其前立春节候较迟。虽交正月,过了年,却未交春,尚在腊月(十二月)的节气内,故云“春浅腊侵年”。“春浅”犹言春迟。腊,岁终之祭,祭日旧在冬至后约二十多天,称为腊日。《初学记》卷四:“汉以戌日为腊,魏以辰,晋以丑。”《梦粱录》卷六:“自冬至后戌日,数至第三戌,便是腊日。”这当是宋时的情况。  ②春意在冰雪中含蕴着等待展放,开下“东风”、“花柳”等句。  ③曹松《除夜》:“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④“寒夜”以下三句,感觉兼有想象在内。其实并不必真暖和,却仿佛暖和了,暮鼓晨钟其实也还是平常的声音,却仿佛格外清圆了,写早春极细。这和下片“初日”、“楼阁”句并用杜甫《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复有楼台街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浦起龙《读杜心解》卷四之一:“旧注,俗以钟鼓声亮为晴占。”亦与此词意合。  ⑤直说春来以后怎样怎样,在预期想象中。  ⑥“少悰”,少乐趣。  ⑦结句较衰飒,亦病后实情。全篇说冬尽春来,自己虽老病,而万物已有苏生意。

贺新郎①

乳燕飞华屋② ,悄无人槐阴③ 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④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⑤ 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⑥ ,又却是,风敲竹⑦ 。  石榴半吐红巾蹙⑧ 。待浮花浪蕊⑨ 都尽,伴君幽独⑩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⑪ 。又恐被秋风惊绿⑫ 。若待得君⑬ 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⑭ 。

【注释】

①本词后片多咏石榴,如元吴师道《礼部诗话》称为“别一格”,同前《卜算子》注④引《苕溪渔隐丛话》之说;如清谭献评《词辨》说“下阕别开异境”;这类说法大意不误,亦未尽合。如本词下片并非只说石榴,参看《卜算子》词注④及下注⑭。关于本词也有一些故事,有谓为官妓秀兰而作(见杨湜古今词话》,胡仔已驳之);有谓为侍妾榴花作(见《耆旧续闻》卷二);有谓在杭州万顷寺作,寺有榴花(见《艇斋诗话》),这些都不过传说而已。如“寺有榴花”云云,疑即从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诗而附会之。  ②燕子营巢,喜欢在雕梁画栋间。小燕学飞,夏初景象。杜甫《题省中院壁》:“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③“槐阴”,一作“桐阴”。  ④“白团扇”见晋谢芳姿《团扇歌》。“扇手”句兼用《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晋书·王衍传》作:“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  ⑤“谁来”,有谁来,言无人。  ⑥“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仙人所居。“曲”,深曲之处。《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⑦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⑧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山榴花似结红巾。”山石榴是杜鹃花,一名映山红。这里借指石榴花。  ⑨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  ⑩《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盖初夏之时,千花事退,榴花独芳,因以写幽闺之情。”  ⑪榴花多千叶重台的,此句与上“红巾蹙”句,皆深得形容之妙。  ⑫秋风摇落,不但千红早尽,亦万绿全消,是深一层写法。皮日休《石榴》:“石榴香老愁寒霜。”  ⑬此“君”字与上“君”字,均指远人。  ⑭“若待得”以下,作一句读。谢朓《王孙游》:“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大意正同。“簌簌”,近接“粉泪”,远承落花,故曰“共”、曰“两”。用“若”字领头,全句只是虚拟,泛指落花,已不限于上文石榴。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①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② 。

【注释】

①言春光已晚,且有思乡之意。《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传作者在惠州命朝云歌此词。朝云泪满衣襟,说:“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见《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  ②《诗人玉屑》卷二十引《古今词话》说此句:“盖行人多情,佳人无情耳。”《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矣。”张释较详,又说“恼”为“撩”。按“恼”字仍从烦恼取义,被引起烦恼,即是被撩拨。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人。熙宁三年进士。曾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后历官枢密院编修官。徽宗初年,以文章获罪,编管太平(今安徽当涂县),卒年八十。有《姑溪词》。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① 。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② 。

【注释】

①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姑溪词》毛晋跋引此云:“真是古乐府俊语矣。”《宋书·五行志》二:“孙皓初童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饮长江水”云云,盖借用民谣。  ②顾夐《诉衷情》词:“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属江西)人。治平四年进士。哲宗时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以元祐党人,屡遭贬谪,卒于宜州(今属广西)。有《山谷词》。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① 。

【注释】

①上片提出问题,下片自己试为解答。“除非问取黄鹂”,莺啼虽十分婉转,却无人能解。飞过蔷薇,又是春尽的光景。全篇婉转一意,但何以特提出这黄鹂呢?冯贽云仙杂记》卷二引《高隐外书》:“戴颙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这里借寓自己身份怀抱,恐亦非泛泛之笔。

秦 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进士。元祐初,以苏轼之荐,除太学博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时,屡遭贬谪。后召还,道卒于藤州(今属广西)。有《淮海词》。

望海潮①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② ,金谷俊游③ ,铜驼巷陌④ ,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⑤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⑥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⑦ 。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⑧ 。兰苑⑨ 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⑩ 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⑪ 。

【注释】

①词用“金谷”、“铜驼”,均洛阳古迹,或系在洛阳作。汲古阁本题作“洛阳怀古”,恐是后人所加,以词意不重在怀古。  ②白梅花开于早春。“凘”,流冰。冰初凝或初融皆可称冰凘。《礼记·月令》:“东风解冻。”“东风暗换年华”是本篇的主句,意直贯篇终。以下即就此发挥。  ③《文选》卷二十潘岳《金谷集作诗》,李善注引石崇《金谷诗序》曰:“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又引郦道元《水经注》:“金谷水出河南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经石崇故居。”《初学记》卷八引郭缘生《述征记》:“金谷,谷也,地有金水,自太白源南流,经此谷,注谷水。”据此,本名金水。金谷即从金水得名。  ④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州郡部”四引)华氏《洛阳记》:“两铜驼在宫之南街,东西相对,高九尺。汉时所谓铜驼街。”(同书卷一九五“居处部”二三引)又《初学记》卷八引华延巂《洛阳记》,文字略同。“铜驼”与“金谷”对文,屡见唐人诗,如骆宾王《艳情》:“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又如杜甫《至后》:“金谷铜驼非故乡。”本篇这两句,不仅说京洛繁华,且点明自己少年游乐的场所。  ⑤谭献评《词辨》曰:“顿宕。”“长记”以下,乃追忆情况,逆承上文“金谷俊游,铜驼巷陌”。韩愈《嘲少年》:“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本是嘲笑他人,这里则作自嘲口气。  ⑥“交加”,纷多杂乱貌,仿佛李商隐《燕台》诗所云“絮乱丝繁天亦迷”。  ⑦《史记·李将军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小径。王涯《游春词》:“经过柳陌与桃蹊。”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一:“无赖春色到江亭。”  ⑧过片写繁华,却是夜景,仍接上文,并不换意。“西园”,两汉皆有之,俱指上林苑,见扬雄羽猎赋》及张衡《东京赋》。这里借指园林,盖用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谢朓《隋王鼓吹曲》十之四《入朝曲》:“凝笳翼高盖。”李善注:“徐引声谓之凝。”谭献评这几句:“陈隋小赋缩本。”  ⑨“兰苑”,指园林,承上“金谷”、“西园”。释贯休《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兰苑涨芳尘。”  ⑩“是事”,事事,任何事。  ⑪上片结句“到人家”与这里结句“到天涯”相呼应。周济曰:“两两相形,以整见劲,以两‘到’字作眼,点出‘换’字精神。”(《宋四家词选》)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① ,画角声断谯门② 。暂停征棹,聊共引③ 离尊。多少蓬莱旧事④ ,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⑤ 。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⑥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⑦ ,灯火已黄昏⑧ 。

【注释】

①“抹”、“黏”,练字极工。“黏天”字面屡见前人诗文中,如张祐《草》诗“草色黏天鹧鸪恨”,和这两句很相近,详见汲古阁本此篇附注。一本作“天连”,似不如“天黏”。  ②“谯门”,城门。城门楼谓之谯楼,以彩饰美丽谓之丽谯。《汉书·陈胜传》:“战谯门中”,师古注:“门上为高楼以望,曰谯。”  ③“引”有延长牵连义。引酒即连续地喝酒。“共引离尊”,言饯行时举杯相属。杜甫《夜宴左氏庄》:“看剑引杯长。”  ④蓬莱山是海上仙山,“蓬莱旧事”,回忆从前的欢乐,恐只是泛说。《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艺苑雌黄》:“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云云。会稽虽旧有蓬莱阁,在龙山下,本篇是否实指其地未可定。  ⑤隋炀帝诗(断句):“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见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引。《全隋诗》卷一引《铁围山丛谈》作“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⑥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⑦用欧阳詹诗,引见苏轼《南乡子》词注②。  ⑧本篇流传很广,传说故事亦很多。《避暑录话》卷三:“元丰间盛行于淮楚……‘山抹微云,天黏衰草’尤为当时所传。”相传苏东坡说秦观的词像柳七(柳永),亦不知可信否。但如《高斋诗话》记东坡的话:“‘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词林纪事》卷六引)在这些地方,确乎有点像,且有些滑。谭献评曰:“不假雕琢,水到渠成。”

鹊桥仙

纤云弄巧① ,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② 。金风玉露③ 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④ 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⑤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⑥ 。

【注释】

①秋天的云多纹彩,或像人物,叫巧云。  ②织女、牵牛两星,中隔银河,在天文上说距离很遥远。但织女渡河的传说,由来已久。如《白氏六帖》卷二十九“鹊门”、“填河”条引《淮南子》:“鸟鹊填河成桥渡织女”,但今本《淮南子》无此文,类书所引是否佚文,只可存疑。稍后如《文选》卷二十七曹不《燕歌行》李善注引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方,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虽未明言渡河,亦已有七夕会同之说。《南史》卷三《宋纪》载刘昱在七夕令杨玉夫“伺织女度报己”(叫玉夫守候着,如看见织女渡河就报告他),后来被玉夫所杀。《初学记》卷四注:“吴均齐谐记》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吾向已被召。’弟问织女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是也。又傅玄《拟天问》曰: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  ③“金风”,秋风,见上卷冯延巳《蝶恋花》之三注③。“玉露”,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④《楚辞·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佳”,犹言美人,本是名词,但后来“佳期”之“佳”每转作形容词,这里亦然。  ⑤庾肩吾《七夕》:“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忍顾”,不忍顾,以语促而省。织女为伤离别,故就归路时,不忍回头也。  ⑥牛女虽一年一度,毕竟地久天长;人世虽暮暮朝朝,却百年顷刻,这里补足前片结句天上胜人间意,并用《高唐赋》字面。

蝶恋花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① 。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② 。

【注释】

①“可无”,犹说“岂无”,口气还要软一些。“时霎”,犹一霎。“可无时霎闲风雨”,实际一定会有闲风雨的,至少是一刹那,却说得十分委婉。周邦彦《浣溪沙》:“一春须有忆人时。”实际上是一定有,却用这“须”字。这些都可见语助活用之妙。  ②这下片和前录黄庭坚《清平乐》词相近。流水落花既不可问,难道飞云就可问吗?浮云是最虚飘飘的,又岂能凭它遮住春的归路呢。全篇悲凉,却用委婉语写出。

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① ,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释】

①写旅舍荒寂,行客待晓的景况。点着“油盏火”(吴语,油灯),耗子偷油吃。“梦破鼠窥灯”,“窥”字得神。

南歌子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① 。  人去② 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③ 。

【注释】

①檀色,近赭的红色,屡见《花间集》,如张泌《生查子》:“檀画荔枝红”,表示这个颜色最为明白。这口红只圆圆地涂在唇中间,故曰“点”。李珣《浣溪沙》“翠钿檀注助容光”,“注”,亦“点”也,又称“檀的”。杜牧《寄澧州张舍人笛》:“檀的染时痕半月”,写形状尤为明白。  ②上片写一独立的美人,多用颜色字面渲染映射,如一幅工笔画。过片用“人去”两字紧接上文,非常清楚。  ③下片亦不多说情事,只是写景,“人去”以下,一气呵成,绝无停顿,真见得风流云散,其意自明,亦无须多说了。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① ,淡烟流水② 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③ 。

【注释】

①言春阴寒重故似秋。韩偓《惜春》:“节过清明却似秋。”以“无赖”形容春光,屡见杜甫诗,如“韦曲花无赖”(《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之一),“无赖春色到江亭”(已见前《望海潮》注⑦)。这里用法亦相似,言其不可人意。“无赖”字面见《史记·高祖本纪》及《张释之传》。“赖”,依靠;“无赖”,不可靠。引申有多义,如狡猾无用等,总之是不得人心。  ②“淡烟流水”,屏上的风景。  ③下片偶句,情景双融,境界略似崔橹《过华清宫诗》三首之三:“湿云如梦雨如尘。”全篇不甚分析层次,亦不写人物,而伊人宛在,情踪自见。末借挂起帘栊一点,用笔极轻淡,却收束正好,意境仿佛李璟词“手卷真珠上玉钩”,唯彼作起笔,此乃结语耳。

踏莎行①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②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③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④ ,砌⑤ 成此恨无重数。郴江⑥ 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⑦ 。

【注释】

①汲古阁本题“郴州旅舍”。郴州,今属湖南。  ②有两重意思:桃花源,避世的地方,也就仿佛神仙的境界,表示向往,陶潜记中本假云在武陵;武陵,今属湖南常德市,作者贬官南去时北望,离家乡愈远,也有思乡之意。  ③写景甚工。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凄厉”。“斜阳”与“暮”似重复,却不为病,详见汲古阁本《淮海词》本篇附注及《词林纪事》卷六。  ④周邦彦《片玉词》卷二陈元龙注引《荆州记》:“吴陆凯与范晔善,自江南寄梅花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柳赠一枝春。’”“尺素”见前晏殊《蝶恋花》注④。  ⑤“砌”,堆砌,犹言堆叠,动词。  ⑥郴江在郴州,北流入湘水。  ⑦汲古阁本此词附注:“释天隐注三体唐诗,谓此二句实自‘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变化。然‘邶’之‘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已有此意,秦公盖出诸此。”所引唐诗,为戴叔伦《湘南即事》诗。刘长卿《岳阳馆中望洞庭湖》:“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意亦略同。这类句法渊源承袭固已甚久,而秦此词却语法生新,写出望远思乡的真情,传为东坡所赞赏,将这二句写在自己的扇头(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又《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冷斋夜话》。今本《冷斋夜话》不载)。

贺 铸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卫州(今属河南)人。在其诗集自序中称“越人”,又号“庆湖遗老”。自言是唐贺知章之后,“庆湖”即“镜湖”也。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有《东山词》。

鹧鸪天

重过阊门① 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② 。梧桐半死③ 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④ 。旧栖⑤ 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①“阊门”,苏州西北的城门。  ②“何事”,为什么。作者北人,旅居苏州,故有“不同归”之说。  ③枚乘七发》:“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庾信《枯树赋》:“桐何为而半死。”用来比喻丧失配偶,唐人诗中已然。白居易《为薛台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  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古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晞”,干。喻人命短促,如朝露易干。  ⑤“旧栖”,旧居,昔年同住的地方。

踏莎行①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② ,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③ ,红衣④ 脱尽芳心苦⑤ 。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⑥ ,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⑦ 。

【注释】

①当是咏荷花。《白雨斋词话》卷一评为“骚情雅意,哀怨无端”。  ②“回塘”,曲折的池沼,张衡《南都赋》:“分背回塘。”水有小口别通曰浦,称“别浦”。李贺《七夕》:“别浦今朝暗。”  ③唐人诗:“蜂蝶无情极,残香更不寻。”详后周邦彦《六丑》注⑦。这里却云“幽香”,不指“残香”,更用“断无”,以加重语气,形容荷花的高洁。  ④“红衣”,红莲花瓣。赵嘏《长安晚秋》:“红衣落尽渚莲愁”,许浑《秋望云阳驿西亭莲池》:“水泛红衣白露秋”,李商隐《如有》:“菡萏荐红衣”,皆在赵前,唯赵诗与本句尤为接近耳。《楚辞·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故下片云“骚人语”。  ⑤言莲瓣凋零,只剩得莲子了。现在口语莲子也叫莲心。“苦”指“薏”,在最里面,绿色,味苦。“芳心”云云,亦是比喻。  ⑥这里带写夏秋间雨晴光景,宕开说。  ⑦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一:“嫁与东风不用媒。”韩偓《寄恨》:“莲花不肯嫁春风。”本词盖用此句。“无端却被秋风误”,至秋时零落,亦指莲花而言。

浣溪沙

闲把琵琶旧谱寻,四弦声怨却沉吟。燕飞人静画堂深① 。  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② 。一从灯夜到如今③ 。

【注释】

①首两句借事言情,淡淡说起。白居易《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一纸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下句“燕飞”,现在光景,亦只略点。  ②“欹枕”句宕开,“有时”言非一时。“隔帘”句关合上文燕子,言燕虽细语,还隔帘栊,纵知人意,亦无处可说。  ③本事盖与灯节有关,结尾一语将全篇点醒。

秋水斜阳演漾金① ,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② 。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③ 。

【注释】

①“演漾金”,状斜阳照水。“演漾”,犹荡漾。  ②上片只平平出之。  ③《浣溪沙》第二段开首每用对句。这里三句联下,不对偶,纯用白描。陈廷焯以为“只用数虚字盘旋唱叹,而情事毕现”(《白雨斋词话》卷一),说是。诗词于空里传神处,吟诵有时比解释更为切用。

周邦彦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钱塘人。元丰初,游京师,七年献《汴都赋》,为宋神宗所赏。后曾为溧水(今属江苏)令。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晚年退休,提举南京(今属河南)鸿庆宫,卒。有《清真词》,后又名《片玉词》。

浣溪沙①

楼上晴天碧四垂② ,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③ 。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④ ,忍听林表杜鹃啼⑤ 。

【注释】

①本篇与《花间集》卷七载孙光宪《浣溪沙》一词用语颇相似,而意境各别,可参看。本篇又见李清照《漱玉词》。  ②韩偓《有忆》:“泪眼倚楼天四垂。”  ③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这里“芳草接天涯”句是正用。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莫上最高梯”句是反用。都挺秀明洁,不觉其有辞藻典故。  ④这一联新生与迟暮互见。六朝人诗如萧悫《春庭晚望》、王僧孺《春怨》都有类似的句子。注①所云孙光宪词亦有“粉箨半开新竹径,红苞尽落旧桃蹊”等句。  ⑤陈元龙注引李商隐《锦瑟》:“望帝春心托杜鹃”;又说:“其声哀怨,不忍听之耳。”读“忍”为“不忍”,是“不忍”即“忍”,以语促而省字。李中《钟陵禁烟寄从弟》:“忍听黄昏杜宇啼”,似较上引义山句更为相近。

苏幕遮

燎沉香① ,消溽暑②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③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④ ,久作长安⑤ 旅。五月渔郎相忆否⑥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⑦ 。

【注释】

①《片玉集》陈天龙注引东坡诗:“沉香作庭燎。”李商隐《隋宫守岁》:“沉香甲煎为庭燎”,在苏诗前。“庭燎”,是在旷地或庭院燃烧堆积着的木柴。字面虽有关合,这里“燎”字作为小火煨炙解;如《后汉书·冯异传》:“光武对灶燎衣”,注释“燎”为“炙”。沉香木很重,一种名贵的香料,以放在水中沉下故名,亦称“水沉”、“沉水”。句意当为在室内细细焚香。  ②“溽暑”,潮湿闷热的暑天。  ③这几句自然生动。着一“举”字,荷叶亭亭出水的姿态如画。前人多表示赞美,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及夏孙桐评语。  ④作者钱塘人,却称“家住吴门”,盖古吴地,包括今浙江省北部,如柳永《望海潮》词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⑤长安,这里借指汴京。  ⑥钓游旧伴,还忆我否?  ⑦梦见摇着小船,荡入莲花中,和上文描写相连,示客子思乡之切,亦不必呆看。“芙蓉”,即荷花。“浦”,这里指流动的浅水。晏几道《生查子》:“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玉楼春

桃溪① 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② 。当时相候赤栏桥③ ,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④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⑤ 。

【注释】

①“桃溪”,虽说在宜兴有这地名,这里不作地名用。周济《宋四家词选》所谓“只赋天台事,态浓意远”是也。刘晨、阮肇天台山故事,本云山上有桃树,山下有一大溪,见《幽明录》、《续齐谐记》。韩愈《梨花发赠刘师命》:“桃溪惆怅不能过。”魏承班《黄钟乐》词:“遥想玉人情事远,音容浑似隔桃溪。”用法均与本篇相同。  ②“秋藕”与“桃溪”,约略相对,不必工稳。俗语所谓“藕断丝连”,这里说藕断而丝不连。  ③“赤栏桥”,这里似不作地名用。顾况《题叶道士山房》:“水边垂柳赤栏桥。”温庭筠《杨柳枝》词:“一渠春水赤栏桥。”韩偓《重过李氏园亭有怀》:“往年同在弯桥上,见倚朱阑咏柳绵。今日独来春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诗虽把“朱阑”、“弯桥”分开,而本词这两句正与诗意相合,不仅关合字面。黄叶路点明秋景;赤栏桥未言杨柳,是春景却不说破。  ④“列岫”,陈元龙注引《文选》“窗中列远岫”,乃谢朓《郡内高斋闲望》诗。全篇细腻,这里宕开,远景如画。亦对偶,却为流水句法。类似这两句意境的,唐人诗中多有,如刘长卿、李商隐、马戴、温庭筠。李商隐《与赵氏昆季燕集》:“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与此更相近。  ⑤晏幾道《玉楼春》词:“便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本词上句意略异,取譬同,下句所比亦同,而意却相反,疑周词从晏句变化。《白雨斋词话》卷一:“似拙实工。”又说:“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两譬,别饶姿态。”

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① ,更漏将残,辘轳② 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③ ,泪花落枕红绵冷④ 。  执手霜风吹鬓影⑤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⑥ 。楼上阑干横斗柄⑦ ,露寒人远鸡相应⑧ 。

【注释】

①用曹操《短歌行》意。此下三句,写天尚未明,全从枕上听来。  ②彊村校本作“ 辘”,云“原作辘轳,从毛本”。陈注:“六一公词,金井辘轳闻汲水”,则陈本自作“辘轳”。“辘轳”,井上用来拉吊桶的滑车。张籍《楚妃怨》:“梧桐叶下黄金井,横架辘轳牵素绠。”辘轳当不误。朱殆因此处宜两仄声,故改从毛本,“ 辘”是声音的形容,如苏轼《浣溪沙》:“门前 辘使君车”,如用在这里却并不适当。王维《早朝》:“城乌睥睨晓,宫井辘轳声。”此与上句“惊乌”亦有关连。  ③不言朦胧,却说清醒,与作者《早梅芳近》“正魂惊梦怯,门外已知晓”相似。  ④“绵”,絮也,即丝绵,以装枕,盖有类近用软枕。“红绵冷”承上“泪花落枕”来,谓燕脂妆泪沾浥枕绵。“红”字轻点。两句写将起未起的情景。  ⑤过片由室内转至室外。李贺《咏怀》二首之一:“春风吹鬓影。”  ⑥三语迤逦而下,流转中有蕴藉,已由庭院而途路矣。  ⑦“阑干”,横斜貌,非指楼上的栏杆。乐府《善哉行》:“月落参横,北斗阑干。”李贺《七月》:“晓风何拂拂,北斗光阑干。”  ⑧人去已远,唯斗柄横斜,露寒鸡唱而已。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又《更漏子》词末句云:“一声村落鸡。”均为晓鸡,与此词意近。若顾非熊《秋日陕州道中作》“村落一声鸡”,却是咏午鸡。

六 丑①

正单衣试酒② ,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③ ,一去无迹。为问家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④ 。钗钿堕处遗香泽⑤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⑥ ,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⑦ ,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⑧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⑨ ,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⑩ ,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⑪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⑫ ,何由见得⑬ 。

【注释】

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徽宗)问‘六丑’之义,莫能对。急召邦彦问之,对曰:‘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汲古阁本题“蔷薇谢后作”。  ②“试酒”,夏历四月初酒库呈样尝酒(指煮酒),见《武林旧事》卷三。张镃赏心乐事》:“三月季春……花院尝煮酒”,见同书卷十。南宋风俗多沿汴都之旧,周词亦指三四月间。  ③三句一语一转,《宋四家词选》评为“千锤百炼”。“过翼”,以鸟飞打比方,言春归的迅速。陈注引杜诗:“村墟过翼稀”(《夜》二首之二)。“翼”字又作小船解,亦可比喻时光之迅速。如《文选》卷二十三颜延年诗李善注:“千翼,谓舟也。”《容斋四笔》卷十一引元稹诗“光阴三翼过”,与本词意合。但解作鸟飞,似较普遍。  ④沈亚之异梦录》:“王炎梦游吴,闻葬西施。”是唐人有这样的故事。韩偓《哭花》:“夜来风雨葬西施。”这里以花为主,将美人来比落花。实当说吴宫,但为律所限,须仄声,故说“楚宫”。吴楚地望相接,楚宫亦多美人,故借用耳。“倾国”,见汉乐府《李延年歌》,后来即作为美人的代称。  ⑤徐夤《蔷薇》:“晚风飘处似遗钿。”“泽”,油膏之类。  ⑥刘禹锡《踏歌词》四首之二:“桃蹊柳陌好经过。”此诗一作张籍《无题》。  ⑦崔涂《残花》:“蜂蝶无情极,残香更不寻。”这里说蜂蝶犹恋落花,意若相反。裴说《牡丹》:“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意略同,但裴诗却不指残花。  ⑧郭璞《游仙》十四首之三:“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  ⑨下片以人为主,用花来比美人。储光羲《蔷薇歌》:“低边绿刺已牵衣。”  ⑩杜牧《山石榴》:“一朵佳人玉钗上。”  ⑪“潮”是通称。分言,早潮为“潮”,晚潮为“汐”。  ⑫朱孝臧《彊村丛书·片玉集校记》引庞元英谈薮》:“御沟红叶,本朝词人,罕用其事。惟清真咏落花云,断红尚有相思字。”红叶题诗事,屡见唐人笔记中,如《云溪友议》、《本事诗》等,但这里却借指飘零的花瓣,亦是活用。  ⑬“何由见得”,即何由得见,亦“几时重见”意。此处另转一意,谭献评“结笔仍用逆挽”。

兰陵王①

柳阴直② ,烟里丝丝弄碧。隋堤③ 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④ 。登临望故国⑤ ,谁识京华倦客⑥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⑦ 。  闲寻旧踪迹⑧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⑨ 催寒食⑩ 。愁⑪ 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⑫ 。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⑬ 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⑭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⑮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⑯ 。

【注释】

①刘 《隋唐嘉话》卷下:“高齐兰陵王长恭,白类美妇人,乃着假面以对敌,与周师战于金墉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乃为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今‘人面’是。”当是古曲入词者。“人面”,即后来舞台上所用代面,又演化为脸谱。本篇为周邦彦代表作之一,在南宋绍兴年间颇流行,歌以送别,又本曲凡三换头,称“渭城三叠”,见毛 《樵隐笔录》。  ②开首第一段借柳说起。  ③“隋堤”,汴河堤,为隋炀帝时所筑。  ④“飘绵”,飞柳花。陈注:“隋炀帝疏洛为河,抵江都宫,道皆种柳。”白居易《新乐府·隋堤柳》:“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  ⑤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故国”,这里作“故乡”解。  ⑥杜甫《奉赠韦左丞丈》:“旅食京华春。”“京华倦客”,作者自谓,时客汴都。  ⑦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缕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与本篇词意相近。  ⑧缴上启下。以下说自己也要离开这里。“又酒趁哀弦”三句,眼前实景。  ⑨古代钻木取火。《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注云:“春取榆柳之火。”宋代清明有赐新火之制,仅限于宰执学士等,亦云“榆柳之火”,详见《春明退朝录》卷中。这里不过用做辞藻,点缀禁烟节令。在民间烧柴薪亦还有“改火”的风俗。如苏轼《老饕赋》:“火恶陈而薪恶劳”,自注:“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可见其他各地还有灭旧火而生新火的,即所谓“改火”,只是不必钻木。在此词不过用做点缀禁烟节令的辞藻而已。  ⑩寒食禁烟禁火本有一段时期,后来将时间缩短,便将这剩下的最后两三天称为寒食节。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下:“绵上火禁升平时禁七日,丧乱以来犹三日。”这是南宋时的情形。  ⑪“愁”字绾以下,直至本片结尾“望人在天北”。下片“念”、“渐”,并领头字,各绾两句八字。“愁”者,预愁,想象别时光景。  ⑫以自己南去,故“望人在天北”。  ⑬“津”,渡口。“堠”,守望之所,每五里、十里一个。  ⑭一句中含两意,一日光景已近黄昏,春光却无限,也是无穷的。前人多有美评,如谭献评《词辨》、梁启超评《艺蘅馆词选》。  ⑮想象去后定将回忆京华往事,即所谓“旧踪迹”。  ⑯结用六仄声字而分去上,实属拙笔。本词押入声韵,《樵隐笔录》云:“至末段声尤激越。”

满庭芳①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② ,午阴嘉树清圆③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④ 。人静乌鸢自乐⑤ ,小桥外新渌溅溅⑥ 。凭栏久,黄芦苦竹⑦ ,拟泛九江船⑧ 。  年年,如社燕⑨ ,飘流瀚海⑩ ,来寄修椽⑪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⑫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⑬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⑭ 。

【注释】

①汲古阁本题“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时元祐八年(1093)癸酉,作者任溧水令。溧水,今属江苏省南京市。  ②“老”、“肥”二字均形容词转作动词,言雏莺渐长,梅子已肥。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风蒲燕雏老。”杜甫《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五:“红绽雨肥梅。”  ③“嘉树”见《左传·昭公二年》。刘禹赐《早夏郡中书事》:“华堂对嘉树。”又《昼居池上亭独吟》:“日午树阴正。”  ④“地卑山近”,兼用白居易“湓城地低湿”意,见下注⑦。南方黄梅天潮湿,衣服容易生霉,须以炉香熏之。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二:“衫裛翠微润。”  ⑤陈注引杜甫诗“人静乌鸢乐”,检今本杜集无之,当是佚句,未可知;或陈误引他人诗。王安石《永济道中寄诸弟》:“似闻空舍乌鸢乐”,在周词之前,盖皆用《左传·襄公十八年》记平阴之战:“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句意。“鸟乌”、“乌鸢”字面虽有别,而意可通(《颜氏家训·文章篇》谓《汉书》朝夕乌事,文士每误作乌鸢用之,可参看)。乌鸢连用,见《周礼·夏官》:“射鸟氏……以弓矢殴乌鸢。”《尔雅·释鸟》:“鸢,乌丑,其飞也翔。”盖古以鸢为乌类,故二字连举。  ⑥“新渌”,从汲古阁本。“渌”,水清。“溅溅”,水声。  ⑦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⑧郭璞《江赋》:“流九派乎浔阳。”李善注引应劭曰:“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也。”陈注引杜诗:“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绝句九首》之七)杜甫之意是希望出峡东下,而周词却说想离开这江南卑湿之地,与原典似乎相反,而意却相通,总是客居在外,不大得意。引起下文事实上的不能离开。  ⑨“年年”,短句叶韵。江南一带,燕子每于春社日来,秋社日去,称为“社燕”。  ⑩《汉书·霍去病传》“登临翰海”,如淳注:“翰海,北海名也。”盖漠北之湖泊,其地未详。《史记索隐》引崔浩说:“群鸟之所解羽,故云翰海。”翰,羽翰也。后加水傍,作“瀚海”,意同。又一说,指戈壁沙漠,沙漠广大如海。唐初在漠北立瀚海都护府。  ⑪自比燕子来自朔漠,漂泊已久,幸得一椽暂寄,又如何能就离开呢。《白雨斋词话》卷一:“九江之船卒未尝泛,此中有多少说不出处。”  ⑫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四:“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这里略为修改,用入词中,却不觉其“歇后”。杜牧《张好好诗》:“身外任尘土,尊前极欢娱”,“身外”、“尊前”字俱合,意亦相似。  ⑬杜甫《陪王使君》:“不须吹急管,衰老易悲伤。”说到这里才直出本意。上片以景寓情,写江南初夏风景入妙,似褒似贬,含蓄顿挫。下片“年年”句换头,一气呵成,直贯篇终。  ⑭《南史·陶潜传》:“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我醉欲眠卿且去”,全用陶语。这里意思却稍不同,只言“容我醉眠”,而客人暂可勿去,意在言外,正和苏轼诗意合。周邦彦是苏轼的侄辈,却未必引用苏诗,当是偶合。但陈元龙旧注《片玉词》已屡引苏句。兹录苏诗于下备考:“君且归休我欲眠,人言此语出天然。醉中对客眠何害,始信陶潜未若贤。”(《李行中秀才醉眠亭》)

夜飞鹊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① ?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② ,霏霏凉露沾衣③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④ ,树杪参旗⑤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⑥ 。  迢递路回清野⑦ ,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⑧ ,遗钿不见,斜径都迷⑨ 。兔葵燕麦⑩ ,向残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⑪ ,欷歔酹酒⑫ ,极望天西。

【注释】

①点明地点、时间。“夜何其”见前苏轼《洞仙歌》注⑧。  ②庾信《对烛赋》:“铜荷承泪蜡。”兼用李商隐诗,见注⑤。  ③《史记·淮南王安传》载伍被之言:“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陈注引作《西汉·淮南王传》,误。若引《汉书》,亦当在《伍被传》中。又在“露”上添一“凉”字,《史》、《汉》均无之,乃涉本文而误。  ④“探”,探听。“探”字领下两句,言打听什么时候了。“津鼓”,在渡口报时的更鼓。李端《古别离》:“月落闻津鼓。”陈注引作王介甫诗,疑误。  ⑤《史记·天官书正义》:“参旗九星在参西,天旗也。”李商隐《明日》:“天上参旗过,人间烛焰销。”参星和北斗星在后半夜转了方向,所谓“斗转参横”。  ⑥陈注引李贺诗,颇得词意。李贺《代崔家送客》:“恐随行处尽,何忍重扬鞭。”白居易《闲出》:“马蹄知意缘行熟。”张 《上所知》:“而今马亦知人意。”与“化骢会意”并有关合。  ⑦“过变”一般以换笔换意为多。这里仍言送别情事,径连上文不断。到“何意重经”以下方换一意。  ⑧“重经前地”从毛本、元巾箱本。彊村本作“重红满地”,似误。  ⑨“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已是往迹全非,下文“兔葵燕麦”云云,更加一番渲染。  ⑩“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见刘禹赐《再游玄都观绝句诗序》。但“兔葵燕麦”云云六朝时已有之,详见《容斋三笔》卷三引《北史·邢邵传》,这里不过用唐诗而已。  ⑪《后汉书·陈留老父传》:“陈留张升去官归乡里,道逢友人,共班草而言。”注曰:“班,布也。”“班草”语从《左传》“班荆”来,“班”字用法亦同。  ⑫陈注:“扬雄《方言》云:‘哀而不泣曰唏嘘。’”今传宋本《方言》卷一无“嘘”字,陈注盖误。“欷歔”、“唏嘘”字通。“欷歔”见《太平广记》卷三五○引《纂异记》:“白叟命飞杯,凡数巡,而座中欷歔不已。”亦作“歔欷”。玄应《一切经音义》引《仓颉篇》:“歔欷,泣余声也。”以上二义相同,似与《方言》相反。其实或欲泣未泣,或泣犹未止,皆得谓之“欷歔”、“歔欷”,各随其文义定之。若此词所云,自未真哭,合于“哀而不泣”之义,《广雅·释诂》云“悲也”,亦甚明简。二字连用,平声。“欷”字又读去声。“酹酒”见前苏轼《念奴娇》注⑫。“班草”、“酹酒”,皆指昔年送别言,即所谓“前地”。

本篇写残夜清晨,写黄昏落日。夏孙桐评:“以景写情,方能深厚。”陈廷焯曰:“白石《扬州慢》一阕从此脱胎,超处或过之,而厚意微逊。”(《白雨斋词话》卷一)

齐天乐

绿芜凋尽台城路① ,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② ,深阁时闻裁剪③ 。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④ ;尚有 囊,露萤清夜照书卷⑤ 。  荆江留滞最久⑥ ,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⑦ ,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 ⑧ ,蟹螯初荐⑨ 。醉倒山翁⑩ ,但愁斜照敛⑪ 。

【注释】

①陈元龙注:“晋成帝咸和年间新宫成,署曰建康宫,即今所谓台城也。”六朝时称宫省为“台”,故呼禁城为“台城”。故址在今南京城北玄武湖边。此词当作于金陵。《齐天乐》一名《台城路》,即用此词首句为名。  ②“蛩”,即蟋蟀。其声似劝人机织,一名促织。  ③韩偓《倚醉》:“分明窗下闻裁剪。”这里写逆旅无聊情况。  ④言天气渐冷。就字面说,类似六朝丘巨源《咏七宝扇》:“卷情随象簟,舒心谢锦茵。”从意思说,又似唐柳宗元《行路难》:“盛时一去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当。”桃笙即簟,竹席。此盖借时节寒暖变迁,而有感于世态人情。  ⑤《晋书·车胤传》:“夏月则 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以稀疏得名,是极稀薄的布,可以透亮的,字亦通作“疏”。或作“练”字,非。这里只借典故来说夏天所用的有些还在,不必真有囊萤照读这样的实事实物。  ⑥作者曾客居荆州。据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所附年表,列在哲宗元祐七年以前,作者三十多岁,大致不差。谭献评:“应‘殊乡’”,语很简略。美成,杭人,金陵、荆州,对他说来,都是他乡,而荆州是少年羁旅(见《琐窗寒》词),秣陵是晚年寄迹,却有不同,一意分作两层,就将今昔之感说出了。  ⑦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全唐诗》卷五七二)陈注引贾岛诗,“生”作“吹”,并云:“后人传为吕洞宾诗。”美成是否到过长安,也很难定。汲古阁本《片玉词》卷下《西河》词,有“长安道,潇洒秋风时起”云云,但毛注云“清真集不载”。今陈元龙注本亦不载。此词真伪尚不可知。既云“空忆诗情宛转”,已明说这里引用古诗。词意尽可借指汴梁,追忆少年在京的朋友,较“荆江留滞”更推进一层,不必泥于唐人原句的地名。  ⑧“ ”,漉酒竹器,亦可作动词。《唐诗纪事》卷六十五引杜荀鹤断句:“旧衣灰絮絮,新酒竹 。”“絮”、“ ”二字皆叠用,却非一般的叠字,其上一字均为名词,下一字均为动词。  ⑨《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⑩陈注:“晋山简每置酒辄醉。儿童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日倒载归,酩酊无所知。’”亦见《世说新语·任诞》,而文字略异。  ⑪陈廷焯曰:“几于爱惜寸阴,日暮之悲更觉余于言外。”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本篇虽无题目,观“凭高眺远”云云,盖亦是重九之作。《清真集》中艳词居多,此词辞意皆胜,唯意境似衰飒。

陈 克

陈克(1081—?),字子高,号赤城居士,天台人,一云临海人(天台,临海,今均属浙江)。绍兴时,为敕令所删定官。有《赤城词》。

谒金门①

愁脉脉② ,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③ 。  细草孤云斜日④ ,一向弄晴⑤ 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⑥ 。

【注释】

①词似泛写闺情,而语甚悲。“江南江北”、“东风无气力”等句似有寓意。  ②“脉脉”,见上卷温庭筠《望江南》注②。  ③倚楼平眺,山似不高,故云“几尺”。山虽几尺,却能遮人望眼,隔断音书,何况烟树重重呢?  ④两字一逗,一句三折。  ⑤“一向”,一霎时。“向”通作“饷”、“晌”(“一向”亦有如字读音,意相异)。“弄晴”,欲晴而又不定。  ⑥因东风无力,故残红委地不能重飞。其实即使凭借好风扬起落花,落花亦岂能重上枝头?结语轻淡。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夫赵明诚,卒于宋南渡时。易安晚年,流寓在浙江金华、绍兴。有《易安词》,一名《漱玉集》。

如梦今①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② 。知否?知否③ ?应是绿肥红瘦④ 。

【注释】

①词意殆出自韩偓五言诗《懒起》:“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②指卷帘人,即侍女的答语。虽说“依旧”,却已有不同了。一意作两番渲染。黄了翁云:“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见《蓼园词选》中评语)  ③本调在此处例有短韵叠句,这里叠用“知否”两问句,极自然。  ④全篇淡描,结句着色,更觉浓艳醒豁。黄前评续云:“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浣溪沙

淡荡① 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② 。  海燕③ 未来人④ 斗草⑤ ,江梅⑥ 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释】

①“淡荡”,犹淡沲,动摇貌。“淡”与“澹”通。  ②古人多用高枕。“隐”,凭倚,读如《孟子·公孙丑》“隐几而卧”之隐。温庭筠《菩萨蛮》:“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言美人凝妆,凭枕而卧。  ③燕子远从海上来,称“海燕”。  ④“人”指他人,自己不必在内。  ⑤“斗百草”本为五月五日之戏,见《荆楚岁时记》。后来不拘于这节令,宋代在二月。《梦粱录》卷一:“二月朔谓之中和节……禁中宫女以百草斗戏。”易安所记,也是这个时候,故云“海燕未来”。斗草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有些描写,虽近代事,亦可参考。  ⑥范成大《梅谱》:“江梅,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

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① ,朱樱斗帐掩流苏② ,通犀还解辟寒无③ ?

【注释】

①“玉鸭”,鸭为熏炉的形状。“瑞脑”,一名“龙脑”,其香以龙脑木蒸馏而成,通称“片脑、冰片”。《梦粱录》卷五:“自黄道撒瑞脑香而行”,又另条引诗:“黄道先扬瑞脑香。”“闲瑞脑”者,意谓不熏香。  ②“朱樱”,帐子的颜色。“斗帐”,小帐形如覆斗。“流苏”,排穗,今吴语谓之苏头,即须头,须亦音苏。古诗《孔雀东南飞》:“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温庭筠《偶游》:“红珠斗帐樱桃熟。”  ③“通犀”,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缕直上到尖端,故名。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心有灵犀一点通。”又《碧城》三首之一:“犀辟尘埃玉辟寒。”传说尚有其他种种灵异。《本草纲目》卷五十一,李时珍引《开天遗事》:“有辟寒犀,其色如金,交趾所贡,冬月暖气袭人。”(见今本《开元天宝遗事》卷上)本句“通犀”,承上句“斗帐”来,把犀角悬挂在帐子上,所谓镇帏犀(并见下程垓《摸鱼儿》注④)。意谓纵有灵奇之物,又岂能解心上的寒冷,用问句,只是虚拟。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②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③ 。  花自飘零水自流④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⑤ 。

【注释】

①“红藕”,红藕花之简称,荷花亦称藕花。此句似倒装,即下文“兰舟”的形容语。船上盖亦有枕簟的铺设。若释为一般的室内光景,则下文“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即颇觉突兀。  ②雁之关于书信有两种意思:一是雁足捎书;一是群雁的行列,在空中排成字形。这句用第一义。次句改用第二义接。  ③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雁点青天字一行。”夏宝松断句:“雁飞南浦砧初断,月满西楼酒半醒。”  ④此句即承上“红藕香残”、“兰舟”来。  ⑤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醉花阴

薄雾浓云① 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② ,半夜凉初透。  东篱③ 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④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⑤ 。

【注释】

①杨慎《词品》卷一引中山王《文木赋》“薄雾浓雰”,又引此词“薄雾浓雰愁永昼”,而云“今俗本改‘雰’作‘云’”。清人多赞同此说,如王士禛《花草蒙拾》、况周颐蕙风词话》。按,《乐府雅词》、《花庵词选》并作“云”,疑作“雰”者杨慎校改,原本或不必用典。  ②近代以木做格扇,形如小屋,用以避蚊,中可置榻;框上糊以轻纱,大抵是绿色的,叫“碧纱厨”,亦名“蚊幮”。薛能《吴姬》十首之五:“高卷蚊厨独卧科。”《中朝故事》:“路岩……籍没家产……有蚊幮一领。”《广韵》十虞:“幮,帐也,似厨形,出陆该《字林》。”薛诗云“高卷”,《故事》云“一领”,是纱厨即纱帐,与后世制作或有不同。  ③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  ④古诗:“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⑤司空图诗品》:“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借花来比喻人的品格。这里说人憔悴。关于这两句的故事,见元人《琅嬛记》卷中。

凤凰台上忆吹箫①

香冷金猊② ,被翻红浪③ ,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④ 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⑤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⑥ ,也只难留。念武陵人远⑦ ,烟锁秦楼⑧ 。惟有楼前流水⑨ ,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①此调盖用本意(弄玉忆萧史),别后怀念其夫赵明诚而作。现在流传的关于这词的两个本子《乐府雅词》、《花庵词选》,字句差别很多,当本是两个稿子,似互有得失。今从通行的张惠言《词选》,即《绝妙词选》本。  ②以涂金为狻猊(suān ní,即狮子)形,空其中以焚香,使香气从兽口中喷出,熏衣被所用。此句意连下句“被翻红浪”。  ③柳永《凤栖梧》(《蝶恋花》):“鸳鸯绣被翻红浪。”  ④“生”为副词,加重语气。《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生怕犹言只怕或最怕。”  ⑤“休休”,仿佛今语“罢了,罢了”。见司空图《耐辱居士歌》,详下卷辛弃疾《鹧鸪天》之二注②。  ⑥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曲一名《阳关》,一作《送元二使安西》。  ⑦“武陵人”见陶潜《桃花源记》。武陵,地名,今属湖南。但陶记并无恋爱的故事。后来以桃花、流水、仙境种种类似,遂牵合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逢二女的故事。如唐王涣《惆怅诗》十二之十:“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此词意亦借刘、阮指所怀远人,下句即借弄玉或罗敷来比自己。韩琦《点绛唇》:“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亦是怀人之意。  ⑧“秦楼”有两个来源。一、秦穆公女弄玉故事,见《列仙传》上。原典虽不曾说“楼”,楼台可通用。唐诗已用秦楼弄玉事,如杜牧《梅诗》:“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二、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这里秦楼,如用弄玉事,与篇题本意合;如用罗敷事,以作者身份来看,似较合适。词意总不过想念远人,两说似可并存。  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① 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② ,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③ ,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④ ,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⑤ ?

【注释】

①《花阉词选》评为“奇俊”。  ②古人于卯时饮酒称“卯酒”,亦名“扶头酒”。白居易《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一榼扶头酒,澄泓泻玉壶。”贺铸《南乡子》:“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扶头”原意当为醉头扶起。“扶头酒”是一复合的名词。宿醒未解,更饮早酒以投之,所用只是较淡的酒,以此种饮法能发生和解的作用,故亦以“扶头”称之。或自饮,或待人侑劝,且有作为应酬者,以扶头倩人也。酒薄却云易醉者,乃重饮故耳。引申之,即无宿醉,仅饮早酒,亦曰“扶头”。如上引白句,固未必重饮也。易安此句当亦然。又如下录《声声慢》云云,只是三两杯淡酒而已,非有宿醒,文义自明。  ③即《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意,这里不借助辞藻,措语比那首更工。  ④“引”,发生。《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⑤结句开朗,另转一意,不为本题束缚。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① ,莫分茶② 。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③ 。终日向人多醖藉④ ,木犀花⑤ 。

【注释】

①豆蔻辛温,能去寒湿。下云“莫分茶”,因相传云茶助湿,故忌之。“熟水”,从明刊本《花草粹编》,乃芳香饮料之一,见《事林广记》等书。《事林广记别集》卷七“造熟水法”云:“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煎衮(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又“豆蔻熟水”条云:“白豆蔻壳拣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每次用七个足矣,不可多用,多则香浊。”易安所云,盖此类也。  ②意是不沏茶喝。将茶叶制成小饼,擘开用之。唐时煎烹,后改用沏。“分茶”亦云“布茶”,是沏茶的一种技巧,屡见于宋人书中,如曾幾、杨万里诗,向子 、陆游词,蔡襄茶录》,王明清《挥 余话》等。有所谓“回环击拂”,所饮盖仍是浓茶。古今事异,其详难知。易安此句,译以“不沏茶”,或近之。  ③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佳”叶麻韵,近代音。  ④“醒藉”,同蕴藉,含蓄宽容意。  ⑤“木犀”俗写做“木樨”,即桂花的别名。木犀并非古时所谓桂,但久已混同。如杨万里《木樨花赋》云:“亦不知其名,而字之曰桂。”木犀所以得名,孙少魏《东皋杂录》云:“以其文理黑而润,殊类犀角也。”宋无名氏《爱日斋丛钞》引杨万里《木犀诗》:“系从犀首名干木,派别黄香字子金。”(以上各文俱见《茶香室四钞》卷二十八引)词末特提此花,表示作者的爱好,当为纪实。又北宋时,黄庭坚与和尚有一个关于木犀香的故事很有名。其事在李清照作词以前,是否会引用却亦难定,节录备考。释晓莹罗湖野录》卷一:“太史黄公鲁直,元祐间丁家艰,馆黄龙山,从晦堂和尚游……晦堂因语次,举‘孔子谓弟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于是请公诠释,而至于再,晦堂不然其说,公怒形于色,沉嘿久之。时当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闻木犀香乎?’公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公欣然领解。”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① 。

【注释】

①上片措辞轻淡,意思和平。下片说故乡之愁,一时半刻也丢不开,除非醉了。又说,就寝时焚香,到香消了酒还未醒。醉深即愁重也。意极沉痛,笔致却不觉其重,与前片轻灵的风格相一致。

南歌子

天上星河① 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② 。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③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④ 时。

【注释】

①“星河”,银河,到秋天转向东南。  ②“何其”之“其”,语助词。见前苏轼《洞仙歌》注⑧。  ③“翠贴”、“金销”云云,用金翠的莲藕花样做衣上的装饰,为下句“旧时衣”的形容语。  ④《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旧家犹言从前,家为估量之辞。”其所引例中即有本句。

永遇乐

落日熔金① ,暮云合璧,人在何处②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③ ,春意知几许④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⑤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⑥ 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⑦ 。铺翠⑧ 冠儿,撚金雪柳⑨ ,簇带争济楚⑩ 。如今憔悴,风鬓霜鬓,怕见⑪ 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

①“熔金”,状日光。杜牧《金陵》:“日落水浮金。”李德裕《重忆山居》六首之二《泰山石》:“沧海似熔金。”廖世美有《好事近》词:“落日水熔金。”未必为此句所本,亦可互参。  ②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碧”,青玉,名词;“碧云”之“碧”作形容词。“璧”字意近之,不必青色。王安石《东阳道中》:“浮云堆白玉,落日泻黄金”,与此首联相似。  ③《乐府杂录》:“笛者羌乐也,古有《落梅花》曲。”  ④“几许”,多少,意重在少,言春意尚浅。参看前录欧阳修《蝶恋花》注②。  ⑤这里“次第”,用法与下《声声慢》的“次第”稍有不同,言转眼恐有风雨(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今值元宵喜晴,岂可虚度,反跌下文“辞谢”、“不出”意。  ⑥“中州”,汴京。  ⑦以元宵佳节为重。三五本指望日,见《礼记》。古诗“三五明月满”。这里指正月十五日。  ⑧用翠鸟羽毛做装饰,“铺翠”似即后来的贴翠、点翠。  ⑨《宣和遗事》前集“元宵看灯”:“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少刻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雪柳以缯楮为之(见《岁时广记》卷十一)。撚金者,加以金饰。参看下卷辛弃疾《青玉案》注⑥。  ⑩“簇带”,犹言插带,宋时俗语。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说茉莉花:“妇人簇带,多至七插。”“济楚”,齐整。今安徽语曰“俏楚”,盖声音之转。  ⑪“见”,语助词。“怕见”,犹云怕得或懒得(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

声声慢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③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④ 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⑤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⑥ 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⑦ ,怎生得黑⑧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⑨ ,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多用叠字,亦暗含本意。今录本的文字句读,从张惠言《词选》。  ②用许多叠字,前人多赞美之,宋人已然,见张端义贵耳集》卷上、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称为“公孙大娘舞剑手”,“创意出奇”;后来亦有评为并非高调者,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评价太高,或不必恰当。但这叠字,看来像白话,实“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说见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③“将息”,犹现在说“将养”、“休养”。  ④“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前录《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⑤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⑥“憔悴损”关合人和菊花,即《醉花阴》词“人比黄花瘦”意。  ⑦在“独自”下分逗,意较好,从张氏《词选》。倒装句法,犹言独自守着窗儿。  ⑧“黑”字韵,《贵耳集》卷上称为“不许第二人押”,虽属过当,却是下得险而深稳,殆即作者自谓“险韵诗成”耶?  ⑨“这次第”,犹言“这情形”、“这光景”。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①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② 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③ 舟,载不动,许多愁④ 。

【注释】

①意不过风吹落花,却先说风住,再说尘香,而花已尽,一句三折。  ②浙江金华有永康、东阳二水合流,叫双溪。作者晚年避兵金华,时在1134年以后。  ③“舴艋”,小舟,见前张先《木兰花》注②。  ④下片以舟轻借喻愁重,用笔轻妙。后来元曲《西厢记·秋暮离怀》:“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与此意同,却是另一种写法了。

蔡 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之孙。政和五年上舍。有《友古词》。

长相思

村姑儿① ,红袖衣,初发黄梅② 插稻时,双双女伴随。  长歌诗,短歌诗,歌里真情恨别离,休言伊不知。

【注释】

①“儿”字在支韵,读如“倪”,与“衣”叶韵。今南方仍有此音。  ②梅子黄时。

曹 组

曹组,字元宠,阳翟(今属河南)人。宣和三年进士。其词在北宋末颇盛传。有《箕颍集》已佚,今有《箕颍词》辑本。

卜算子

兰①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② 。幽径无人独自芳③ ,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④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⑤ 。

【注释】

①见《阳春白雪》卷四。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②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③《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④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⑤这两句形容兰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品 令

乍寂寞。帘栊静,夜久寒生罗幕。窗儿外有个梧桐树,早一叶① 两叶落。  独倚屏山② 欲寐,月转惊飞乌鹊③ 。促织儿声响虽不大,敢教贤睡不着④ 。

【注释】

①“一叶落”见上卷柳氏《杨柳枝》注①。  ②“屏山”即屏风。亦称“小屏山”,屡见《花间集》,参看上卷温庭筠《菩萨蛮》之一注①。  ③用曹操《短歌行》语。  ④结句口语流美。“贤”,第二人称的敬语,略如现在说“您”,而口气较轻,不适用于尊长。

朱淑真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人。有《断肠词》。传为朱熹侄女,又说与曾布妻魏夫人为词友,两说时代不合,未知孰是(见刘毓盘《词史》)。

减字木兰花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① 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② 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③ ,剔尽寒灯梦不成。

【注释】

①《诗·郑风·萚兮》:“倡予和女。”“酬”即和也。  ②“著摸”,撩惹,沾惹,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  ③“仍”,因也,重也。

清平乐

恼烟撩露① ,留我须臾住。携手② 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③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注释】

①“恼”亦撩惹意,见前苏轼《蝶恋花》注②。这里指荷花,含烟带露,光景绝佳,可留人稍住,却说“恼”、“撩”,犹言春光无赖,总是情怀不惬。  ②看下文“随群”句,这里当是和女伴携手。下文“分携”即承此。  ③这几句仿佛唐人小说《莺莺传》所谓:“于喧哗之下,或勉为语笑,闲宵自处,无不泪零。”虽说得很轻淡,而怀人之意却分明。一本作“和衣睡倒人怀”,句劣,非。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①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② 。  倩③ 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④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⑤ 。

【注释】

①意谓去得迅速。用笔亦跳脱。贾岛《三月晦日寄刘评事》:“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劝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不独这句用贾诗首句,即全篇之意亦与之略同。  ②上片押入声韵,声情高亢。结尾倒插一句写景。如把“绿野”这句放在开头,就显得平衍了。  ③“倩”,叫人代为。音“请”,去声。  ④城楼定时击鼓,为城门坊门启闭之节。每日击二次:五更三筹击后,听人行;昼漏尽击后,禁人行。每次击数百下,曰冬冬鼓。如白居易《城上》:“城上冬冬鼓,朝衙复晚衙。”孙洙《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是唐宋时均然。  ⑤三月三十夜,才是春光的最后一霎,所以要“寄语春宵”、“临歧嘱付”,却说得委婉,亦贾岛诗中后二句意。

无名氏

御街行①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② ,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③ ,门外梧桐雕砌,请教④ 且与⑤ 低声飞过,那里⑥ 有人人⑦ 无寐。

【注释】

①此词见《花草粹编》卷八,其时代作者皆不详。《钦定词谱》卷十八:“《古今词话》,无名氏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更名《孤雁儿》。”是《孤雁儿》即以本篇得名。《梅苑》卷一有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一词,亦名《孤雁儿》。如《梅苑》所录为李氏原题,则此词当在易安以前;但不能确定,故仍附于本卷之末。词述客居远方,怀念家中,题材亦平常,而意境作法都很新颖。下句以长句作具体详细的描写,有小说、散文意味,且开金元曲子风气。  ②“嘹唳”,指清亮的声音。  ③这里的“红楼”,重在写实,不必与上卷韦庄《菩萨蛮》注①所述相同。  ④“教”,早年的诗词小说中每作“交”,读平声。请教即是“教”,下一“请”字,更要婉转一些。“请教”二字联文,犹言“放教”。张相说:“放,犹请也。”(参看《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与今语不同。  ⑤这里八字为句。若依调,当在“与”字下逗点,四字两句。“且”,姑且,暂且。“与”有对待意。这里如译作现在的白话,即请你姑且对她怎样怎样。  ⑥《词谱》卷十八《御街行》六体之中,最后一体即录此词,并云:“后段结句,减去二字,即范(仲淹)词体,此亦歌时衬字也。”“那里”二字是衬。  ⑦“人人”屡见欧阳修、晏幾道、周邦彦诸人词中,犹言“个人”,“那人”,“人儿”,每指自己亲近溺爱者而言。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